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文学景观研究

时间:2022-03-09 10:00:34

导语:消费社会文学景观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消费社会文学景观研究

摘要:文学景观在高科技时代和数字化覆盖的今天逐渐成为文化消费的热门,具有极大的潜力并且已经创造出巨大的商业利润。多样化的需求使得文学景观在以文学为起点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不同方向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不同路径的发展过程之间为何产生不同方向,所导致的效果有何区别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和建议将是讨论的终点所在。

关键词:文学景观化;创意文化;文化产业;文学与商业

文学景观化的概念提出是伴随着第二媒介时代到来的,它的产生使文学与新兴传播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符合时展潮流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学景观,即是指与文学密切相关,根植于文学而创造出的景观。与传统景观相比,文学景观多了一份文学内涵和文学色彩,有着强大的生命延续力,是当今文学与商业融合的较佳典范。

一、消费社会文学景观化”的必然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了“景观社会”这一概念,突出了视觉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随着电子传媒在西方世界的兴起,特别是电视的普及,使西方社会进入到被学者们所称的“文化消费”时代。根据德波的说法:“一切事物的影像价值取代了它们的使用价值,事物景观化的程度决定着它能产生多大的文化意义”,信息传播与接受媒介已经明显严重地依赖于机械复制的“视觉机制”,日益扩张中新的视觉文化占据了整个社会文化的主导地位。大众媒体的崛起象征着影像物品生产和物品影像消费渗透我们的生活,以景观为代表的视觉文化成为独特的文化发展方式。在这样一种趋势下,文学的景观化开始萌芽并且在良好的法扎势头中迸发出极大的潜力。当今的中国也在步入景观化的进程之中,突出表现在当前文化传播的高度视觉化:从静态的书本插图、街头海报商品包装,到动态的商业广告、彩色电视和3D电影,不论是休闲领域、商业领域还是文学领域,传播方式的视觉化都占有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图像从本质上讲是直观的、确定性的,并且给人以存在感。这就导致了当今社会审美的转换,人们更加能被动态的、视觉的甚至全方位的效果所吸引。文学在景观化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将虚拟的文学世界映射在现实生活中,打造出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消费文化,吸引不同的人将文学作品中的想象进行实践,从而得到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在景观社会中,文学景观化的巨大契机。文学的景观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单薄的文字不再是承载文学作品的唯一途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一种静态的主观世界,它对读者所产生的阅读空间存在限制。人们通过文学作品营造一个虚拟的世界,然而这个虚拟的世界多引发的想象无法具象的体现是阻碍产生更多的审美价值的重要点。在这一点上,鲍德里亚提出的“拟象”“仿真”,即以高科技为背景由模型复制出来的具体的形象与模型可以完全一致,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复制完全可以代替模型的说法与多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谋而合,也为文学单一的延续途径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拟像不再是对一个领域的模拟,对一个指涉性存在的模拟,或是对一种本质的模拟。它不需要原物或实体,而是以模拟来产生真实:一种超真实。”我们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中虚拟的世界进行复制,利用视觉的冲击,还原读者的想象,营造“真实”,从而完成文学景观化的最大目的和意义。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迫使着文学不得不从印刷文化转向影像文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革新了传播的方式,而与文学一向挂钩的大众传播也迎来了崭新的革命。视觉文化的入侵以及审美生活化的趋向令文学单一的视觉享受不再成为社会审美价值的主流。黑格尔早就指出,在人的所有感官中,惟有视觉和听觉是认识性的感官。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视觉就是听觉,抑或视听同时运用。文学作品所呈现的单一的、静态的文字阅读无法满足多方位的阅读需求,因此文字图像化成为文学景观的一种主要存在方式。影视改编的文学景观化的方式是较早存在和发展的存在形式,并且已经发展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形态。近年来流行的“IP热”正反映了文学景观化的迅速成长,从传统影视改编发展至今,影视改编俨然已成为一种当代影视发展的主力军。“IP”改编实现了双向获益,但同时也令文学创作发生了变化。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创意文化产业,真人密室逃脱成为新兴的,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文学景观。密室逃脱是以推理文学为基础衍生出来的文学景观,最初被开发成一种基于动画的线上解谜类游戏,主要形式是玩家被困在一个密闭的环境通过控制电脑操作寻找线索和关键物品并进行推理,最终逃出“密室”。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要求更高的阅读体验,密室逃脱从线上走到线下,衍生出“真人密室逃脱”的新形式。

