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内部审计完善医院管理
时间:2022-04-27 11:26:00
导语:完成内部审计完善医院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作为一个为大众服务的窗口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更需要不断提升医院的各项管理水平。为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促进医院管理水平上新台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就显得十分必要。人们对医院内部审计作为管理控制的有效手段的认识也日趋认同。卫生部2006年的第51号部令《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或所属单位多的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我区卫生系统已执行上述规定,并逐步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义和作用
根据沪卫审(2007)1号《上海市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定义:“医院审计就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医院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医院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的性质是医院内部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医疗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内部审计的作用:
1、有助于单位内部查错防弊。监督检查本单位内部各职能机构和各经济层次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性,发现和预防经济犯罪,促使大家遵守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维护财经规律,维护国家利益。
2、有助于加强财务工作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能促使其提高工作水平,维护财务人员的地位。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评价,内部审计可以为内控制度的健全、合理和有效提供一定的保证。
3、有助于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预防医院固定资产等重大投资项目决策的失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4、有助于揭示医院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强化医院管理工作,为医院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经过鉴证的可靠信息依据。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成为医院领导最雪亮的眼睛及可靠的情报机构。
随着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医院内审工作职责进一步拓宽,内部审计对加强医院宏观调控,深化医院改革,加强医院管理,保证医疗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医院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医院两个效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
医院面临着改革与竞争的压力,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内部审计必须围绕医院的重心,将经济效益审计作为当前审计工作重点。因此,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协助医院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当前,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
1、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审计
卫生部在2006年下发《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中指出“医院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医院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中来,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审核预算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促使预算计划的完成。通过内部审计,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机制,使医院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2、财务审计
通过对医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运用、内部报表进行全面审计。对医院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独立监督审核。
通过对货币资金的审计,有利于医院正确及时做好结算工作,防止挪用、贪污、盗窃,保护货币资金安全。
通过对医院往来款项的审计,查明往来款项的真实性,做到及时清理,加速资金周转。
通过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审计,有利于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和核算,保证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最大效益。
通过对药品材料的审计,有利于药品材料的管理,减少医院流动资金的占用,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对专项资金的审计,有利于贯彻专款专用的原则,有利于保证专项资金的正确使用。
通过对财务成果的审计,查明财务成果核算的正确性、真实性,有利于发现医院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3、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首先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其次是通过改善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两者各有侧重,经济效益审计也应分成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前者审查生产力要素的直接开发和利用情况,后者审查和评价管理素质的水平。
审查医院业务经营效果如何,除了医院经济指标外,还应结合医疗质量指标和工作质量指标(如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药品加成率、医疗设备利用率、每个职工平均业务收入、每个职工平均门诊人次等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管理审计应包括审查医院的管理机能和审查医院职能部门的管理内容。
4、内控系统评价
开展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增强医院科学管理意识,医院管理要求产权清晰,责任分明,管理科学,并且应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测试,揭露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对促进医院完善内部控制,形成内部权责分明,相互制约机制,增强科学管理医院意识,提高整体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都会产生重要作用。
内控系统的评价重点审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及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5、财经法规审计
财经法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按国家的经济政策办事,必须受国家财经法规的制约。内部审计审查医院对财经法规遵守情况,如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医院收费标准、药品采购规定等等。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增强医院领导和职工的法制观念。抑制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医疗业务活动秩序。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变
医院内部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审计职能还停留在单纯的控制监督方面,主要发挥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上,而未深入到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忽视内部审计的事前事中监督,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机构既是医院内部的一个经济监督部门,也是一个服务部门。我们应该强调审计不是最终目的,它是一种手段,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助和促进各职能部门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率,实现监督与服务并重,把内部审计寓于服务之中,寓于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我们内部审计必须转变职能。
1、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
事后审计是对经济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和考核,但随着医院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为了控制和抵御风险并做前期性预测,审计工作需要提前介入。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加强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全程考评和监督,重点放在事前审计上。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迅速,病人要求进一步提高,医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医院要占领市场增强实力,离不开更先进、更好的仪器设备投入。“怎么投?”“投什么?”“效益如何?”等问题是我们管理层经常要考虑的。我们内部审计工作应在事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评估和评价。
通过内审,在事前进行预测,事中跟踪控制,事后评价,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就能较好的发挥控制风险的职能。
2、从监督型审计向评价型审计转变
医疗内部审计作为管理控制的有效工具,内部的评价职能已日显重要。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单位的财务层面上的错弊会越来越少。查错防弊为主的传统审计今后不再是内审工作的主要形式,而评价医院决策方案的科学性、评价过去经济活动效益优劣、评价项目和投资的可行性、评价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果等将列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日常工作。
3、从节流型审计向开源型审计转变
现在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防跑、冒、滴、漏,寻求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以节约求效益。随着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这种方式将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从注重节流型审计向开源型审计转变,通过开源型审计,不仅要促进医院增加收入,而且还要促进医院拓宽医疗范围,扩大服务项目,增加医院经济收入,促进医院发展,为医院创造更大的效益。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审计人员要努力掌握审计专业知识,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熟悉税务、金融、计算机应用、医疗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适应现代审计的工作需要。
- 上一篇:举证时效制度的立法构想诠释
- 下一篇:诠释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