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探究论文
时间:2022-10-21 04:18:00
导语: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由物价上涨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其根本原因还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城乡居民手持货币量过大,商品与货币的比例失调。流通中的货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一是信贷投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某种意义上说,信贷流通是现金流通的起点,信贷是控制货币流通的总闸门。在流通中的货币量明显地出现滞胀的情况下,信贷的这个口子还在不断地被撕大,金融资本还在不断地向产业资本转移,给市场经济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副行长声称:“货币信贷增长的势头在短期内仍难遏止,这是因为我国的外贸出口仍在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应该不能成为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对外贸易与金融和经济的平稳运行,孰轻孰重?作为金融专家是不会拈不清的,这里面是否还有深意就不得而知了。二是金融服务质量差阻塞了结算渠道。近几年,各金融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效益,千方百计地给客户增加负担,挖空心思想着怎样才能从那些不得不与银行打交道的人身上多捞一点好处。他们不仅服务质量低劣,而且办理业务的手续烦杂,收费的名目越来越多。一些本来可以办理转账手续的业务,客户也被他们逼得用现金结算。这不仅是一个政策导向问题,而且也是金融和经济运行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三是现金管理松驰便得货币资金的体外循环成为可能。一直以来,银行对现金管理都是很严格的。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银行选择企业,企业选择银行的过程中,对于开户管理和现金管理却渐渐地放宽了。企业的结算账户上存着大量的资金,银行的客户经理也不着急收款,企业存放大量的现金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企业的资金甚至可以脱离银行这个母体在体外循环似乎也没有人过问。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加剧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地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的矛盾,必将拉动物价进一步上扬,使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向更宽更广的领域漫延。四是高科技手段为货币资金的多头流动提供了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银行卡、网上支付、手机账户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正在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这些现代结算工具,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的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却又为现金的市场流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银行卡和银行联网账户上的资金在某一时间段内集中在某一区域和某一行业,对市场来说有可能造成一个不小的冲击。这一部分货币的流动性,银行是很难预测的。却又不能小看这部分货币资金对物价上涨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五是经济转型正处于亢奋期。经过几年的改造,大部分国有资产都转换成了股份制企业的资产和由多种经济成份组建的经营资本。这些企业在完成了其所有制改造之后,下一步的重点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来。企业的发展,渴望银行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在通常情况下,银行是没有理由拒绝这些客户的。可是在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非常时期,银行则应该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然后有选择地予以支持,那些改制以后暂时得不到银行支持的企业,则只有另辟蹊径了。能够接手购买国有企业的老板们,大多数都与地方的行政长官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排除他们会借助这些官员们给银行施加行政压力,打着保护改革成果的旗号横加干涉。银行如果屈从行政压力而新增加信贷投入,无论其预期效益如何,都会导致从紧的货币政策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六是金融监管有相互推委之嫌。在金融立法上,确定银监会与人民银行在非常时期都有责任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管理。都有责任其实也就都没有责任,这不是两个和尚抬水吃么?在没有成立银监会的年月里,中国在经济上也出现过几次大的动荡,人民银行在关键的时候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多了一个银监会,信贷的闸门反而关不住了。真是咄咄怪事。七是通货膨胀加大了货币需求量。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是近廿余年以来最严重的,这一轮物价上涨,既有成本推动的因素,也有需求拉动的因素,还有国外输入的因素。如何有针对性地化解这些矛盾呢?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价格涨得过快,为了应对价格上涨,人们会相应地增加手持货币量,流通中的货币也必然会随之增多。要避免货币流通陷入“涨价——增加现金供应量——再涨价——再增加”的怪圈,就要从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入手,从根本上抑制通货膨胀。八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与人民币的经营策略缺乏整体构想。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一句口号,说一说就能解决问题的。在贯彻和实施这项政策的过程中,还必须与货币的发行与对外货币政策等联系起来,才能较好地发挥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如果我们一方面高喊着要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又改经济发行为财政发行,使流通中的货币量由原来的一比五至八上升为一比十以上甚至更高,那么,所谓的从紧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在对外货币政策方面,人民币在不断的升值,为了满足贪得无厌的市场预期,千方百计保出口,对外绷得紧紧的,对内却又是物价飞涨,名义货币与实际货币的价值明显不符。这样做对经济的平稳运行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在上个世纪末,中国经济曾一度出现过商品相对过剩的危机。经过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使得经济复苏了,就业率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了。正当人们欢庆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成果的时候,我们却又面临着通货膨胀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既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按照“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模式发展;也不能走欧美国家每隔几年来一次经济危机的路子。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在非常时期给予必要的行政干预,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和经济的平稳运行。
- 上一篇:市初中毕业与升学体育考试方案
- 下一篇:市场经济下的人口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