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权力交易方式研究

时间:2022-05-22 09:44:00

导语:市场经济权力交易方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场经济权力交易方式研究

在主流经济学分析中,(经济)权力是一个被忽略的因素,而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经济权力却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经济权力在经济学分析中的重要性。加尔布雷思(JohnK.Galbraith)甚至认为:不考虑(经济)权力作用的经济学是没有意义的。[1]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在经济权力的概念界定基础上,探讨了经济权力的测度问题,并提出了一个经济权力的交易模型。随后,从经济权力的交易角度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中的经济权力作用机制。

一、经济权力界定与测度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权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经济权力,即经济主体通过影响其他经济主体行为而实现自身目标的潜在能力。加尔布雷思(JohnK.Galbraith)根据实施手段的不同将权力划分为三类:一是应得权力(condignpower),以惩罚机制作为实施保障的权力;二是补偿权力(compensato-rypower),以正面奖赏作为实施保障的权力;三是制约权力(conditionedpower),通过改变信仰来实施的权力。[1](P3)在经济分析中,通常假定经济主体偏好稳定,从而经济主体的行为就被简化为给定约束下的目标最大化。这意味着:改变经济主体行为的有效方式就是改变其面临约束,约束的改变会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成本和收益,最终导致该经济主体行为的改变。因此,经济权力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应得权力和补偿权力方面。通常,当某一经济主体能够通过惩罚和奖赏影响其他经济主体决策的成本和收益,并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行为改变时,该经济主体便具备对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权力。从交易的角度来看,经济权力所体现的互惠关系表明了经济权力本质上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主要体现在经济主体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竞争主要是指交易双方利益冲突性,即交易价格和条件的改变在增加一方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减少另一方的利益;合作则是指交易双方利益的实现需要达成一致,任何一方退出都会导致双方利益受损。交易双方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意味着:其一,当任何一方均能以退出交易作为威胁,来谋求更多的利益时,另一方也能以同样的方式来谋求或保护自身利益;其二,当任何一方均能以让步或者向对方支付一定报酬的形式,来谋求合作收益的实现,另一方也能以同样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换句话说,交易双方均可通过惩罚和奖赏来影响对方的行为,即经济权力本质上是相对的。经济权力表明了主体对其他主体行为产生特定影响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无法直接度量,只能通过其发生作用时,外在行为的变化来间接衡量。在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模式被假定为:给定偏好,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在偏好稳定的前提下,约束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经济人”行为成本与收益,并最终导致其行为的变化。因此,通过测量理性主体行为的成本收益来间接度量权力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式。克莱因等人(Kleinetal)提出了“可占用性准租”(appropriablequasi-rents)的概念,用以描述某项专用性资产最优使用和次优使用的价值差额。[2]事实上,“可占用性准租”这一概念的意义更加广泛。其一,从交易主体的成本收益来看,可占用性准租是度量交易主体行为成本收益的重要指标。若某项专用性资产被最优使用,则可占用性准租度量了该项资产持有者在交易中净收益;若某项专用性资产被次优使用,则可占用性准租度量了该项资产持有者因退出交易的净损失。其二,“可占用性准租”不仅意味着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还意味着事前机会主义的行为。由于交易主体的利益是事后实现的,并且各交易主体利益的分配通常并不均等,因此在缔约过程中,某一交易方以退出为要挟来谋求更多的利益是可能的。尽管某一方的退出会给交易双方的造成损失,但双方损失承担能力和损失大小并不相同。具有较强损失承担能力和较小损失的一方通常会在退出的要挟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而损失承担能力较弱和损失较大的一方则愿意牺牲部分利益来换取整个交易利益的实现。因而,事前机会主义行为实质上是交易方运用经济权力谋求自身利益的过程。其三,“可占用性准租”是度量理性主体经济权力的关键变量。交易方可占用性准租越大,越容易遭受对方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损失,经济权力越弱;对方可占用性准租越大,交易方越容易从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中获得更多的利益,经济权力越大。综上,在理性经济主体i和主体j之间的交易中,主体i对j的经济权力可以表示为:βi=AQRjAQRi+AQRjβi∈[0,1]同样,主体j对i的经济权力则表示为:βj=1-βiβj∈[0,1]其中:AQRi表示主体i在交易中可占用性准租;AQRj表示主体j在交易中可占用性准租。AQRi>0,AQRj>0,βiAQRi<0,βiAQRj>0。

