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区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25 03:27:00

导语: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区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区研究论文

提要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也是主要趋势,但是企业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计算机化,这种观念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成功实现信息化的拦路虎。本文就是在指出这一错误观念的基础上提出改变这一观念的方法,那就是必须从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上进行彻底的转变。

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对社会经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目前,信息化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信息化”(Informationize)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初,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团体提出了这个概念,并用来描述和定义社会进化过程:即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信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步取得支配地位的这样一种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由此可见,信息化概念从一开始就是从社会产业演进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日本有关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新学说。简而言之,按照当时日本专家学者的理解,所谓信息化,指的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过程。

在认识了信息化概念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企业?企业就是生产产品的一个实体,生产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要使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必须质量优良;2、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必须成本低廉;3、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时间周期必须尽量的短,也就是要迅速。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这个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才具有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的今天,所有企业都处于一个竞争残酷的买方市场,企业产品的好坏并不是由企业自己说了算,而是由消费者说了算。这也使企业认识到,现在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作为现代企业,必须解决这个一直困扰企业的难题。

上帝是公平的,在将企业推入残酷竞争的买方市场之时,也给每个企业一把锋利的宝剑,而这把宝剑就是信息技术(IT)。在信息时代,只有利用好信息技术这把利剑才能使自己的企业笑傲于商场。但是并不是说谁拥有了宝剑,谁就能充分发挥其威力,宝剑的使用是有其心法的,只有掌握好了心法才能将其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信息技术亦是如此,不是说企业所购置的计算机越多,该企业的信息程度就越高,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点。企业要利用好信息技术,使自己实现信息化,我认为必须先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必须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进行改革

由于中国受过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统治,许多保守和腐朽的思想仍然影响着现在,中国的发展深受其害,尤其是中国的企业,似乎也渗透着这些传统文化。其中最明显的是中国企业往往采用的是人治,而与其对应则是企业采取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前些时间看了成一先生写的《白银谷》,主要讲述的是晋商票号的产生、成长、繁荣再到衰败的全部过程。使我对晋商票号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但我不赞成成一先生关于晋商票号衰败的原因。他认为晋商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战争造成,即主要受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起义造成的。我认为战争只是加速了晋商衰败,而不是其衰败的本质原因,其衰败的根本原因用一句话归结为:成也传统文化,败也传统文化。在其繁荣阶段中国正处于比较稳定的封建社会,晋商票号的传统文化适应了这种社会,而且晋商还采取了财股和身股的分红方式来很好地激励他们的员工,所以晋商票号一片繁荣。但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被迫开放,那些传统保守的封建思想已经不再适合当时企业的发展,而晋商没有根据当时时代的变化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其始终坚持采取人治,而不是更为先进的法治,所以晋商最终走向衰败也不足为奇。

现在时代又发生了变化,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处于信息时代中的企业必须一改以往的人治,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法制制度,使企业真正走上法治的轨道。我认为,在信息时代,主要采用的是计算机,而计算机是非常“笨”的机器,它不能像人一样去处理那些巧妙的人际关系,所以说一套套的人际关系只能严重制约计算机系统作用的发挥。因此,企业如果不建立自己的法制制度,用法治来代替人治,是永远也实现不了信息化的。

二、观念转变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已经不是信息技术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观念的问题。很多企业认为只要自己企业购置了成套的计算机并将其联成网络,那么企业就实现了信息化,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企业信息化绝不是企业的信息用计算机去处理的过程,而是一个把企业和市场完全结合的系统工程。

把信息社会简单化,把信息与计算机等同起来。现代社会中真的是有了计算机就一切会有吗?一家著名笔记本电脑的分销商,公司内遍布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台式机、笔记本应有尽有。该公司负责管理工作的先生颇为自豪地说:“我们有的是计算机,别说一个员工一台电脑了,一个员工两台电脑也没有问题。在我看来,有了设施就有了信息化。我们有自己的计算机,一些日常工作可以在机器上完成,尽管目前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局域网,但只要有需要,我们就会把机器连起来,采用信息化手段。”另有公司对其公司信息化进程非常乐观,因为该公司也为其员工每人配备一台PC机,在公司内建立局域网,每人都有自己的电子信箱,公司在WWW上也有自己的网站,对外进行宣传。但这家公司门口的黑板上却写满了大大小小的通知,员工的办公桌上有复印后的分发文件。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确实有非同一般的作用,但不能说明信息社会就等同于计算机。我国目前许多企业也已拥有很多的计算机,但有许多计算机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用起来,而且关键还不在技术,不在具体的操作,而在于整个社会的不适应,在于缺乏计算机信息化的社会及人文环境。同样,也不能把信息社会单一地看作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或者是文化信息的产物。

三、怎样处理计算机与人在岗位上的竞争问题

企业引用计算机系统势必大大地提高企业的效率,这样一来就会使企业员工出现剩余问题,这也就是计算机与人争饭碗的问题。这一问题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但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事业性单位尤为突出,已经成为此类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拦路虎。某高校研究生部为例,该部的考试成绩查询、选修课安排和教室管理全都是半人工式的管理。所谓半人工管理,是由于其虽然采用计算机,但计算机只作为其数据处理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地将其系统化利用,只是用计算机简单地代替了原来的人工操作。那些管理数据的老师表面上看起来是忙得不亦乐乎,好像效率很高似的,其实效率是极其低的。不但浪费他们自己的时间,更主要的是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因为学生必须排队去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和选修课结果。其实这些事情完全可以由计算机单独完成,而不需要人工的参与。只要将学生需要的信息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查询自己所需的信息,也就不用去排队等候,教师们也可以不用去做那些低效率的事情。

但为什么该高校研究生部不采取这一更为先进的系统呢?并不是技术不能实现,这在技术方面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那为什么还要采用落后的半人工式的管理技术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人与计算机争饭碗的问题。如果采用真正的信息化,就必须要裁减相当数量的人员。而在企业中这类要被裁去的人员往往又是很有社会关系的,这样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即企业采取的是人治制度,也就导致了第三个问题的产生。所以说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必须先解决好第一个问题,即用法治来代替人治。这在当今中国是相当困难的,这要求企业的领导人要有相当之魄力,要有准备一百副棺材,其中一副留给自己的超人气魄。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向法治管理的转变,从而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实现其真正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