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文化建设的十大导向深究

时间:2022-04-10 10:41:00

导语:审计文化建设的十大导向深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审计文化建设的十大导向深究

摘要:优秀的审计文化,是提高审计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支撑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审计文化的内涵与审计文化建设应倡导的十大导向

优秀的审计文化,是提高审计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支撑点,是推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源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全新挑战,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审计文化的内涵,大力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并确保其沿着正确的导向推进,以充分发挥审计作为经济领域高层次监督的作用,担当起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历史重任。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人类文化在审计领域的集中反映形成了一定时期的审计文化。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人员在长期审计执法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精神风貌、思想意识、审计形象等。广义的审计论文文化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与审计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狭义的审计文化特指与人类精神财富相关的审计文化。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审计文化是一个多层次要素的复合体,一般由四个层次组成:审计物质文化、审计行为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审计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审计机构的工作环境、办公场所、审计技术与装备、审计设施、审计人员的生活福利、业余生活场所等。审计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审计领导者和审计人员在内的广大审计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服务能力、服务意识、在审计工作中所树立的审计形象等。审计物质文化和审计行为文化属于宏观层面的文化,是审计文化的外在显现形式。审计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审计组织方式、内部结构、管理体制、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准则体系等,属于中观层面的文化,是联结审计物质文化、审计行为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的中介。审计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审计价值观、审计目标、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道德取向、职业习惯以及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对审计事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审计精神文化属于微观层面的文化,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审计制度文化、审计行为文化和审计物质文化的基础和原则。

审计文化建设就是要将审计文化与审计管理活动充分融合,构建先进的审计文化,推动审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审计事业经过20余年的探索、实践,已由基础阶段发展到提高阶段,由原来的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等,审计的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审计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深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强审计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审计文化建设的加强和完善,必将全面提升审计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二、审计文化建设的十大导向

(一)科学与先进导向审计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形成、演进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一定的社会环境必然而且只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文化。在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审计文化建设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法、技”建设为中心,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体,要符合审计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有助于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科学的审计文化,主要体现在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上的科学化,包括改进审计计划管理、整合审计力量资源、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和审计信息化建设,以及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的推广完善。审计文化建设也要注重审计文化的规律性,继承发扬,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借鉴吸收先进文化成果,审计人员需要持久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新情况,依托信息搞好审计文化建设,使审计文化建设过程成为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成为审计人员不断得到激励的过程,成为人类先进理念和先进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过程。

(二)系统性导向审计文化是一个多层面的有机复合体,各层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审计文化建设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注重审计文化的立体构建。审计文化的四个层面只有做到了协调统一,共建共促,才能使审计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审计发展的不同阶段,四个层面的审计文化都不可偏废,但应有所侧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审计事业步入新阶段的形势下,必须强化审计精神文化的核心作用。审计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制度、技术等有形因素,更要重视信念、价值观、道德评价等无形因素。审计精神文化是维系审计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有了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精神,审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才有构建的骨架。

(三)时代导向审计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伴随人类文明进程走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审计无不具有显明的时代特色。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既促进了审计文化的完善,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审计工作受特定时代、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审计文化应该反映时代精神,与时俱进。“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的总纲。审计文化建设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审计文化的教育功能,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审计队伍。

(四)创新发展导向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审计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审计文建设是审计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机关在新形势下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进步发展的集中反映。

加强中国特色的审计文化的研究,是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改进审计工作机制,由粗放式审计向集约化审计,由外延审计向内涵审计转变的重要途径。广大审计人员,应以更超前的眼光,向国际标准看齐,立足于实践,立足于本职工作,创造新办法、新思路、新成果。要从审计的特点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审计文化先进成果,结合实际发展创新,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文化,要以审计文化创新为载体,着重培养审计人员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审计工作能力,把建设审计文化与加强审计机关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五)公正廉明导向审计文化应向社会展示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倡导依法审计、坚持原则。审计要能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如实反映审计调查的结果,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报喜,也报忧。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处理,该处罚的处罚,该揭示的揭示,该曝光的曝光。

对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和个人的经济责任,要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肯定成绩,也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客观公正,这是审计执法的根本。要做到审计工作的公正,审计人员自身首先要做到清正、廉洁、自律。要自觉地执行“八不准”的规定,以管理养廉、以机制促廉。坚持从严治审,不断完善廉政制度和工作机制,规范审计处理处罚行为,使审计执法公开化、透明化。只有继续保持和发扬廉洁从审的优良传统,才能实现审计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主动进取导向审计人员的积极主动、足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审计工作稳步发展的助推剂。所以在审计文化建设中应该不断地提倡一种人为文化,使得审计人员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积极主动不仅表现在表象上,更应该表现在其行为上。传统的政府审计方法,大多采用的是“查查会计资料、问问财务人员和相关当事人”的套路,审计方法单调,收集和反馈审计信息的对象范围狭小。审计人员应主动积极推行开放式审计方法,审计前先调查摸底,审计中广泛寻求被审计单位广大员工的配合和支持,审计终结后,要将审计结果及处理依据在被审计单位的一定范围进行公示。通过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权威,扩大审计影响,增强审计的警示和威慑作用。

(七)结果与服务导向审计是一项监督守卫国有资产的基础工作,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大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各项任务的进一步落实。目前,审计署的审计信息和专题报告在国务院已颇具影响“,审计风暴”已在全社会引起普遍的关注。审计人员在揪出一些大案要案的同时,也指出了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且针对具体问题予以整改。审计的最终结果在于促使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社会经济秩序,为全国人民当好国有财产的“看门狗”,因此,相对于审计曝光而言,更要加大审计整改的力度,督促曝光单位完善制度建设,依法严厉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一切从党和人民的至高利益出发,增强老百姓对审计工作的信心。

(八)稳定性导向审计文化建设不仅要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随科学技术的应用而创新,更要随审计事业的向前推进而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审计文化的变革要在继承中发展。只有在一种稳定的环境和制度之下,才有可能使审计人员以足够的信心和责任献身于审计事业,才能使审计文化在社会上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可与赞同,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九)制度导向先进的思想理念只有转变为审计制度、审计行动、审计成果,并形成审计人员追求,才能形成审计的文化。广大审计领导者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动员广大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审计文化建设。为保证审计文化建设有序进行,应确定审计文化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建立必要的制度和规划。在规划时既要体现超前意识,又要考虑具体情况和动态性,论文力求符合客观实际,选准审计文化建设的突破口,选择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的关键问题,实现突破性发展,从而打开局面,促进审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十)以人为本导向审计文化建设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以人为本,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关键。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将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审计文化应注重研究人的因素,提倡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相信人、培育人,培养科学的审计观和工作作风,形成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