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经济教学创新
时间:2022-01-09 11:14:36
导语:市场经济下经济教学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经济管理专业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认知不足,改革与实际情况脱节。
针对经济管理专业的改革,专业教师尽管大量的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素材,但是对于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和表现,以及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竞争格局不断调整和国际化标准不断的对中国各行各业的改革进行影响的现实情况背后所隐含的道理等无法进行宏观的把控,因此,在照本宣科的情况下,教师对经济管理专业的改革仅仅是对表现形式和讲解内容进行调整,并无法为学生按照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和国际变革的整体态势,从全局角度做出相应的解析。但是对于设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校来说,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指导学生从客观角度来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市场经济局势的同时,可以学会以管理的角度来对未来为之服务的企业的经济发展等进行专业的管理,由此,当前因为教师和学生双方以及学校本身对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认知不足就会导致虽然对经济管理专业进行改革,但是改革的实效与当前大的局势相脱节。
2.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导致整体发展停滞不前。
除去现实的硬件原因,对于经济管理教学改革来说,比较突出的人为原因则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足,或者在缺少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沟通侧重点的前提下,教师无法把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要求,而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素材准备的情况即便有所意见和建议,但是在课上没有勇气或者没有机会再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在课下一般高校的老师并没有坐班制,而外聘的教师更是在课后就会离开学校,所以,学生没有找到教师就课程内容进行沟通的机会。当然,即便是下课课间学生有所提问,也是从自己对课程不理解的问题角度出发,很少从教学改革角度与教师进行沟通。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标准来看,在大学只有期末考试的试卷才能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效果并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标准,并且缺乏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这种现状在中、高职学校尤为突出。学生无论是从其对事物的评判力和思考能力角度来看,还是从其自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来看,均需要教师予以指导,但是在缺乏有效沟通的前提下,长期的低效课堂教学效果和低效的学习只能导致教学双方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二、以市场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经济管理专业改革
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各种类型企业甚至国家相关机构的冲击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周期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别性,但是,经济管理专业毕竟作为一个具有统一性覆盖性和操作规律的系统学科,其现有的理论和各个专家学者正在研究的项目,甚至网络和各大媒体中充斥的种类繁多的信息,都无法做到对每个具象化的需要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岗位开做出详细的指导,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只能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总体影响和具有普遍性的现实表现进行对该学科的专业改革。
1.透过现象抓本质,确保教学与时俱进。
万事万物均万变不离其宗,经济管理的教学的改革也同样。经济管理专业的改革中所需要参考的案例多来自现实实践,但是作为理论来说,必然需要经过多重验证和对多种案例的统一规律的提炼,因此,在课堂进行讲解时必然会失去其时效性。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竞争的激烈性和多样性所呈现出来的濒繁芜杂景象,给经济管理的实际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所覆盖的领域、业务种类、囊括的内容、管理对象、管理方法、战略措施等则更是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多交叉性。由此,为了保障教学的实效性和现实指导作用,建议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能透过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各种表象,来切实提炼出经济管理的有效的具有普遍执行力的措施,以确保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2.植根社会实际需要,用校企结合落实课程实践性。
经济管理专业虽然主要面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级实际经济管理岗位来提供专业型人才,但是其涵盖的会计学基础、企业管理基础、市场营销学基础、统计学基础、经济法基础等均具有多层面性和交叉性,尤其是技术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三个基本专业技能,除必备的知识体系构架以外,更需要在实践中还原理论升华认识提升理解和操作能力,因此,建议学校考虑校企结合的合作模式,或者将公司的就有此类人才需要的项目作为课堂主题、课下作业等,由老师带领学生共同研究,一边有效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所需的各项工作的操作能力和对管理过程中所蕴藏风险的预测、评估和控制力。
作者:姚远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 上一篇:市场经济下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 下一篇:房管局主要工作思路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