二、消费社会中文学景观代偿机制对比

作为文学景观的不同阶段的代表,密室逃脱与影视改编之间典型的差别在于与文学的紧密程度。二者皆以文学为衣钵,但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候,密室逃脱逐渐脱离文学,偏向于自身的创新和市场的需要。而影视改编依然承袭文学脉络,在文学的滋养下发展,尽管也会产生于文学相背离的现象,但核心不会偏离文学。二者同一起点不同方向的原因也可以将其看为文学景观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差异的缘由。第一,二者的文化含金量有所差异。密室逃脱是以还原推理文学为基础所开发出来的文学景观,其本身的文化含金量与以不同类型文学为依托的影视改编相比就处于弱势。单一的文学基础虽能在发展前期带来文学效应,积攒一定的群众基础,但在后期发展黄金时期就会显现出后劲不足的现象。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密室逃脱注重升级体验效果,弱化逻辑推理和情节设置,直接表现为脱离推理文学,转向恐怖类体验。例如抛弃福尔摩斯等推理文学形象,打造“京城八十一号”等恐怖电影中的女鬼形象,着重营造恐怖诡异的气氛。第二,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性质不同是导致二者发展方向不同的其中一个因素。密室逃脱是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较好的重要力量,围绕着“创新”这一核心开展。由于市场的瞬息万变和竞争的压力,密室逃脱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对主题等方面进行升级。更新频率高,速度快的性质要求使得密室逃脱逐渐脱离文学,寻求更广阔的来源。文学在创新的过程中限制了创意的范围和发展的形式,于是密室逃脱开始尝试从电影等其他方向寻找创新的源泉。相对于其他文化产业来说,密室逃脱这类创意文化产业的创新周期短,这就意味着核心不再是较为固定的文学,而是创新。第三,受众基础与目标人群的定位不同。不同文学类型有着不同的读者群,例如青春小说的受众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尤其是30岁以下的未婚少女,而科幻小说的主要读者群则更多聚集在男性群体里。同样,将文学景观化之后,由于文学基础的差异所导致的自身所带的受众基础也有不同之处。就密室逃脱而言,推理文学本身就是较为小众的文学类型,受众人群相对来说也就比较狭窄,即便是拓宽到悬疑、恐怖小说,受众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目标人群定位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新潮的创意文化产业。由于文学基础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产生市场效应,现有的密室逃脱不得不扩大目标人群,同时更好的掌握年轻人这一固定群体。于是不再局限于推理小说的真实还原这一初心,转向呈现更丰富多样的体验效果,减少正统的逻辑推理,加入惊险刺激的机关道具,逐渐与最初的文学基础联系疏远,最终完全脱离。

三、对传统与新兴文化产业的启示

通过密室逃脱与影视改编的对比研究后我们对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可以明确一些方向和建议。纵观二者的发展道路,首先对于文学联系紧密与否的这个问题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调整好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文学景观产业的发展。发展后劲不足的密室逃脱可以充分借鉴影视改编发展的经验,不要一味地撇清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恰当从文学出发,不仅能为一个新兴产业注入文化内涵的助推力,使其发展有所保障,也能在创新不足的局面上开拓新地天地。密室逃脱可以放弃纯推理设置的主题,以某一推理小说为入口,形成基本的吸引力,在道具的选取、机关的设置和真人NPC(游戏工作人员)的引入上形成噱头,以扩大受众范围。密室逃脱采用逻辑推理与情节辅助设置的模式进行开发,也可不再局限于推理文学这类单一的文学类型,可将多样化的文学作品,例如科幻文学(《哈利波特》)、戏剧文学(《哈姆雷特》)等糅合在一起,充分借鉴影视改编的文学来源丰富这一特点,进行开发创造。

参考文献:

[1]刘力永.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J].北方论丛,2006,6(1):48-51.

[2]魏毅东.景观社会背景下文学中的“视觉殖民”[J].同济大学学报,2012,23(6):82-85.

[3]曾大兴.论文学景观[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4,32(2):42-47.

[4]刘力永.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J].北方论丛,2006,6(1):48-51.

[5]张泉.真人密室逃脱游戏中的卷入度及文化倾向研究[D].上海:北上海师范大学,2016:7-56.

作者:陈惠洁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