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析论文

时间:2022-03-01 08:40:00

导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析论文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具有认定、评价和指引三项职能。认定职能表现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对受托人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过程或结果进行核实,并予以认定,认定职能是一切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审计建议的基础与前提。评价职能表现在审计人对受托人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行为和结果的评价,具体来讲是对受托人某些方面管理活动的过程、结果与既定目标、决策等一系列标准的符合性进行评价。指引职能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其表现在审计人员针对管理层涉及单位局部甚至整体的显现与潜在的管理负偏差,提出纠正和预防等改进管理的建议。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幅度越来越大,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以快速的反应和独立的立场,向管理层提供基于客观事实的描述和建议,以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内耗,甚至避免错误和舞弊的发生。(1)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它从属于本单位的最高领导,是为本单位服务的。(2)随着单位实力的增强,业务的扩大,规模的不断增强,单位需要监督检查和验证的对象越来越多,其作用会越来越明显。(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特别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其一切活动都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符合市场经济的相关准则,内部审计是单位使自己的一切经济活动符合法制经济要求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要步入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走国际化经营之路,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水平,以现代化管理理念去解决单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性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缺乏充足的权力制约。从现实情况看单位赋予内部审计的权限不够,有的甚至不赋予权限,从而导致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难以到位,内部审计实现不了应有的效果,出现了内部审计空有其名并无实际内容的现象。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结构不合理。目前的内部审计直接由单位负责人着手管理的较少,很多是由行政事业单位总会计师担当,有些甚至由财务经理担任,这种管理机制,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职能的发挥,从而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2、从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审计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

(1)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基础职能方面分析,如内部审计的决策与目标、职能、任务和作用等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并与现实情况相符合的理论体系,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离的现象。

(2)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务理论方面分析,如经济效益审计、真实合法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理论知识也落后于实际运营情况,管理审计理论也尚未形成一套与实际运行相融合的体系,可操作性较弱。

(3)我国对内部审计的立法也相对落后,除审计署关于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的暂行规定之外,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也迫切需要法律规范。

3、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单位的内部审计仅限于单位财务会计审计方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没有同单位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而是应扩展到单位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4、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队伍自身建设不够规范

(1)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当前的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转行,缺乏经济、管理、法律等高素质人员,且内部审计人员因为没有再教育或培训的机会,导致总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不适应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学历、专业等严格的限制,很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缺乏必要的审计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现代化审计方法更是难以掌握,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执业效率降低,从而制约了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发挥。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1、政府职能机构应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自律管理,提高自身免疫力,定期进行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要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关键。只有自身免疫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这也是快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竞争力和更好面对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树立强化“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大处罚不法行为的力度和提高处罚的额度,营造良好的单位氛围。

2、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和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内部审计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自己给自己“诊断病情”的机构。其重要地位众所周知,系统来讲内部审计能够实质性的减缩上下级信息不对称的差距,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高层领导和职员进行激励提供合理的评价标准;做到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3、确定统一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

较之企业审计而言,评价标准难是一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开展的技术因素。目前尚未建立起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评价标准和体系,使不同审计机构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尺度不一,存在极大风险。与风险管理的配套制度如其它科室建立的风险管理的要求等环境未形成。需要建立起三层次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第一层次是共性标准;第二层次是行业分类标准;第三层次是项目补充标准。三层标准互为作用,互为补充,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审计人员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时,就衡量的评价标准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以保证审计人员选择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导向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

4、审计人员应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账户着手,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购销和经营状况。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执行审计时,可以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账户入手,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具体情况,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购销状况、经营活动的审计。具体是针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状况、经营活动的资金分布为切入点,审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往来情况。通过对这些资金的流动来寻找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

5、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拓宽内部审计领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要合理应用审计资源,从对待问题消极的监督和评价职能转向积极、及时提出其实可行的建议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效率;从认识上限于“查错防弊”,转变为以效益审计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中来,为其出谋划策;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跟踪审计,使内部审计贯穿到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来,清除内部审计死角,重点实现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家婆”的功能。

6、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将综合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尽快培训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重视和加强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内审人员自身也应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但要熟悉财务会计和审计业务,又要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善于和别人交流。在个别审计项目实施前,可聘请专家对某领域的审计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实际审计中如有问题随时与专家沟通,以避免由于业务知识的缺乏而影响审计结论。

总之,内部审计应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过程,主要为内部控制服务,目的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因素,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与管理起到再控制的作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把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化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置于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中予以认识和重视,抓好行政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建设,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执行空间,以避免架空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唐予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理论突破与修订建议[J];上海会计;2006年03期

【2】马颖;风险管理与政府治理一体化概念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6年08期

【3】车正红;对内部控制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市场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因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增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刻不容缓。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