二、经济权力的交易模型

从交易的角度而言,经济权力实质上体现了在特定交易结构中经济主体之间具有互惠性质的互动关系。在社会学中,这种互动关系被描述为典型的交换关系;而在经济学中,这种互动关系则是交易行为所具有的特质。因此,在经济权力的分析中,交易也是基本的分析单位。交易本质上权利集合的交换。布罗姆利认为:市场是参与者进行未来收益流所有权和控制权转让的过程。[3](P58)科斯则强调:“在市场上交易的东西,不是经济学家通常假定的物理实体,而是法律赋予个体采取某种行动的权利。”[4](P717)德姆塞茨则是这样描述交易的:“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议定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权利束常常附着在一种有形的物品或服务上,但是,正是权利的价值决定了所交换的物品的价值。”[5](P96)在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中,明确界定的权利集合(产权)是交易的前提和主要内容,而经济权力则是决定交易结果,或者说最终产权分配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对于任意理性经济主体i和j之间的交易,如下交易恒等式成立:Ri•Pi=Rj•Pj其中:Ri表示经济主体i的权利集合,Pi表示经济主体i权利集合的价格;Rj表示经济主体j的权利集合,Pj表示经济主体j权利集合的价格。对于特定交易而言,经济权力的作用就是确定这些权利交换中不同经济主体分配比例。这意味着:若RT=Ri∪Rj,则Ri=βj•RT,Rj=βi•RT=(1-βj)•RT从而,如下经济权力的交易均衡条件成立:PiPj=RjRi=βiβj=AQRjAQRi由上述均衡条件可知,交易均衡不仅是交易价格和数量(权利集合)的均衡,而且还是经济权力的均衡。对于任何交易均衡而言,交易价格和数量的均衡仅仅是表面形式,经济权力的均衡才是其本质。在经济权力的交易模型中,模型的均衡依赖于交易主体之间经济权力的平衡。而在现实中,经济权力往往是不平衡的。埃默森认为:经济权力的不平衡及其运用会激发权力的“平衡运作”机制。具体而言,在经济主体i对经济主体j拥有权力优势的情境之中,j有四种选择:(1)j可以降低i所提供资源的价值;(2)j可以发现i所提供资源的替代性手段;(3)j可以提高自身提供给i的资源的价值;(4)j可以减少提供给i的资源的替代性手段。[6](P35)在埃默森的权力“平衡运作”机制中,经济主体j的选择(1)(3)直接涉及交易恒等式,而选择(2)(4)则涉及交易结构。选择(1)(3)虽然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在实际中往往缺乏现实性。而选择(2)(4),却是实现交易均衡有效方式。这主要体现在,主体j的选择(2)(4)将使i、j之间的交易结构发生转变。在转变的后交易结构中,j将拥有更多的优势。在新的交易结构中,j将拥有更多的经济权力,主体i原有的“权力优势”受到抑制,其凭借“权力优势”谋求更多利益的行为也受到限制,从而主体i、j的交易行为趋于稳定。最终,在新的交易结构中,交易收益将在i、j之间形成均衡的分配。总之,经济主体j的选择(2)(4)是通过改变i、j之间潜在的交易结构以及权力结构,并由此影响到i、j行为,最终达到维持交易平衡目的。综上,经济权力的交易分析主要遵循如下流程:交易结构→经济权力→行为激励→分配结构图1经济权力的交易分析流程在经济权力的交易分析中,既定的交易结构决定了交易各方的经济权力,而交易各方的经济权力则是决定交易各方行为激励的主要因素。既定交易中,经济权力的平衡意味着交易各方行为的稳定性,交易均衡(均衡的分配结果)由此实现。

