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探究论文
时间:2022-10-11 08:13:00
导语: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是从1985年8月颁布《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开始的。随着审计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已被管理层所认同。但是因为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其独立性受到破坏,本文拟就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从审计主体的性质看,审计分为三大类——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并于2002年正式实施了《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在“独立性与客观性”条款中,要求内部审计活动是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是客观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从层面上理解,独立性包括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但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往往不尽人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内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它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有些单位虽然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不切实际地增删内部审计机构,造成内部审计机构不稳定,审计工作质量难保证……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内部审计人员的设置和素质
在人员配备上,由于管理层认识上的错误,对审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同属一个机构,无法避免利益冲突和偏见。甚至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易受损害。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来自财会部门,缺乏审计知识,业务素质整体不高,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3.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健全程度
目前,我国已颁发了针对国家审计的《审计法》、针对民间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而针对内部审计的只有审计署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一规定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内部审计没有法律权威性的保证,工作的开展缺少法律环境,也没有具体可操作的部门、行业规章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合理性
由于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由所在单位掌握。由于自身利益的牵制和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容易造成内部审计为本单位利益服务的依附性,客观上使得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影响。
5.内部审计的角色和职能范围
企业内部审计的两面角色和职能范围的狭窄严重制约审计独立性。《审计法》和《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双重属性,既是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审计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工作;又是企业管理的内设机构,独立行使监督职能。这种双重身份,使许多企业存在对内部审计的误解,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得不到企业领导的信任,无法获取企业重大经济活动的内幕。而且现行内部审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范围狭窄的问题,远不能满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监控作用的要求。
二、我国内部审计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明确指出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企业内部审计得以较快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而且内部审计职业的存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内部审计职业逐步国际化,通过国家合作,设立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点,可以说内部审计蓬勃发展。但是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未得到充分保证,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不迫切,不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职能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审计体制改革,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职能。三、加强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思考
1.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单独设置,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避免由其它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而引起的各方利益牵制,制约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还应注意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稳定性,不得随意变革,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在人员设置上要单独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避免兼职审计人员因为分管的工作任务重,审计的工作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进行。其次,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与结构看,要求审计人员既有会计实践经验,熟悉会计知识,又要具备审计方面的知识,掌握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技术,还要了解工程、计算机、法律、经济等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提高自如驾驭工作的能力。再次,在审计项目编制计划中,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的分配审计人员,配备与该项目相适宜的小组成员,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价值、发挥审计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功能。
3.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
为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制定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和法规,在法律层面上明确内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同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业、部门内审规章制度,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很好地依法开展工作,有依有据地解决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使审计结果更具说服力,发挥其对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监督评价作用。
4.规范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强化审计监督
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建立相应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规章,使得从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到职责权限的界定,都有章可循,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按规章办事,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和权威性,给独立性以强有力的保障。还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民主监督,正确对待审计结果,不盲从。比如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在企业法人代表领导下,协助法人代表工作,主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比其他领导分管审计工作更直接、更具体、更方便,解决了其他领导分管、协管审计工作出现的搁置、推诿、梗阻现象,可以提高监督层次,加大内部审计力度。
5.扩充内部审计职能,部分职能外包
时间上,认真部署内部审计工作,使其既包括事后审计又涉及事前审计;空间上,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进行查审的同时,除了重点关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外,还应该将工作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发现各个相关领域的问题。另外,为克服在工程等方面的技术缺陷,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应该适当地外包部分内部审计职能,即由第三方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协作完成审计项目,利用服务或咨询公司的专业外部服务人员的技能和资源,来补充内部审计人员业务处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6.改进审计手段,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可以开发审计软件,为排除人为的错误,大部分工作可由计算机来完成。为更好的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首先应该建立健全有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包括具体岗位职责的划分、具体操作管理制度、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来规范和指导计算机辅助审计。其次,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引进适合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软件。还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培训,做好配套的准备工作。
社会舆论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中来,加大对内部审计的宣传力度,使管理层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激发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同时发挥监督作用,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慧君: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湖北审计,2003年第6期.
[2]罗晓文: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制约因素及相关措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1期.
[3]王丽榕:试论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原因及应对措施.会计之友,2008年第10期.
[4]鲍淑春:内部审计独立性制约因素及对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1期.
- 上一篇: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分析论文
- 下一篇:无形资产审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