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时间:2022-04-23 03:48:00
导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对于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
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实现这个任务,我们党经过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重大决策。这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还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首先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发达国家加快将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向劳动力素质较好、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有利于我们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更多地从外部获得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二是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我国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性的认识,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还必须正确把握我国改革和发展处于的历史阶段。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经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阶段。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一个需要妥善处理诸多复杂矛盾的关键阶段。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搞得不好,便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和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处理好与改革和发展相联系的各种重大关系。这样,才能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从根本上说,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突出表现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概括起来,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就是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统一。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6年来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逐步深化,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违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做法还比较常见。例如,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又如,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盲目扩大建设规模和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再如,一些地方往往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这些说明,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仅要解决为什么发展,而且要解决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至关重要的,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要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当也有可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这里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是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健康的发展。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经济长期走的是粗放型发展的路子,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今后,我们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此,要坚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真正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必须彻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加强现代化管理。
第二,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社会财富稳步增加,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增强预见性,及时、全面、深入地分析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适时提出和有效贯彻应对的方针和政策措施,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牢固树立和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做好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体制机制,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引导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正确考核政府和干部政绩。
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锲而不舍地推进改革。
总结改革以来的经验,根据改革面临的问题和任务,需要切实解决好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六个重要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关键是做到两个始终“毫不动摇”: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是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大问题。要继续实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四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做到权责一致,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五是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六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在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既要敢于开放,又要善于开放。要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涉外经济方针政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既立足于国内需求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既充分用好内资又有效利用外资,既依靠和开发国内人力资源又借助和引进国外智力。
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关键所在。
第一,进一步明确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把握方向”,就是指引导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的方向,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谋划全局”,就是从全局上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上把握发展走势,解决影响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战略”,就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制定政策”,就是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方针政策。“推动立法”,就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立法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环境”,就是通过党领导的各方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方面,集中体现了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方向、管全局、抓大事,也就是通过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通过领导制定和实施法律,提出奋斗目标、任务,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
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委和政府的关系。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政府的关系。总的原则是,地方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党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总之,要明确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任务、重点和机制,也要明确政府决策和管理的范围、任务和职责,既要理顺党政关系,又要形成党政合力,从整体上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第三,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经济工作方式。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最重要的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主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党委要推动政府改革和完善管理经济方式。政府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进一步把不应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以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适应新形势,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一定要把该管的事管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只要把握规律,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
- 上一篇:党的先进性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关联
- 下一篇: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