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服务消费经验对我国消费的启示

时间:2022-10-30 08:37:06

导语:国外服务消费经验对我国消费的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外服务消费经验对我国消费的启示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就是从较低生活标准向中等生活标准、再向高等生活标准演变的过程,会先后经历温饱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到发展型消费。范叙春(2016)认为,交通、通信、保健、医疗、教育、设备、艺术等服务消费门槛和比重会持续升高,这是源于服务消费的价格上涨要快于制造业产品消费,服务消费占比的持续升高是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过程,这也说明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逐渐优化。张颖熙和夏杰长(2017)则认为,我国消费结构正在按照“衣食-住行-康乐”的路径演进,从生存消费向发展消费转变,从耐用品消费向服务类消费转移,这都是由服务消费引领所致,并且服务消费也代表了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内需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来看,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转型过程是产业结构本身所固有的特征,也是我国制造业从低端迈入中高端的必由之路。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来看也是如此,传统物质消费逐渐向服务消费转型升级,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带动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最终使服务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且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中高端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宋平平、孙皓(2017)认为,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已经呈现出了“三维度趋同”,即城乡趋同、区域趋同和中美趋同,我国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远快于美国,因此我国亟需建立以消费、特别是绿色消费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需求结构转变,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以美、日、韩的服务消费经验作为研究基准,通过比较探索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规律,并结合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与动因,提出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实现之策。

美、日、韩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来看,可以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结构划分为四个档次,依据2007年的分类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低于905美元为低收入经济体;人均GNI在906-3595美元之间为下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NI在3596-11115美元之间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NI在1111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美国经济史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则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经过六个阶段。除此之外,在现有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钱纳里的工业化五阶段理论应用最为广泛,钱纳里认为工业化是以经济重心由初级产品生产向制造业生产转移为特征的,因此可以分为工业化起始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的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刘慧(2013)则认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经历第一个阶段是人均GDP13000G-K国际元以前,是消费结构快速转型升级阶段,但在这个发展水平之后,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则开始放缓。张颖熙和夏杰长(2017)认为,可以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五阶段理论,从定量规律角度将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划分为五个档次。而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来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处于3000-10000美元时,属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其中,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分水岭,这时的经济体处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而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经济总量的攀升,还使得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组织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当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后,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具有显著优势,总体消费水平显著增加。当人均GDP超过30000美元后,则可确认为高等收入经济体。中、美、日、韩四国进入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时间比较,如表1所示。从钱纳里工业化五阶段理论来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进入工业化实现的初级阶段,第三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产阶层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表1可见,这个阶段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服务消费比重已经占据GDP的30%。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工业化实现的中期阶段,产业、就业、城乡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等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中产阶层快速崛起,社会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成为社会变革与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进入工业化实现的后期阶段,产业结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结构升级以科技引领为主导,产业布局呈现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社会民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提升。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后,日韩的服务消费占比达到了40%,美国则超过了50%。当人均GDP从10000美元到30000美元的过程中,如表2所示。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都经历了近40年,才使人均GDP超越30000美元,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消费增速明显放缓,消费结构趋于稳定,增量消费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速,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服务消费占比达到或超过50%。从美、日、韩等国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来看,服务消费代表着未来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和方向,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甚至占据GDP的比重超过50%是重要的表现形式,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更是为服务消费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我国2011年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其服务消费只占据GDP的31%-34%。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我国“扩大消费”的潜力巨大。

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分析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一般可以分为支出结构的升级和消费品质的升级,既包括支出比重的变化,也包括企业转型的过程,可以直接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水平和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支出结构转型升级趋势。我国从2008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进入工业化实现的初级阶段,至2017年的十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必需品和非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比重变化很大。首先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8年的37.9%下降到2016年的29.3%,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8年的43.7%下降到2016年的32.2%。说明我国十年来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持续改变,已经从联合国认定的小康标准达到富足标准,消费结构已经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存型消费向教育、旅游、娱乐、健康、培训等转型升级,其中通讯器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35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的增长较快。其次从消费的占比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从2008年的5522元提升到2017年的7946元,服务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2%-37%,而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却从2008年的920.68元提升到2017年的3739元,服务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的24.74%提升到2017年的34.13%,如表3所示。说明十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型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型升级,由传统型消费向新型消费转型升级,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的服务消费比重持续提升,说明城镇居民的服务消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总体来看,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和我国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我国未来居民的消费倾向将更多地在交通、旅游、医疗、文娱、教育、通信等领域爆发。消费品质转型升级趋势。我国消费行为已经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过渡,消费习惯更多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和体验化。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836美元,很快将要进入工业化实现后期阶段的临界点,按照国际大都市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的服务业类型来看(见表4),城市功能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产业结构进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阶段,其服务业类型也由初期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公共管理业等逐步扩展到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娱乐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休闲文化服务及经营管理咨询业等新兴服务业。