三、竞争、经济权力与市场结构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价格机制主导着市场上交易双方的行为和资源配置。然而,价格机制却无法解释在不同市场结构中交易者行为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例如:从交易双方行为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交易双方都是价格接受者,而在垄断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消费者则是价格接受者;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看,完全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而垄断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最低。由于不能解释这些差异,因此传统理论将那些偏离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和资源配置低效率归结为市场失灵。在某种程度上,传统经济学的这些不足是因为过分依赖于竞争,而忽略了市场交易中的经济权力因素。在传统理论中,价格机制的主导作用依赖于竞争的有效性,即对卖方的有效制约来自于其他卖方,而对买方的有效制约则来自于其他买方。实际上,竞争只表明了来自交易同一方(如卖方与卖方之间,或者买方与买方之间)行为影响。然而,在现实的市场交易中,均衡的价格水平和交易量往往取决于卖方与买方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非单一卖方或者买方的行为。因而,在传统理论中,若要价格机制的有效,则交易双方必须均为竞争性的主体,否则,价格机制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制约。正是因为如此,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机制主导者交易双方的行为,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而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市场,交易中卖方的竞争程度有限,价格机制的有效性受到卖方市场势力(MarketPower)的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亦有所下降;在极端情形下,如垄断市场和买方垄断市场,交易中某一方拥有绝对的市场势力,此时的均衡价格就取决于拥有市场势力的一方,相比其他市场结构,此时的资源配置效率最低。总之,在传统理论中,过分强调竞争的作用,忽略交易双方经济权力(市场势力)影响,以至于将那些偏离完全竞争市场的交易行为和资源配置归结为市场失灵,这些不足最终限制了传统理论的解释能力。从经济权力交易的角度来看,价格机制的主导作用本质上依赖于交易双方的经济权力。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其一,无论是完全竞争市场,还是垄断竞争、寡头或者垄断市场,不同的市场结构只是特定交易关系所处交易结构的外化形式。其二,市场(交易)结构的不同导致了交易双方的经济权力差异。完全竞争市场上,大量同质竞争性卖方与买方的存在,使得特定交易中任何一方均无法影响均衡价格,这表明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经济权力“中性”的交易结构;在垄断和买方垄断市场上,经济权力主要表现为市场势力(MarketPower),拥有绝对市场势力(MarketPower)的强势一方则是均衡价格的决定者。因此,垄断和买方垄断市场实质上是经济权力极端不平衡的交易结构。其三,在不同市场结构中,经济权力差异则导致了交易者行为激励的不同。完全竞争市场上,经济权力的“中性”使得交易双方均没有偏离均衡价格的激励,因而交易双方均为价格的接受者;而在垄断和买方垄断市场中,强势一方所拥有的、绝对的市场势力则使其有操纵价格以谋求更多利益的激励。其四,不同市场结构中经济权力和行为激励的差异将导致不同均衡价格,而均衡价格则是决定交易双方分配的关键因素,最终,不同市场结构中的经济权力和行为激励将导致资源配置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完全竞争市场中,经济权力的“中性”将导致适中的均衡价格,以及卖方与买方之间相对均等的资源分配;与垄断市场相对应的必定是垄断高价和卖方占据优势的、极不均等的资源分配;而在买方垄断市场上,均衡的价格远低于完全竞争市场,并且买方在资源分配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四、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权力交易分析

(一)完全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同质的假设,同一产品市场上存在大量竞争性的买卖双方。由于信息是完全的,在特定交易中,任何一方索取偏离均衡水平价格的行为和企图,将立即遭到另一方的抵制。由供求决定均衡的价格机制,其实质上是依靠买卖双方对非均衡行为的抵制来维持均衡。完全竞争市场上虽然存在大量买方与卖方,但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影响均衡价格,进而影响到对方的成本和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经济权力“中性”和权力均衡的市场结构。从经济权力交易的角度来看,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大量同质的竞争性主体(包括竞争性的卖方和买方)的存在及其竞争行为降低了卖方i和买方j之间特定交易的可占用性准租。在极端情形下,卖方i和买方j的可占用性准租均趋于零,即AQRi→0,AQRj→0,且满足AQRi~AQRj。从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存在如下均衡条件:limAQRi→0AQRj→0βi=limAQRi→0AQRj→0βj=12PiPj=limAQRi→0AQRj→0βiβj=limAQRi→0AQRj→0AQRjAQRi=1尽管上述均衡条件表明: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经济权力“中性”的市场结构,均衡的价格不受交易双方经济权力的影响,但实际上,这种均衡的维持却依赖于交易双方的对非均衡行为抵制,亦即交易双方经济权力的互动。

