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内容方法初探论文
时间:2022-03-31 03:02:00
导语:效益审计内容方法初探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决策是领导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党的十六大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在我国,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行使着很大的权力,掌握着众多的资源,决策稍有不慎,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特别是在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是否把决策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便成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就我国行政体制中承上启下的县(市)区域领导干部经济决策中的效益性审计内容与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经济决策中的效益审计
伴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而领导干部对公共财政资金享有支配权和决定权,因此,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中的效益性进行审计,是效益审计的核心内容。
什么是经济决策?经济决策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达到目标的若干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决定和行动的过程。
经济决策中的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被审计经济决策事项真实性与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运用有关技术方法对经济决策事项过程及其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评价的审计行为。
经济决策中的效益审计目标是以揭露经济决策失误、决策无效益或效益低下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二、经济决策中的效益审计内容
包含五个方面:决策机制的健全性;决策内容的正确性;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决策实施的有效性;决策对象的效益性。
1、决策机制的健全性。决策机制是关于决策制定的基本工作规则和制度。决策机制关系决策质量、决策效率、决策效益、决策方向等重大问题。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可以减少决策成本,提高决策效率。因此,决策机制是否完善是关键。具体内容包括:建立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建立决策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三部分。
是否建立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是合理配置权力,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前提。在政府内部,是否明确政府组成集体、行政首长的决策权力,规定哪些问题必须集体讨论决定,哪些问题实行分工决策,并严格执行,既防止重大问题个人说了算和行政首长搞“一言堂”,又防止议而不决,降低效率。
是否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领导干部在决策前,是否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将专家提供的信息咨询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否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的决策事项向社会公布。
是否建立决策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决策的制订者是否建立相应的决策评价机制,规定决策评价的标准和程序;是否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是否加强对决策活动的监督,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2、决策内容的正确性。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决策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是否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到决策的方方面面;是否把保护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决策的根本宗旨;是否把决策效益的最大化、决策效率的最高化、决策成本的最小化作为决策要实现的目标。
二是决策是否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决策者是否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以主观代替客观,脱离实际,超越自身条件的追求高速度、发展大项目,甚至在市场、资金、资源、人才都不具备的情况下搞无米之炊;是否赶时髦、照搬照抄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导致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争夺市场和资源,造成生产要素的严重浪费。
三是决策是否符合政策和法律。任何决策都必须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吻合,必须在法律的原则范围内进行,严格遵循法律的制约和规范,必须坚持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的基本原则,超越法律规定、违背法律的决策是无效的。有的领导者由于非法决策,造成了环境污染、滥占耕地、滥收费用等违法违纪的严重后果。
- 上一篇:职业女性穿衣礼仪
- 下一篇:政府审计管理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