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

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包括收入水平和人口结构,外因包括创新技术和宏观政策。首先,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和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通过对消费经济的实证分析,已经认定“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结构的核心因素”。同时,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消费水平的多少,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实际增长7.3%,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基本成为中产阶级,而农村居民的增收潜力无穷巨大。与此同时,我国的中产阶级也正在从2010年的1亿人向2020年的7亿人过渡,这些有着强烈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行为的大规模群体,将是未来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和持久动力。其次,人口结构决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赵国庆、姚青松(2016)认为,少儿抚养比例上升降低人均消费倾向,老年抚养比例上升则提高人均消费倾向,人口结构对于消费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口持续老龄化,将在2024年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20.3%,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并在2050年后老龄人口最多时可达4.87亿人,老龄化人口的增长,必然对养老、医疗、保健、家政、住房、社交等服务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二是新一代消费主体的崛起,“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和内需消费的主力军,随着90后初入职场和80后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其消费能力与日俱增,而且追求个性、时尚、体验的新消费理念,也注定休闲娱乐、休闲体育、休闲文化和教育培训及旅游等领域将成为消费热点。再次,创新技术助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创新技术提高了企业研发、制造、生产、流通及售后等各环节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刺激消费需求,满足了消费者从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的过渡,释放了消费潜能,从而助推了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创新技术使生产商与消费者的沟通更加简单,下游需求逆袭上游生产,个性化、私人化、定制化商品满足了消费的偏好,培养了消费习惯,改造了消费体验,使消费朝着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互动化发展,进而助推了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最后,宏观政策重视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宏观政策极其重视消费需求的扩大,尤其是服务消费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揽子宏观政策的,快速扩大了服务消费,促进了消费结构转型升级。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6〕85号],2016年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十三五”时期消费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6〕471号],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40号]等等。国家宏观政策以扩大服务消费需求为基础,将服务消费列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第一领域,以此发挥出新消费的引领作用,以创新消费空间促进消费升级,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促使供给新产品的质量增长与效率提升。

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应对之策

提高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提高收入水平是扩大服务消费的基础,一方面,在我国全面提升中产阶级增长的阶段,应该着重提升服务业的就业占比,将从大城市回流到二三线城市的农村居民引导到餐饮、批发、住宿、零售、休闲等服务行业中就业,既可提升服务业就业水平,又可贴近二三线城市的民生消费需求,更可从提升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入手,提升我国中产阶级比重,为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长久动力。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已经制约了服务消费的能力。从首次分配来说,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减税控费提高中低收入人群迈入中产阶级,并要打破行业壁垒,缩小行业差距,实现收入平等,提高劳动积极性,建立全民分享国有企业利润的机制,进而使社会再分配更加倾向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共享领域,缩小城乡差距,贴近民生需求。增加社会福利,开拓新兴产业。我国老龄化趋势与新的消费主体崛起,导致服务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并朝着享受化、休闲化和科技化快速转变。然而,我国现阶段正呈现出消费需求旺盛而供给保障不足的问题。化解供需矛盾的关键在于增加社会福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传统供给模式,提升旅游、教育、医疗、休闲、文化、体育、交通、通信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发展速度,更要调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从数字技术、移动技术、动漫技术、网络技术等层面,扩展新的服务消费热点,以新的消费主体需求拓展新兴服务产业,从而满足我国人口结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消费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创新既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动力,唯有通过创新驱动才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使我国制造产品迈入中高端,保障有效供给及实现企业集约增长。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只有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引领经济发展,才能摆脱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才能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各种挑战,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深化体制改革,改善消费环境。我国第三产业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已经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但受到垄断经营和区域壁垒等影响,市场化的现代服务消费产业发展还要翻越藩篱。因此,政府应持续深化体制改革,形成以市场决定资源分配的格局,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规范市场服务,通过消费维权、信用消费、规范消费等引导消费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从而加快我国服务消费的增长,实现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作者:陈艳 单位:盐城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