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时间:2022-09-04 03:59:54

导语: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提要]本文从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并行出发,运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与预期寿命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

关键词: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人口预期寿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一、引言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居民消费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则导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转型。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中国少儿抚养比为36.3%,而截至2017年末,这一比例已降至23.4%;同期中国老年抚养比从4.4%提高至15.9%。伴随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群陆续进入老年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总人口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中国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加速。据联合国人口司预测,至2070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54.3%,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另外,受益于物质文化生活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迅速上升,从1990年的68.55岁上升到2010年的76岁。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条件下,预期寿命的增加意味着人们退休之后的时间变得更长,而为了在延长的退休时间里仍然保持一定的消费水平,人们将不得不在工作年龄时段更多地进行储蓄,从而提高储蓄率,降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预期寿命的延长很可能是导致中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之一。在报告上指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而在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口政策对消费乃至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党的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消费。在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消费方面,Modigliani和Brumberg(1954)的生命周期假说最早对这两者关系做出理论上的阐述。研究表明,理性个体的消费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成年期的储蓄倾向高于老年期的储蓄倾向;人口结构中少儿抚养比和老年人抚养比的升高都会降低储蓄率。在实证检验上,有部分学者指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正相关关系(Leff,1969;Loayzaetal.,2000)。如Bosworth和Chodorow-Reich(2006)对85个国家的计量分析发现,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边际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且即使采用不同地区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但另一些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袁志刚和宋铮(2000)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人口老龄化将激励居民增加储蓄减少消费。部分文献则支持社会总抚养比与居民消费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李文星等(2008)引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发现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具有正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大,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则不显著。还有部分学者则发现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消费间呈动态相关关系。如Chamon和Prasa(2010)发现城镇家庭的储蓄率与户主年龄呈U型关系。现有的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检验文献尚没有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原因可能在于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对数据处理、变量设定、样本构成和估计方法比较敏感。(二)预期寿命与居民消费。标准的生命周期理论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除了来自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之外,还有寿命延长的因素。理论机制方面,一些学者将寿命延长引入世代交替模型或无穷期模型中,从理论上分析预期寿命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Miyazawa(2009)指出一方面寿命延长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会使理性行为人在其成年期多储蓄,从而提高国民储蓄率;另一方面由于寿命越长的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消费,留给下一代的遗产会减少,且下一代继承遗产的时间也被延后,遗产的现值也会缩水,这两个原因导致社会的总遗产减少,从而导致寿命的延长对储蓄率的影响变得模糊。Bloom和Canning(2007)认为,在没有社会保障并且资本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人们对寿命延长的最优反映是延长工作期的长度,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没有影响甚至是负影响。综上所述,关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实证检验文献结果具有较大差异。基于生命周期模型,本文运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详细探讨人口老龄化中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及人口预期寿命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共同影响,并进一步对分地区样本进行回归,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

三、计量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一)计量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结合Loayzaelal.(2000)与李文星(2008)的方法,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主要解释变量是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变量为少儿抚养比及老年抚养比。预期寿命增加时,为支付更长的老年期消费,理性消费者会增加当期储蓄,可能使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本文使用人口死亡率作为预期寿命的变量,预期人口死亡率回归系数的符号为正。按照理论的关联性和数据的可得性构建了如下计量模型:Consumpit=α0+α1Deathit+α2Child_ratioit+α3Old_ratioit+α4In-comeit+α5Urbanit+α6U_Rit+α7Inflationit+α8Penaionit+α9yeari+μi+εit(1)本文使用除开香港、台湾和澳门以外的中国31个省市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其中个别年份的城市化率和人口死亡率则从各省份年度统计年鉴中查询补充。(二)样本统计特征描述。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7年的分省份面板数据。表1给出了主要变量定义和数据的统计特征。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分析。表2报告了基于全国样本的固定效应估计结果。本文最终分析以模型(6)为准。方程(6)的估计结果显示,老年抚养比的系数为-0.342,样本期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不断增加,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造成负向影响;这一结果与生命周期假说相反。原因可能在于,基于计划生育的大环境加之我国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更多的需要依靠自身储蓄以供老年期消费。此外,随着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疾病种类不断增多,对未来治疗疾病消费的不确定预期增加,使得中国的老年人倾向储蓄。另外,中国大部分老年人都会对子女遗赠财产;储蓄动机和遗赠动机,使居民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少儿抚养比系数为0.239,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呈正向关系,这一结论支持生命周期假说。在样本期间,少儿抚养比持续下降,受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我国“养儿防老”观念深入人心,使得父母把子女看作是储蓄的替代物,子女数量少时,抚养费用减少,增加储蓄,把更多的资源转变成储蓄或者其他形式的资产以供个人在老年期支出和给子女遗留财产,这也可以解释近年来我国居民高储蓄、低消费现象。人口死亡率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呈正向关系,即人口死亡率增加时,居民平均消费增加,人口死亡率减少时,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降低。样本期间,我国人口死亡率不断降低,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产生负向影响。对于理性的消费者而言,人口死亡率的降低使得预期寿命增加,在固定退休年龄的退休制度下个人的退休期延长,要保持老年时期的消费水平势必要加大成年时期的储蓄,最终导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降低。(表2)(二)扩展分析。除人口老龄化的整体推进速度在加快以外,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表3给出了根据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的估计结果。(表3)东部老年抚养比对平均消费倾向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一方面由于东部地区较发达,吸引各地的资本及劳动力,较好的经济使得东部地区的退休者能取得较高的退休金;另一方面东部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退而不休,工资收入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老年人。此外,东部地区家庭经济水平相对富裕,而且东部地区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因此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影响作用相对较弱,结果不显著。中部、西部结果不显著,中、西部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并不十分严格,老龄化程度慢于东部地区,老龄化的速度和严重程度的不同使得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抑制程度不尽相同。少儿抚养比对中、西部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均有正影响,且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少儿抚养比对东部地区的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负向影响结果不显著。在样本期间内,东部地区儿童受教育成本迅猛增加,少儿数量的减少并没有显著降低家庭对子女的抚养消费支出。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下,少儿抚养比不断降低,中、西部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均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少儿抚养比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大于中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居民对教育成本和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中部地区人口死亡率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有正的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医疗和科技水平相对东部地区欠发达,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相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较小,人口死亡率以及人口预期寿命对居民消费、经济的影响作用较大。人口老龄化实际上扩大了分地区的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差异。

五、政策启示

基于固定效应模型,本文通过分省份面板数据对人口结构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负相关;(2)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存在区域间的异质性,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最大的是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之一。准确把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经济转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对此,我们建议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建立分区域治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地域特点建立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率,注重各区域协调发展,使更多的居民可以享有养老保障。

作者:菅倩倩 席悦欣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