国际热钱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论文
时间:2022-12-16 04:56:00
导语:国际热钱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股市、楼市均出现过不正常的较大幅波动,给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国内学术界基本认同国际热钱流入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热钱流入首先对一国经济造成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其次,热钱大量流入加大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正常操作,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致使货币政策主动性不断下降,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关键词:热钱;汇率;本外币利率差
热钱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热钱的冲击。当时,由于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放松了对国际热钱的警惕,允许资本自由进出,使得大量国际热钱流入国内兴风作浪,投机套利得手后迅速撤离,导致这些国家陷于严重的金融危机,国内经济遭受重创。
一、何谓“热钱”
“热钱”一词源于英文的Hotmoney,也称游资,是逃避监管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这些资金流动速度极快,一旦寻求到短线投资机会,就会涌入;一旦获得预期盈利或者发现投资机会已经过去,又会迅速流走。热钱主要由跨国公司掌握的流动资金及暂时闲置过剩资金,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资金及外汇、信贷业务资金,各国国际储备资产保值性运用的部分资金,各种投资基金及其他专项基金等无特定用途的短线资金构成。
总之,热钱就是那些从国外未经合法核准进入中国内地的国际投机资本,利用各种敏感信息从事金融投机活动,其目的是寻求短期高额回报。热钱的特征是:
第一,高收益性与风险性。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热钱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它们可能在A市场赚而在B市场亏、或在此时赚而在彼时亏,这也使其具备承担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高信息化与敏感性。热钱是信息化时代的宠儿,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
第三,高流动性与短期性。基于高信息化与高敏感性,有钱可赚国际热钱便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表现出极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内迅速进出。
第四,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说热钱是一种投资资金,主要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每时每刻的价格波动中取得利润,即“以钱生钱”,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没有热钱这类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就不可能转移风险。但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二、热钱如何流入我国
我国一直实施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短期国际资本不能自由进出我国,但这并不妨碍国际资本借道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国际热钱进入内地的流入途径主要通过企业直接投资和个人购汇。如伪装成贸易顺差:一般与外贸出口公司合作,伪造并不存在的出口商品,或者夸大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热钱还可借助地下钱庄流入。地下钱庄转移资金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境外投资机构转移资金,通过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这种做法在我国的珠三角一代比较多。境外资金若要通过非法途径进入境内,只需在境外交给地下钱庄外币,地下钱庄在收到外币后,在境内按委托人指定的账户存入相应量的人民币,这样,境外资金就进入境内了,地下钱庄从中收取手续费。
另外,PE(私募股权,PrivateEquity)和VC(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是近年来热钱流入的渠道。开放这两种资本项目的本意是让其帮助我国工商企业升级进步,但很多资金一旦入境便方向失控。如国外的投资方动辄对我国内一个小网站一掷数千万美元,实际双方却极有可能为逃避监管而签订了秘密协议——投资的少部分真正地用于网站的建设,绝大部分投资归投资方自由使用,那么这些钱就极有可能流入国内股市或楼市。
热钱流入在企业方面的主要途径是“高报出口、低报进口和虚假对境内直接投资”;在个人方面则主要通过两个“合法”漏洞进行:即内地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香港每天2万元(港币至人民币)兑换额度及每天可向内地汇款8万元人民币的制度安排。
为了有效监控热钱的流入,我国央行已经将“逐利外汇”进入的合法渠道归结为七种:一是货物贸易;二是FDI项下和FDI“投注差”(即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的外债直接结汇;三是个人项下结汇;四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股本融资渠道;五是服务贸易;六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七是利用黄金交易、期铜等大宗商品交易操作为达到套利目的进行融资。
当今,渠道多元、合法与违规渠道交叉已成为热钱流入的重要特征。虽然外汇局在不断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但国际游资也创造出了不少变通手段,跨境的货币互换就已成为游资利用的工具之一。而且由于对境外货币互换监管存在难度,因此,权威机构也很难估算从这一渠道进入的热钱到底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三、热钱流动的时机与原因
国际热钱一般流向两个热源:一是短期利率正处在波段高点或还在走高;二是短期间内汇率蓄势待发正要升值。只要符合以上两个要件,热钱就源源流入。热钱会在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赚钱机会。在热钱流入时会炒高东道国的股票、房价等等,进而通货膨胀;当热钱大规模迅速流出时,又会引发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等不良后果。