(二)垄断竞争市场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各个卖方的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仅限于质量、外观和品牌等方面),产品之间存在高度而不是完全的替代性,卖方之间存在有限的竞争。相比而言,买方则是同质和竞争的。对于卖方i和买方j之间的特定交易而言,如下条件成立:AQRi→0,AQRj→0,且满足c.AQRi~AQRj(c>1)。从而,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如下:limAQRi→0AQRj→0βi=c1+climAQRi→0AQRj→0βj=11+cPiPj=limAQRi→0AQRj→0βiβj=limAQRi→0AQRj→0AQRjAQRi=c上述均衡条件表明:垄断竞争市场是一个经济权力非“中性”的市场结构,均衡的价格取决于交易双方的经济权力。具体表现为:在特定交易中,卖方i仅对自己的产品拥有一定市场势力(marketpow-er),并且卖方i的市场势力越强(c越大),则均衡的价格越高。对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卖方而言,影响其市场势力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卖方对自己产品差异化策略;二是其他卖方(竞争对手)反应;三是买方对产品差异化的认可。通常,某一卖方的产品差异化越成功,其他卖方反应越不强烈,买方对差异化策略认可程度越高,则该卖方的市场势力越强,从而,均衡的价格越高。

(三)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上,几个主要的厂商控制了整个市场供给,各个厂商产品之间的差异已经无关紧要,进入障碍使得新的厂商无法轻易进入并对原有厂商形成制约。相比其他市场结构,寡头市场是一种不稳定的市场结构。这主要表现为寡头厂商之间的策略性行为会影响其市场结构及其市场势力。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策略性联合。例如基于操控价格目的而建立的卡特尔。寡头厂商之间的策略性联合常常会因为其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而破裂,但是这样的联合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增强寡头厂商市场势力的作用。当寡头厂商由于策略性联合而使其市场势力增强时,此时的寡头市场更接近于垄断市场。二是策略性竞争。寡头厂商之间的策略性竞争既可以是数量竞争(如古诺模型和斯塔克伯格模型),也可以是价格竞争(如伯特兰模型和价格领导模型)。与策略性联合不同,寡头厂商之间的策略性竞争则会降低其市场势力。当寡头厂商由于策略性竞争而使其市场势力减弱时,此时的寡头市场则更类似于垄断竞争市场。

(四)垄断

在垄断的市场上,交易结构表现为单一卖方和大量同质竞争性的买方的格局。在特定交易中,买方j之间的竞争使得卖方i的可占用性准租急剧下降,即AQRi→0,则ε,使得AQRi=ε,存在η=AQRjε,满足η>c>1从而垄断市场的均衡条件表示如下:βi=η1+ηβj=11+ηPiPj=RjRi=βiβj=AQRjAQRi=η(η>c>1)上述均衡条件表明:垄断市场也是一个经济权力非“中性”的市场结构,均衡的价格取决于交易双方的经济权力。所不同的是:垄断市场上,只存在单一卖方,卖方在整个产品市场上拥有绝对的市场势力。不仅如此,垄断市场上卖方还倾向于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这表现在:其一,限制产量,操纵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其二,设定进入障碍,阻止新的厂商进入来维持自身的强势地位。相比其他市场结构,垄断市场是一种经济权力极不平衡的市场结构。尽管垄断市场上的买方可以通过一定的策略性联合来维护自身利益,但这些措施的效果非常有限,难以根本改变买卖双方不平衡的地位。最终,这种经济权力的不平衡在价格机制中就体现为垄断厂商制定的垄断高价。综上,不同市场结构中,竞争强度、经济权力、行为激励、均衡价格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表示如下(表1)。

五、结论

市场是组织交易的重要制度。作为市场制度核心的价格机制,其主导作用本质上依赖于交易双方的经济权力。由于忽略了经济权力,传统理论将那些偏离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和资源配置低效率归结为市场失灵,从而影响了其对市场机制的深入分析。与之不同,经济权力交易视角的分析表明:市场结构实质上是交易结构外化形式,市场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交易双方的经济权力差异,而不同市场结构中经济权力的差异则导致了交易双方不同的行为激励,以及均衡价格和资源配置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