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策略
时间:2022-08-02 09:28:10
导语:财政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实体经济是经济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运行的血液,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本文以南平市延平区实体经济发展项目为依托,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财政金融;实体经济;发展
2020年,延平区财政局在上级有关财政部门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领导带领下,积极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实施实体经济服务机制,为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延平区先后出台了《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通知》《南平市延平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为全力助推延平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充分调动财政金融作用,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以下本文就相关活动项目进行深入分析。
一、运用财政正向激励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创业担保贷款工作
1.基本情况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工作的有关精神[1],我区于2020年10月印发了《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平区创业担保贷款实施方案的通知》(延政办〔2020〕39号),确定由延平区财政局、延平区人社局、南平市融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方签订“创业担保贷款合作协议”,并按规定将首批统筹资金100万元拨付到融侨担保公司,设立专项基金。创业担保贷款按不高于1:10比例放大授信规模,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及个人提供创业贷款。2.存在问题到目前,我区创业担保工作由于起步较晚,开展面还不广,正在积极的推进中。目前主要的问题为:(1)新增申请贷款的创业实体数量较少、规模相对较小。(2)创业担保贷款作为一项金融业务,更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然而创业担保贷款中心不是金融机构,所配备的工作人员基础专业能力距离业务要求便有一些差距,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3.下一步工作建议与意见为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创新、促进发展的经济作用,首先,要进一步扩大创业基金规模,基金项目:卢祥兴(1976-),男,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引导作用,也即是不仅要为其提供资金,还要联合各部门从培训、扶持等多角度为其提供创业服务,切实助推创业成功[2]。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及个人积极申请创业贷款。其次,要扩充贷款服务渠道,鼓励农商银行将工作中有符合条件对象的申请贷款引导到创业担保贷款项目。并积极整合多部门力量扶持创业的“大协作”,以便于解决创业贷款担保中心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不同的部门对其管理范围内的群体往往更具信息优势。最后,提升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好服务。
(二)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
1.基本情况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增信作用,2015年8月由南平市延平区财达非生产性资产经营中心出资2000万元入股南平市融侨担保有限公司。根据《企业银行贷款融侨担保推荐程序》要求,对区属优质企业,由企业所在地街道、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区经信局审查推荐、区政府组织评审小组审核明确后报送至融侨公司提供担保。至日前,延平区已为南平市华泰木竹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市金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提供了2926万元贷款连带责任提供担保任务,有效解决部分企业因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难题。2.存在问题区级财政承担融资担保的风险防控工作压力大。由于遭受环境、市场等诸多因素冲击影响,部分风险无法防控,个别担保企业存在借款到期后未能及时清偿到期本息。3.下一步工作建议与意见为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信用支持力度,建议企业、机构和政府需更密切配合,进一步明晰担保企业债务清偿责任的方式和渠道,三方合理分担市场风险[3]。具体来说,各地要科学规划布局,通过出资新设、增资扩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发展壮大一批主业突出、经营规范、实力较强、信誉较好、影响力较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主力军。鼓励各地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担保基金、信保基金、风险池基金改组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强区域融资担保行业抗风险能力。
(三)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
