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准则思索

时间:2022-03-31 05:24:00

导语: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准则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准则思索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主体接受委托或指令,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职责、遵纪守法情况的监督评价活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问题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灵魂和核心,是重点和难点,也是一个敏感问题,是委托单位、责任人和被审计人员共同关心的焦点,直接关系到审计的质量和审计风险。因此,应本着慎重、负责的态度对责任人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的重要内容,它的建立,不仅使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审计结果能被充分利用,而且对审计工作本身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评价标准的建立,使审计人员对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整体评价时有规可依;对各种责任的划分和应承担责任的确定有章可循。这样使审计人员能够准确地作出审计评价,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二)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评价标准的建立,使审计机关在发表审计意见时有法定的标准可以执行,发表的审计意见能够做到客观、公允和实事求是,有效地防范了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三)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评价标准是审计工作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建立,使审计评价工作有规可依,促进审计工作走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上来。

(四)有利于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和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评价标准的建立,为审计工作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标制定了准则,为监督检查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有利于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同时,评价标准的建立,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够按照法定标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表审计意见,摆脱事实已查清却无法定性的局面,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之前,应先对应评价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才能对责任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各项经济指标可参考《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对责任人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

第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本及资产报酬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以及盈利质量和现金保障状况。

第二,企业资产质量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

第三,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第四,企业经营增长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销售增长、资本积累、效益变化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依据各项指标的功能作用可划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基本指标反映企业一定期间财务绩效的主要方面,并得出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结果。修正指标是根据财务指标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是在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与综合评判。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方面。经济责任审计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构成经济责任审计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可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功能,通过参照咨询专家意见和组织必要测试进行确定。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

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所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可参考《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有关评价标准。

(一)对真实性的评价,应当区分以下情况分别作出

1.如果审计中没有发现并通过专业判断认为被审计单位不存在重要的不真实的事项,可以认为其真实地反映了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

2.如果审计发现有个别重要的(超过重要性水平的)不真实事项,但不影响总体上反映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可以认为其基本真实地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3.如果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严重不实,总体上不能合理地反映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可以认为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同时要说明原因。

(二)对合法性的评价

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违规的严重程度作出评价。对合法性的评价,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分别作出:

1.如果审计中未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可以认为其较好地遵守了有关财经法规。

2.如果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个别重要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可以认为其除该事项外,基本遵守了有关财经法规。

3.如果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严重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可以认为其未能遵守有关财经法规。

(三)对效益性的评价

审计机关应当首先就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所产生效益的实际情况作出说明,同时应当揭示与有关评价标准进行对照的结果。评价效益性时,评价标准可以使用实际与计划指标、历史指标、同行业先进指标等进行比较。评价时应当对有关评价标准的选择依据和具体内容作出说明。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标准分为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包括国内行业标准和国际行业标准。1.国内行业标准根据国内企业年度财务和经营管理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年度、分行业、分规模统一测算并。2.国际行业标准根据居于行业国际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相关财务指标实际值,或者根据同类型企业组相关财务指标的先进值,在剔除会计核算差异后统一测算并。大型企业集团在采取国内标准进行评价的同时,应当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价,开展国际先进水平的评价。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的行业分类,按照国家统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划分。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按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及指标类别,分别测算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个档次。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有关财务指标实际值应当以经审计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为依据,并按照规定对会计政策差异、企业并购重组等客观因素进行合理剔除,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对企业任期财务绩效定量评价计分应当依据经济责任财务审计结果,运用各年度评价标准对任期各年度的财务绩效进行分别评价,并运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企业任期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分数。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根据评价内容,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水平和出资人监管要求,统一制定和,并划分为优、良、中、低、差五个档次。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不进行行业划分,仅提供给评议专家参考。管理绩效定性评价计分由专家组根据评价期间企业管理绩效相关因素的实际情况,参考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确定分值。

(四)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评价

行政、企事业单位管理使用国有资产情况,是审计的一个重点,评价要作为重点对待。因为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是否保值增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这个单位的负责人有无事业心及廉政状况。审计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单位的负责人从上面争取了专项资金,但这块资金并没有像申请理由时那样专项使用,而是转移挥霍浪费掉了,使国有资产该发挥效益的没有发挥效益。国有资产的评价,应该在核实资产真实性的基础上,参考财办统字〔2002〕7号《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标准值》一文,该文将工业企业按行业、规模划分,给出保值增值标准值,以说明是否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在此基础上以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一步说明资产质量。

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风险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发表的综合评价,涉及责任人的切身利益,不实或不当的评价,可能会引起审计行政诉讼。虽然《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文对评价内容、范围作了规定,但是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具体量化标准,所以很难把握,存在一定的评价风险,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

(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审计评价,评价标准毫无意义

虚假会计信息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虚假会计信息层出不穷,随着打假治乱的深入,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也更为隐蔽,造假的技能技巧往往发挥得淋漓尽致。会计资料的可信度差,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甚至造成判断上的错误。所以审计人员稍有疏忽或业务水平不高,就会对应审项目主要事实说不清,重大问题发现不了,特别是对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不实,资产、负债、损益不实揭露不了,反映不出事物本来的面目,出具了不真实的审计报告,在此基础作出的评价,风险可想而知。

(二)没有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使审计评价五花八门

目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可参照的标准主要有《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标准值》等,但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行业标准,而其他行业可参考的标准不多,这就给审计评价带来难度和风险。

五、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风险防范

(一)建立承诺制度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求被审计单位及负责人作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进一步明确提供虚假资料所应承担的责任。明确对出具虚假、违法承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的责任,从而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审计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防范风险意识不强。因此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

(二)要逐步完善评价的标准

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难度和风险。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等法规,明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界定、评价的标准。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作业标准,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降低和减少审计风险。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评价必然要涉及到人和事,是群众关心、领导重视、责任人敏感的焦点。一定要在把握原则、明确内容和范围的条件下,以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词语,加以确切全面的反映和表达,从而使利用审计结果的部门或机构一看评价,就能把握报告的核心内容,并对责任人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情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