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不平衡原因分析

时间:2022-12-09 03:08:25

导语: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不平衡原因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不平衡原因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实体经济金融化进程中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显著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未来的我国经济发展将以提高经济的质量作为目标,因此文章将实体经济与金融化的不平衡问题进行探讨,以及如何解决这过程中在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面临的改革及创新问题。

[关键词]经济金融化;实体经济;金融监管

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行,并且在世界贸易中凭借人力、原材料等优势提升了竞争能力。但是随着利润的不断下降,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出现,实体经济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大量资本投向金融资产。实体经济产生的价值才会赋予金融资产价值,因此,过度金融化会出现投机性投入提升,金融工具的价值与实际商品的总价值出现严重不匹配,在未来如何处理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且避免资金空转成为关键的问题。

1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健康地增长,同时也去杠杆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但是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在保持经济增长中高速的时候,会出现杠杆上升金融化过快的现象;而在进行去杠杆的时候,会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因此出现这种情况下,经济金融化和实体经济的之间存在推动发展的联系。

1.1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

实体经济本质上是进行生产性的劳动,包括服务产生社会价值,而金融是基于实体经济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因此实体经济提供物质基础,并且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金融化的发展。强调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状况并不意味着弱化金融化或者资本化的作用,而是如何防止盲目金融化以及出现非生产领域的虚假繁荣,从而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在肺炎疫情后各行业复工复产出现了良好态势,这种状况下的经济更加需要平稳。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提出需求侧改革,资本无序扩张等,明确了消费升级,防止经济金融泡沫,着力引导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消费升级。

1.2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增长,但需求的结构和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金融化和实体经济是共同发展,实体经济生产的物质和社会效益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但反过来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资金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供给侧的改革,优化了生产和效率。在当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实体经济对于金融需求更体现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行业,5G、人工智能、大数据、半导体和新能源等行业是长期投资行业,需要金融资本主动关注重点领域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大金融创新,在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机协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资源配置的作用。

2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不平衡问题

当前,服务实体才是金融工作的基础,但是片面强调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融资支持是一种误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更要注重把握处理好实体经济与经济金融化关系,才能促进实体经济与经济金融化协调发展。

2.1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影响是多维度的

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在我国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要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既抓住实体经济,又紧抓金融业发展。金融化不足,难以发挥资金和资源配置的效用,实体经济成本高效益低,提高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而金融化过度又会造成实体经济滞后,造成大量资金进入金融行业,资金不足造成生产力下降,破坏实体经济生产。因此在这种过度金融化情况下,金融资产价格严重偏离实际,会出现抛售金融资产,这些出现的泡沫也会适当减轻。货币和实体经济(商品)的同源性导致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界限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近几十年来,经过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和持续不断的金融自由化,实体经济已不同程度地被“金融化”或“类金融化”了。

2.2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脱实向虚,既有金融层面的原因,也有非金融层面的原因

金融行业从本质上来说是非生产性行业,并不能增加实际资源形态变化和现实生产能力提升。从金融层面看当前我国金融发展并没有过度化,而是金融行业发展质量不高,金融行业的各项调控机制和金融监督制度相对发达国家还不健全完善,金融市场层次单一,非正规的金融发展导致风险上升,信用成本较高,而且国内在进行金融创新时不可避免产生逐利性、风险性等,从而导致金融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实体经济脱节,甚至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和破坏。在经济层面上,经济结构矛盾较多,房地产行业基建投资过热发展,吸引大量资金,大量企业争相进入造成产能过剩;而进行生产制造等行业盈利下降,不可避免会将部分用于转型创新的资金用于金融投资,面对金融投资产生的收益远大于实际生产,会产生脱实向虚的发展。另外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华晨汽车信用违约是在高信用条件下的,因此会威胁未来金融资本投入。上述主因素,使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本上升,两者之间的互相支持层面动力和能力不足。因此要强化资源的转换能力,提高转换的效率,强化本国实体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而不是把转化的资源停留在金融化资本形式上。