国际热钱的目标一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起飞,国民所得正在成长,股市正待上扬,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正在上涨的市场,只要相对于别国符合以上条件,就能吸引八方热钱而来。随着大量热钱涌入,该国经济就逐渐变得炙手可热,股市和房地产将形成一浪接一浪的疯狂泡沫,直到最后泡沫破裂。同时热钱毫无忠诚可言,它们会一直待到东道国相对于别国:一是短期利率已然回档下跌;二是短期间内汇率正待走贬,热钱就会再度流出。热钱流出就是变卖本国货币计价资产,如外资拥有的股票、国债、投机性土地等大量变卖,换成他国货币之后倾巢汇出。一进一出,如果时间短而流量大,将造成本国股市、债市、房市暴涨暴跌。
国际热钱流入我国,首先是受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美元的贬值的影响。自2002年以来,美元不断贬值,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资本离开美国,而我国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成为国际资本流入的主要地区之一。其次,中美利差倒挂。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利率水平以及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确定性,给热钱带来套利机会。第三是资产价格的膨胀。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周期,GDP年均增长都超过或接近两位数,并带动了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繁荣,各类资产价格不断膨胀为大量境外热钱涌入我国逐利提供了机会。
四、热钱涌入带来的危害
热钱大量流入我国,首先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大量热钱以隐蔽的方式流入中国,为寻求高额利润四处流窜,主要攻击目标是国内房地产市场、股市、债市和期货市场等,对经济健康发展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威胁。近年来,国内房市楼价脱离实际价值飚升,与热钱不无联系。期货市场中燃料油、煤炭、钢材、期铜等价格的大幅涨跌波动,也明显可见热钱的身影。但热钱终究不是有效资本,进入我国就是为了牟取暴利,撤走之后将会引发股市、楼市大跌,增加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其次,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近几年,中国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势头强劲,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与此同时,美、日等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逆差较大,其国内经济又不景气,便极力鼓吹人民币升值,企图压制中国出口,转嫁困难。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让美、日等国抓住口实,竭力鼓吹人民币升值。在这种情况下,热钱不断流入中国投机套利,使国家外汇储备的数量、规模剧增,既给美、日等国鼓吹的人民币升值论提供了直接支持,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受到严峻挑战。
再有,增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资本项目仍然管制的条件下,热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汇率的冲击上,央行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在热钱不断涌入的情况下,不得不大量买入外汇资金,货币供给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为了抑制热钱的流入,加大其成本,需要压低人民币利率。两者的结果使得市场上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这又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为保持汇率稳定,国家必须购买交易市场上溢出的外汇,在外汇管理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量,热钱进入国家外汇储备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就越快。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这不仅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调控的能力及效应,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最后,热钱流入极易造成金融动荡或金融危机。如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热钱——“量子基金”冲击下,泰国被迫宣布泰铢大幅贬值,并废除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自由浮动,使泰国陷入金融危机之中。
五、结束语
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热钱撤出了我国,但并不排除重新流入我国的可能。因为在新兴市场中,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加之近期欧美金融危机已开始缓和,美欧政府的大幅注资和信用担保也有效地缓解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短缺。随着金融海啸告一段落,以及金融领域“去杠杆化”的结束,国际热钱势必将再次流入新兴市场。并且有统计表明,2009年上半年流入香港地区的资金,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每周流入的资金量水平,可是香港市场本身却容纳不了那么多的流动性。而香港正是国际热钱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内地的最佳中转站。
参考文献:
[1]张庭宾.反热钱战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邓旭.境内房企融资难成热钱流入机遇[N].国际金融报,2008-06-05.
[3]吉昱华,郑劼.对当前热钱真实规模的估计[N].中国证券报,2008-07-22.
[4]胡晓炼.设防热钱贸易通路[EB/OL].,2008-06-25.
- 上一篇:副市长在安全生产通报会的讲话
- 下一篇: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例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