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给企业用工带来的机遇

时间:2022-08-05 08:51:28

导语:数字经济给企业用工带来的机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字经济给企业用工带来的机遇

[提要]数字经济背景下,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企业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企业需要通过改变雇佣模式、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善工作环境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有效配置。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用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企业应紧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企业用工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高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数字经济;企业用工;灵活用工

在数字化全面席卷的时代,数字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日常办公、生产、消费、娱乐等活动,在线服务、智能营销、远程办公等新业务模式得到加速发展与落地。而传统企业在员工招聘、员工管理、员工薪酬等方面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用工形式逐渐多样化。据人社部,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约2亿人左右,很大部分从事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新就业形态,加速社会对数字技术的重视和推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变得更加智能和灵活。

一、企业用工制度现状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为主导的数字经济时代逐渐到来,中国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2020年的一场疫情对不同领域的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一是企业用工成本压力增加;二是不同领域企业用工情况差异较大;三是企业雇佣理念由单一的传统雇佣制逐渐转向综合的灵活的用工方式;四是企业面临的用工管理问题更加复杂。疫情的爆发催化了灵活用工、共享用工、居家办公等新工作模式的迅速发展,在新经济新业态下,企业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快速跟上社会的步伐,顺应新时展潮流,洞悉企业的发展前景,以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从而使得新的劳动关系得以建立,并完善企业用工管理制度。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合理地降低劳动用工成本,不断尝试采用灵活的用工方式。《2021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灵活用工市场规模预估达到6,480亿,而中国市场的灵活用工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但是由于企业管理手段尚不能紧随用工方式变革,导致其用工管理的工作内容十分繁冗,企业责任也变得多样化,当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时不能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长期看来,企业可能会遭遇经营不善、用工成本压力过高等困难,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劳动用工管理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数字经济给企业用工带来的机遇

(一)企业用工形式多样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涌现出来,平台从业者的数量不断壮大,用工形式日趋多样,就业形式已不局限于传统的“企业+聘员”的雇佣形式,以“服务平台+个人”为特征的新个体经济不断开拓新领域,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员工倾向于选择灵活的用工时间和用工地点,居家办公也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用工趋势,“共享用工”模式还可以使劳动者同时与多家企业建立劳动用工关系。企业用工方式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能够使供求双方的快速、精准匹配,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度。

(二)企业选择和管理人才灵活化。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不再仅仅通过招聘单一渠道进行人才筛选,而是通过多个渠道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寻找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首先,企业可以通过雇佣兼职人员来满足其不同时段的工作任务要求,既应对了时间紧、任务重的突发情况,又不会过多耗费社会闲置人力资源。其次,企业之间通过采用共享用工模式应对突发状况,开展临时性的工作,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人才搜寻成本和用工成本,一定程度上帮助急需员工但又存在“招工难、用工难”问题的企业和人力成本压力大的企业渡过阶段性难关,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人才数量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人力资源的再分配,提高社会资源配置,从而达到企业、员工双赢的目的。最后,数字技术促进了居家办公模式的兴起,尤其是肺炎疫情以来,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居家办公模式,居家办公模式节省了租赁公司办公空间的成本和员工的通勤时间,能使员工在自己喜欢的任何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企业需要逐渐适应时代变化、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内部组织结构,给予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更大的空间和更多元的渠道。

(三)企业决策数据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与深入,数字经济加速了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以各类信息数据为支撑,通过对业务的深刻认知与丰富经验结合数据分析与洞察,控制和调整生产经营行为,实现在实际业务运营中的科学决策,发挥企业运营数据的最大价值。一方面企业通过分析企业运营数据进行精准的预测,结合业务实际衡量企业岗位的需求数量,使企业在数量和职责上能够做到“人岗匹配”;另一方面通过采用数字化技术记录员工平时的表现,企业随时随地通过查看、分析员工的表现对员工行为作出判断,不仅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还能把控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数据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判断和预测,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内部管理质量和效率,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四)员工队伍数字化。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用工制度带来诸多变革,企业针对这些变化积极调整企业用工制度、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重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用工制度上的应用,在员工管理过程中注重收集数据信息,利用数据信息客观分析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根据员工表现给予适当奖惩措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利用企业数据预测企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及时调整企业员工队伍,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引进数字人才、IT技术人才等高素质人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改变传统企业中以管理人员为主的格局,增加技术人员,并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能力,激发员工潜能。