3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不平衡应对策略

传统行业生产实际是一种加工过程,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生产企业加工成新产品对外销售。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原材料,还需要人力、技术、资金、燃料、器械和厂房等成本。因此生产制造企业很大的不同在于每增加一项成本,收入也会相应增加,但是每种成本产生的效益不同,原材料成本占比高却是利润最低。所以制造业利润率低是因为成本项目多,低利润率的成本项目与高利润率的成本项目混在一起算收入成本,把利润率拉低了。金融行业的成本结构相对简单,银行做的存款贷款业务,赚的利率差银行一笔款放出去之后,银行对企业放款都会要求担保或抵押,尽量分散风险。但这都是理论上的,在我国金融业的风险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大。金融业的门槛设的很高,大部分民间借贷是不受保护的,当然银行之间会有竞争,但这些竞争都在可控范围内,制造业的经营风险没有看起来那么大,因为它生产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不是转来转去的钱,实在怕风险,产品又过硬,可以要求现货现款,甚至先款后货,风险更低。为了尽快解决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保持我国在经济方面持续、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金融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造成过度金融化根本原因在利润差距造成并且这个问题不会短期解决,传统行业与金融行业巨大利润差距。

3.1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产业需要向高科技低污染转型,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等行业升级,要加大扶持力度并进行相关补贴。各行业都会经历优胜劣汰,一些行业甚至会进行较大调整,未来我国产业很难进行粗放的发展,一些落后产能以及夕阳产业会逐步淘汰。金融业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也不能割裂生产发展和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区行业之间,配置金融资源以及资金的先行效应带来经济资源合理配置,为供给侧的效率提高,也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来提升经济的效率。在以前模式中金融基本是靠数量的扩张,是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并且这是在货币超发信用扩张条件下的。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金融行业面临很大的改革压力,这种情况下金融创新就变得非常重要,创新产业的特点跟传统产业有很大的不同,从金融的观点去观察,就是存在高风险和高回报的情况。原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就往往不能适应了。因为银行作为一个高负债经营,商业银行作为这样的企业,必须坚持审慎经营且比较保守的风格,面对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金融机构应结合互联网思维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和形式,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效率。更不能颠倒它们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金融化资本积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是不现实的,最终只能适得其反,拖累经济发展。生产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根本环节,生产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金融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无视条件的限制刻意搞金融化,单纯进行货币资本的积累和虚拟资本的积累,超越一定限度,不仅无法对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可能造成实际积累的障碍,阻碍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应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金融条件,使金融成为加速资本积累和集中,促进资本有效配置的有力杠杆。发展中国家更加需要重视金融化的风险,警惕全球化过程中资本和资本积累的矛盾。发展过程中社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不均衡,抵抗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风险能力较弱,由于发达国家在金融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全球金融投资的重要参与者,并在全球资产投资中获取了巨大回报,因此金融化的诱惑对发展中国家也是重要挑战。

3.2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创新制度

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金融创新还不够。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化趋势显著,金融行业迅速发展,国外资本不断涌入,相关部门要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因此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泡沫必须加强金融创新,但金融创新的前提是防范化解风险,也不能光防范风险阻碍金融创新,而是要创新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相关制度。要以围绕金融化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使经济金融化拉动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支撑金融发展。同时监管机构要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机构是金融监管的主要执行者,而金融机构监管过程可能存在错误的情况,因此在上级监督之外有必要强化内审稽核监督,优化金融日常监督和稽核再监督流程进行制约。

参考文献:

[1]李健场景化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及策略[J].武汉金融,2017(8):54-56

[2]何如发挥金融科技价值打造证券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N].中国证券报,2019-06-04

[3]用金融存量指标对中国金融深化进程的衡量[J].金融研究,2002(1).

作者:潘世辰 吕思珈 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 澳洲昆士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