(1)认真做好企业、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贷款贴息的申报及拨付工作。一是于2020年4月按《南平市财政局关于疫情期间工业企业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推荐我区南平市华泰木竹有限公司、南平华孚电器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金额4400万元)申报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资金拨付工作;二是于2020年4月按《南平市财政局关于做好疫情严重企业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推荐南平市享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金额4300万元)申报贴息补助和奖励资金拨付工作;三是做好兴业银行南平分行(金额3450万元)和南平农商银行(金额1600万元)的2020年度四大困难行业贷款贴息资金的申报。(2)配合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做好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贷款申请工作。一是配合工信部门推荐63家企业申请中小微工业企业纾困贷款,金额共计30107万元,其中有29家企业向银行贷款成功,金额共计9225万元;二是配合商务部门做好7批共计20家中小微商贸企业纾困资金贷款申请,其中4家向银行贷款成功,金额共计2280万元。
二、加快推进延平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开展花卉互助合作基金项目
1.基本情况为扶持产业发展,我区于2015年筹备了延平区花卉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互助合作基金项目,2016年5月该基金正式运行。由建行滨江支行、延平区花卉协会、区林业局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南平市茫荡百合花有限公司履行基金理事会职能,通过政府出资600万元注入南平市茫荡百合花有限公司作为风险抵押金,建行按风险抵押金的3-5倍予以授信贷款的方式运行。符合贷款条件的花卉企业或农户经基金理事会审核后,可在建行滨江支行获得信用贷款。2.存在问题近几年,相关花卉企业、花农对互助合作基金担保贷款需求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办理手续复杂因素限制,由于延平区花卉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互助合作基金的担保贷款对象必须是小微企业,花农需要先注册小微企业后才能申请担保贷款,部分花卉企业及花农反映手续麻烦;二是受银行渠道增加影响,随着延平区花卉产业的发展,向全区花卉企业及花农提供小额信用贷款的银行由建行一家带动到了邮储、农银、农商行、建行四家,随着融资渠道增加,互助合作基金对花卉企业及花农担保贷款的作用也随之下降。3.下一步工作建议与意见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政策措施,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进一步充分发挥基金的桥梁作用[4]。如优化工作流程,缩短担保贷款审核、发放周期,并逐步推进信息化网络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强化银行互助合作基金的发展,针对符合银行互助基金的目标花卉小微企业需求,基金的组建使贷款方便快捷、灵活、风险降低,基金会员不仅可以享受银行其他优惠服务,而且,在其他会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将自己认缴的基金转让,在降低银行业务风险的同时,解决了花卉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于双方都是利大于弊。
(二)大力推进农担工作
1.基本情况为鼓励和扶持新型农业的发展,2019年9月区政府与省农担公司签约后,成立风险基金的专用账户。2019年12月区政府与省农担按1:2办理共同出资的风险基金共900万元已全部到账,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疫情发生后,建设银行推出产业发展低息贷款,区农担办及时向建设银行对接推荐,至2020年12月,推荐的27家已有13家获得审批贷款额度3196万元,正在办理9家770万元,年利率4.5%,极大缓解了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2.目前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2019年区农担工作开展以来,合作银行邮储延平支行与建行滨江支行支持效果明显,但政担合作的成效总体还不是很理想,主要在省农担和合作银行之间沟通不是很顺畅。银行反馈省农担存在问题:一是审批条件偏谨慎,规定与现实情况有一定差距,如年限规定。二是贷款风险偏好与农业实际情况不符。三是对农村企业门槛设置太高。四是办理程序太复杂,要求客户提供反担保人签字有难度。五是时效没有约定,流程办理滞后。银行上报到省农担公司的贷款担保申请,审核通过或给予答复时限不确定,尤其对于急需季节性使用资金的花卉产业起不到及时雨扶持作用。3.下一步工作建议与意见加快协调工作力度,查找滞后症结,努力扩大政担合作成效。鼓励合作银行发挥政策优势,积极提供惠农贷款产品。银行部门阶段性贷款政策具有操作简便、程序相对快捷特点,今后区农担办将继续加强与合作银行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信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银行部门做好牵线搭桥工作。
三、结语
延平区在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全面推进各项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工作中,还应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进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这样才能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推动城市整体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孟刚,徐英倩.新时代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J].理论探讨,2018(01):106-112.
[2]杨泽.如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财政金融现象[J].当代经济,2017(35):50-51.
[3]黄琦,李思伟.新阶段经济发展重难点解析—财政金融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7(29):10-11.
[4]吴永超,张红伟.金融资产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7(09):94-101.
作者:卢祥兴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财政局
- 上一篇: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运行机制
- 下一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