三、数字经济给企业用工带来的挑战

(一)企业用工方式发生变革,雇佣模式灵活化。数字经济促进灵活用工的发展,尤其是后疫情时期,依托互联网平台衍生出大量的新就业形态,吸纳大量失业、无工作人员,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开创新商业模式。如今,为应对不太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等难题,企业用工制度有必要顺应时代变得更加灵活。一方面对于进入门槛较低且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工作完成度可量化,从业人员无需掌握复杂高级的技能即可轻松驾驭工作,采用共享用工、灵活用工模式能够减轻企业用工成本,提高人员利用率,吸纳更多人就业,因此这也为传统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变革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针对业务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行业企业,比如以项目制、任务制等工作方式开展业务或者存在明显淡旺季的企业,会造成多数员工只为少量业务进行工作的现象,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数字经济时代为此类行业提供了新的用工形式,比如业务外包、共享用工等方式,为企业用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二)数字人才匮乏,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目前,我国数字化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传统企业升级困难。传统企业在转型期的技术输出和升级成功后的管理和维护需要大量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显示,到2020年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将接近1,100万,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供给的不足制约产业的发展,人才匮乏成为企业转型的难点之一。此外,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关于人口红利,以前我们讨论的更多的是人力资源的体力优势,现在逐渐转移至人力资源的中高端智力优势,“数字人才”、“科技人才”等尖端技术人才比只依靠体力劳动获取报酬的劳动者在就业选择上更加灵活化和多样化,数字经济通过赋能高素质人才,为其提供创就业平台,使高素质人才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技术和技能,并以更高的效率参与工作和创业,数字化人才供需出现不匹配的情况,这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造成一定困难。

(三)传统薪酬制度难以跟随企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不再适用于管理和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随着企业雇佣模式的变化,需要设计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传统的许多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主要通过管理人员根据员工的出勤状况而不是基于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打分,主观性较强,甚至有些企业的奖惩制度形同虚设,从而引发员工消极的绩效观念,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而数字经济时代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收集员工的各项工作指标,建立较完善的数字化绩效考核方式,将员工平时表现记录于员工的评估档案中,量化员工平时表现,并以互联网为媒介将员工薪资核算方式、员工的“奖惩”及时公示,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核算失误,打消员工疑虑,使整个薪资制度公开化、透明化。

(四)新企业用工方式存在不稳定性和缺乏保障。数字经济推动了灵活用工、共享用工等用工形式的出现,特别是以平台组织为基础的新就业形态发展迅猛。目前,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灵活就业人员属于何种用工关系尚未得到法律确认。一方面企业在招聘、管理员工时存在风险。企业在招聘灵活就业人员时,往往由于熟人介绍而快速入职而忽略劳动合同的签订,员工辞职时也会出现程序缺失等行为。个别企业存在短期行为,甚至部分不合规范的企业出现收取工人押金、扣押身份证件、拖欠员工工资等现象,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但由于自己工资未发放又不得不继续工作,导致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灵活就业人员参与社会保险仍存在制度障碍。虽然现行的社保体系允许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能以灵活就业者的身份采用自主缴纳的方式参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是多数地方规定仅具有本地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才能参保。此外,缴费基数高、可参保险种较少等也是导致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因此灵活就业从业人员的社保覆盖率偏低。

四、结语

数字经济加快了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增强了企业用工制度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了传统行业和企业的效率升级。一方面企业用工制度在薪酬待遇、用工条件、权益保障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企业在人才管理、企业决策、用工形式等方面逐渐实现数字化、专业化、精细化,获得难得的机遇。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必须主动迎接这些挑战和机遇,积极发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帮助企业用工制度实现进一步改革突破,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中获得更为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针对现有挑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比如,可以通过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劳动者权益、通过培训提高素质育人、建立多渠道开发劳动力资源的机制等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用工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更加充足的力量,作出更多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本章,毕夏洁.后疫情时代的企业用工变革[J].商场现代化,2020(15).

[2]杭斯乔.数字经济带来的人力资源变革[J].商讯,2019(06).

[3]张成刚.问题与对策: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36(02).

作者:张岩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