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方产业政策改变产业升级的绩效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05 03:32:00
导语:探究地方产业政策改变产业升级的绩效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
内容摘要:本文指出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应遵循生态化原则,发挥地区优势,避免地区结构雷同,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河南省产业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目前产业结构总体水平较低,还存在较多问题。
河南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策现状
(一)产业结构政策现状
2006年,河南省结合本地区优势,颁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本省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即:优化农业结构,增强工业实力,壮大第三产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006年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全省“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发展的产业发展带,提出了中原城市群产业布局的基本架构。
(二)产业组织政策现状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还是河南省制定的发展规划都体现了对产业组织政策的重视。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河南省鼓励和支持企业集团和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的意见》、《关于开展全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认定工作的通知》,以及煤化工等七个产业发展规划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省内企业之间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化经营,规范了市场秩序,加快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三)产业技术政策现状
在实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前提下,河南省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技术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制定相关的产业技术政策推动产业技术进步。颁布了《河南省科技进步条例》、《河南省技术工程实施方案》、《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决定》;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实行优惠和鼓励政策,制定了《河南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开展一批高新技术重点项目,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鼓励技术合作与引进。根据河南省《工商联手、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工作意见》,开展各种形式的展销会、经贸洽谈会,实行经济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赵伶俐,2003),上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河南产业技术的进步。
河南省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绩效分析
河南省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有所上升,产业结构逐步向合理化迈进。但是,总体上产业政策效应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产业结构总体水平较低。河南省自1978年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发展。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处于低级水平,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偏高,以2007年为例,河南省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1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也偏高,全国第二产业所占总产值比重为48.6%,而河南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55.2%;第三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大,河南省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0.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10%。因此,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压力仍然较大。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河南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偏大,畜牧业、渔业比重偏低。各业区域化布局不明显,专业化生产水平低,生产经营规模小。在河南省历年农林牧渔的增加值中,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最大,牧业、林业增加值远小于农业的增加值,渔业增加值最小,说明该产业内部结构失衡较为严重。
第二产业方面,河南省资源禀赋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采掘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较高,资源型工业的特征比较明显;而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薄弱,高技术产业还难以成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此外,加工行业处于较低水平,其原料主要为农业产品,而非农业产品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产业结构的发展优化。
第三产业仍以传统型产业如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为主,这些行业每年的增加值处于领先地位;金融保险、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服务业缺乏创新,其营销理念、方式、管理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三次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加大。从河南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见表2)的数据可看出,河南省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自1995以来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第一产业,说明河南省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投入较大,农业仍处于低水平发展,产业结构总体效益水平低。此外,河南省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很有限,相对劳动生产率甚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在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中,隐形失业逐渐向显性失业转化,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能力有限。
产业结构呈现非生态化趋势。近年来,河南省内一些地区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明关暗保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十五”期间,河南全省GDP总量增长了1.7倍,能量消费量增长了1.85倍,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了2.1倍,尤其是在2003年,2004年,河南省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分别达到1.59,1.71。2005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到10535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58%,居全国第5位,但是河南省消耗了全国66%的能源,废水、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64%和79%,均居全国前列(赵水根,2008)。
河南省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产业政策缺乏地方特色,没有体现出自身竞争优势。由于各地方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优势产业自然不同。这要求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产业政策时,充分考虑地方特征和地方利益,避免简单模仿,造成经济结构雷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河南省产业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当地资源、产业现状,同周边省份的经济关系等,但由于对自身优势挖掘不够,没有充分凸显特色,重复建设、行为短期化等现象仍然存在。
对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力度不够。河南省传统产业由于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一些产品的主体设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与相关的科研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不配套。产学研合作不匹配,尽管政府强调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具体的优惠或鼓励引导措施,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产业政策目标对环境保护重视度有待提高。从长远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在河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纲要中,政府从省内实际情况出发,在投入方面提出了主要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充分体现了《纲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导向。
产业政策体系内缺乏相互配合。在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政府主要是通过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做出规划,而对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重视不够,影响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在今后的产业政策制定中,应充分重视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的作用。
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缺乏相应的经济手段。产业政策的实施应以市场为主导,行政手段为辅。然而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过多依赖行政手段,缺乏必要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来引导市场行为。这不但不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还会导致这些企业的盲目扩张的冲动。缺少相应的利益协调机制,不能促使微观主体主动遵守产业政策,产业结构失调的现状难以改变。
政策建议
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河南省在制定本地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河南省的产业优势,在遵循中央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引导本地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使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相辅相成。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河南省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努力壮大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力量。在产业政策中,明确指出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借助各种媒介,加强政策的宣传工作。完善政策间的配套工作,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科研投入,完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保障政策,制定诸如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等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吸引国内外科技专家、企业家参与科研、生产和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何芳,2007)。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吸引高校的科研力量到企业中去,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科技人员缺乏的状况。
产业政策制定中遵循生态化原则。河南省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简单指出环境保护的目标,其效果有限,关键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社会主体自觉保护资源环境。对于高污染行业,规定其排污标准,督促企业建立高效合理的排污设备,另外对于遵守或违背国家规定的,实行奖励或高惩罚措施,促使其自觉遵守规定。
参考文献:
1.吴玉萍,陈彦波.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焦作工学院学报,2004.5
2.朱涛.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政策选择.中州大学学报,2008.4
3.喻新安等.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探.河南社会科学,2007.6
- 上一篇: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刍议论文
- 下一篇: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方法浅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