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时间:2022-08-02 09:22:13

导语: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摘要】为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金融业也推出了许多创新产品让利中小微企业,但这些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小微企业抵押不足、缺乏担保、账务透明度低、融企信息不对称等,是构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本文探讨依托大数据发展新基建,构建“金融+税务+网商+新基建”的服务平台,形成企业信用评价数据库,设立政府、金融、企业和民间组织担保基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财务分析+融资担保+产销路径”的一站式融资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实体经济的内涵。很多学者认为“实体经济是指经济运行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进入市场的要素以物质形态为主体的经济活动”[1]。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很多学者提出“虚拟经济”,认为金融是与实体经济对立的虚拟经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杨晓秋指出“实体经济广义是指除金融投资以外的行业;狭义是指制造业。由于房地产在我国具有超级资产属性,一般不把它看作实体经济,因此实体经济是指除金融投资和房地产以外的行业”。基于可操作性,本文讨论的实体经济指金融投资以外的行业。(二)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实业为本,实体经济是金融存在的根基。金融衍生自实体经济支付结算的需要,通过融通资金、清算和支付,成为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工具。总书记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不可分割”。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最重要的职能是提供保证实体经济顺畅运行的资金循环体系。(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产生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揭示了美国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的缺陷,让很多专家学者认识到金融创新的边界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实体经济的客观现实”[2]。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确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总方针。2015年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到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2021年“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四)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举措。目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制定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减税降费、降息免息等[3]。自2018年以来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实体企业获取资金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达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2020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2020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实际达到50%以上。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等,均体现政策在进一步解决融资难问题”(十四五政府工作报告)二是政府和金融部门加快“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基建,以财政和银行担保基金、企业反担保和股东自担方式,大规模建立和扩大公益性中小微企业风险担保基金,鼓励发展商业性的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4-6]。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特点。截至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企业贷款分别占39.3%、29.7%和7.6%,合计占76.6%[7]。三是推出订单融资、仓单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商誉质押贷款、供应链金融等创新金融产品。四是构建相应的支持平台,把新型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好,包括大数据、金融平台、帮扶平台等[8]。五是“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模式。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重点和方向是健全具有普惠性、竞争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并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十四五”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让宝贵的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股市、房市或虚拟经济。(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各级政府为了缓解中小微企业难以融资现象,出台了很多财税金融政策,减税降费、降息贴息、科创板等,但实际上这些措施成效甚微,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没有从根源上解决。一是实体经济的融资方式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实力有限,难以达到上市融资条件,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占比不到20%,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效弱化。二是除了金融产品的制约外,抵押不足、缺乏担保、财务透明度低、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造成了中小微企业的弱势地位。金融业首先要考虑本金的安全及借贷利差,而中小微企业的抵押或担保缺乏相应的授信条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势必融资贵。(三)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2020年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旅游、零售和餐饮、电影等行业收入锐减,今年前两个月,国内企业债券违约规模超过250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和前年水平。二是为减少近距离接触交通受限、企业延迟复工,2020年的有效工作日减少了,工资、租金、利息等刚性支出也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体量较小、固定支出比较大、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举步维艰。三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非常重要一环,中国疫情扩散,影响全球供应链;全球疫情爆发,影响中国产业链,2020年至2021年,全球经济产出累计损失将达到8.5万亿美元,几乎抹去之前4年的全部增长。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但是在微观层面,实体经济的部分领域仍然资金短缺严重,融资需求强烈。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的途径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从根源、平台、风控、物联等四个方面入手。(一)强化内部治理,提升核心能力,建立中小微良好的股权结构、管理体系和治理体系,避免仅从技术和资金方面进行扶持,从根源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信用不足问题。(二)打造“金融+税务+网商+新基建”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我国中小微企业总量规模大,目前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99%以上,产出GDP60%以上,税收50%以上,就业岗位80%以上”。但由于中小微企业过度拥挤竞争、覆盖地域广、盈利能力差、议价能力差、创新度不高、管理不规范,信息收集难、融资难等问题,平均寿命较短。因此迫切需要构建集互联网、物联网、税收、金融、新型基础设施为一体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强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数据库,把购销双方的信用状况综合量化评分,把平台内企业的购销状况、档案年限、认证状态、客户评价、商业纠纷、投诉状况、营收状况、产销路径等纳入信用平台指数统计系统,做到“无准入门槛、不注重评级和客户授信”,从而简化流程、管控风险,使中小企业融资简便快捷。目前山东省税务局、银保监会、地方金融办联合打造“山东省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以纳税信用信息为基础的“互联网+税务+金融”政府性融资服务平台。可在此基础上配套新型基础设施,在依法合规、企业授权的前提下,用数据、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路径,使其经营可视化,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在线融资服务,减少授信和评级环节,大大降低融资成本。(三)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风控模式。线上以大数据服务平台信用资料为依托,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网商平台合作,进一步验证相关企业和客户信息,作为信用贷款依据;线下除政府和银行外,设立民间组织担保基金,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城镇以社区为单位,每户每年缴纳不超过100元的基金,凡参与者给予融资优惠。民间担保基金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思想转变过程,需要以户带村、以村带镇、以片带区,达到互惠互利、互帮互融的良好环境。(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发展新基建,打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和营销通道,使“金融业的资金流、数据库的信息流与工商业的商品流对接”。总之,金融业要进一步拓宽信贷产品的模式和使用路径,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设立发展民间组织担保基金,减轻财政资金压力,有效补充政府和银行担保基金的不足。中小微企业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竞争力,壮大自身力量。只有各方合力,通过构建“金融+税务+网商+新基建”的大数据服务平台,编织好新基建这张大网,实施信用担保,为政府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决策依据,才能开辟实体经济快捷融资的坦途。

参考文献:

[1]张晓朴,朱太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国际金融研究,2014(03):43-54.

[2]何师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J].改革,2015(07):72-81.

[3]张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31(01):14-25.

[4]尚福林.不断探索金融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19(12):89-92.

[5]白景明,赵全厚,封北麟,刘薇,孙家希,陈旭,龙小燕,胡舒扬.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调研报告[J].财政科学,2019(12):23-54+119.

[6]杨明秋.疫情下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设计[J].第一财经,2020(3)

[7]财经57号|疫情之下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怎样?2020(5)

[8]刘元春.孙文凯.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人大国发院,2019(7)

作者:吕长文 齐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