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运行机制

时间:2022-08-02 09:27:53

导语: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运行机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运行机制

摘要:人工智能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带动等方面有重要促进作用,从而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必然性,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人工智能;实体经济;产业结构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2018年10月31日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的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2019年3月19日,《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性,给出了两者融合的思路和意见。近年来,国内、国外以人工智能为契机,深入推动产业变革升级。在国际上,21个国家先后根据各国的资源现状、区域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不同侧重点,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在国内,多省市以人工智能为抓手,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其中,北京利用互联网生态优势,以商汤科技、百度等一批高精尖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进生活服务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广东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向标,其人工智能涉及的核心产业以绝对优势领先,约占全国总数的1/3,致力于智能硬件与多产业结合,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2020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指出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未来产业发展赋能。目前,人工智能发挥“头雁”作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而在提升市场规模、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刺激消费等层面,依然有巨大潜力。在2017年普华永道的《全球AI报告:探索人工智能革命》中,其指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将撬动约15.7万亿美元,甚至高于中、印两国经济产值总和,而中国和北美将是人工智能革命下最大受益国,收益将会约占世界经济的70%。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从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可以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规模位于世界前列,同时处于加速增长阶段。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9年的市场规模高达490.5亿元,经专家预计,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人工智能产业在市场所占规模会以30%的速度稳定增长,预计到2021年将高达818.7亿元。众所周知,自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步入新常态,其间的GDP年增长率约为6%左右,数据显示,此阶段人工智能产业的年增长率远高于同期的GDP。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位于世界前列,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批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随之兴起的智能企业的产品远销国外,且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有较大比重。第二,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不容小觑,同样位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机器人制造业的发展和机器人使用的数量以绝对优势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经中国电子学会调查研究发现,“2019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294.1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159.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94.6亿美元,特种机器人40.3亿美元。2014—2019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3%。中国市场规模为86.8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57.3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7.5亿美元。2014—2019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0.9%”。机器人产业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将机器人落地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以机器人产业的强大带动力,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我国的机器人产业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建了雄厚技术和物质的前提条件。第三,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专利数年增长率的增幅稳定,且位于世界前列。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报告和申请专利的数量在世界上位于前列。中国人工智能的专利数量占全球总数量的85%,且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方向中国实力不可小觑。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成果位于世界前列,也反映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潜力,更反映出人工智能为实体经济赋能的技术实力。第四,在中国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及应用落地有一定局限性,导致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从人工智能应用的广度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与中国传统产业的技术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人工智能技术在落地应用的广度上受限;第二,从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上,中国传统产业的发展滞后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速度,在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上尤为显著,导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深度受限。而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国际以人工智能为首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传统实体经济,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催生经济增长点。综合以上几点,无论是中国行业产业现状的客观条件,还是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观需求,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运行机制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其经济实力的强弱起决定性作用,实体经济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合会助推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在以人工智能为首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将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融合起来,也就是将智能化设备应用于各实体经济产业中,落实到产业生产的环节中,为实体经济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智能化实体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智能化实体经济实质上是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再将生产力深度融合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内在的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助推实体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而助力实体经济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最终巩固经济的稳定增长。图1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运行机制第一,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实体经济的各产业中。只有将智能技术作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同理,要想发挥人工智能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必须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到实体经济各产业中,最大程度将智能化设备作用于产业生产线的各环节中。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其通用范围越广,适用的广度和深度越强,所以说,适用范围和设备大小是人工智能技术成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而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是智能化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衡量标准。第二,实现实体经济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对企业在加快研发速度、破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集成系统方面提出迫切要求,对企业内部智能化人才的团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第三,实现实体经济的产业升级。将智能技术融入实体经济,本质上是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实体经济的各产业中,利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或者技术实现产业链的自动化,进而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产业技术升级,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以保障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高速稳定运行,进而将会迎来企业规模变革的问题,分散独立的中小型企业难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将会出现。就中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中国实体经济的升级,解决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智能化问题迫在眉睫。第四,实现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将智能技术融入实体经济,智能化设备与技术的引入,会改变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的生产方式,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的转型,这将会大大提升产业生产力,进而实现生产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跨越,而被智能设备所取代的劳动力会在经济升级转型的进程中慢慢消化。实体经济传统的粗放型、高能耗、高成本的增长方式,将会被集约型、低功耗、低成本所取代。第五,实现实体经济的常态化增长。人工智能的引入,必然会提高实体经济各产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率,新兴产业集群的出现将会带来振兴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的升级转型,中国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会大大提高,促进国民经济的常态化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宋文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05):6-13.

[2]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国电子学会.

作者:王立梅 单位:东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