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建设企业经济合同纠纷解决辨析

时间:2022-07-15 11:43:41

导语:通信建设企业经济合同纠纷解决辨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通信建设企业经济合同纠纷解决辨析

摘要:我国通信建设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时常会遇到各种经济合同纠纷。为妥善应对这些纠纷,通信建设企业有必要加强经济合同纠纷管理,细致分析解决途径,及早确立适合本企业的经济合同纠纷管理策略,全方位加强与经济合同纠纷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发展。笔者试从经济合同纠纷解决途径入手,结合通信建设企业管理实践与法律实务,辨析相关概念、法律规定,对比和探讨相关解决途径优劣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本文有关经济合同纠纷解决途径的研究成果,除通信建设企业外,其他依照我国法律设立的民事、商事主体都可以参考。

关键词:经济合同;纠纷管理;法律实务;仲裁;内部控制

一、合同与经济合同的概念

合同与经济合同都属于民事法律概念。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基于民事法律原理与规定,笔者认为通常情况下,能够表示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真实意思且真实意思表示中含有相应权利义务关系内容的各种约定或协议,就可以归属到合同的范畴。对于经济合同,我国法律尚无专门的规定。但在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都涉及一些具体的合同类型,例如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合同等,这些类型的合同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在笔者看来,经济合同应是合同这一法律概念在经济领域的延伸与细化,其主要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平等民事主体为明确经济活动中各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各种约定或协议,通常以书面形式达成。通常经济合同的广度较合同要相对狭窄。无论什么样的合同,只要依法成立,则该合同就对合同各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通信建设企业常见经济合同类型辨析

对通信建设企业而言,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合同进行分类、分析。如从收入-成本(费用)角度分析,则可以分为三种,即收入类合同、成本(费用)类合同与非收入成本类合同。如从企业在合同中所处地位角度分析,则还可以分为非甲方合同(即通信建设企业不作为合同甲方)与甲方合同(即通信建设企业作为合同甲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合同在实践中有区别更有联系(见表1)。例如通信建设企业的收入类合同多为非甲方合同,但也包括设备或场地出租、工程材料销售等甲方合同;而成本(费用)类合同则多为甲方合同,但也包括房屋承租、商品采购等非甲方合同;至于非收入成本类合同则两种情况兼具(此时通信建设企业是否作为甲方由具体合同约定)。

三、经济合同纠纷及解决途径分析

经济合同订立、生效、履行等过程中,因合同各方意思表示不一致等因素,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合同争议;如这些合同争议无法及时消弭,将演变为经济合同纠纷并对合同效力、履行等产生实质性影响。(一)常见经济合同纠纷解决途径。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法律规定,平等民事主体间发生合同争议与纠纷时,如平等协商不成,可依法选择向人民法院发起诉讼(民商诉讼)或按照仲裁协议的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民商仲裁)等,这些纠纷解决方式对经济合同纠纷同样适用。(二)常见经济合同纠纷解决途径优劣分析。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常见纠纷解决途径优劣进行对比(见表2)。从中不难看出,民商仲裁在几种纠纷解决途径里是管理效率较高的一种。

四、通信建设企业经济合同纠纷解决方式约定现状分析

在管理实践中,因所处合同角色不同,通信建设企业对经济合同格式条款的整体把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并致使不同类型经济合同的纠纷解决途径亦存在明显差异。为便于对比,笔者将从非甲方合同与甲方合同两类合同维度来分析。(一)非甲方合同(通信建设企业不为合同甲方)约定情况。在非甲方合同中,纠纷解决途径通常以项目发包方等甲方格式条款规定为主,通信建设企业较难主导。以国内通信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为例,大部分运营商都会在格式条款中列明以民商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除运营商以外的其他客户,凡是提供合同格式条款的,通常也会列明以民商诉讼来解决纠纷。除民商诉讼外,有较小比例的通信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会依法约定通过民商仲裁来解决纠纷;而合同中不明确约定纠纷解决方式则为极少数。(二)甲方合同(通信建设企业为合同甲方)约定情况。在甲方合同中,通信建设企业作为甲方在拟定分包合同、技术合同、委托合同等合同条款时具有一定主导权,其可在依法通过事前拟定通用格式条款、事中或事后达成补充协议等方式对纠纷解决途径进行约定或调整。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约定民商诉讼;另一类是直接约定民商仲裁。笔者认为,为提高效率,通信建设企业可通过模式组合方式对甲方合同涉及的纠纷解决途径进行合法约定,即在甲方合同中对协商不成同时列明两种选项供合同订立主体自由选择:其一是依法约定具体的仲裁机构,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结果是终局的,对双方均具有法律效力;其二则为约定在项目或甲方所在地通过民商诉讼解决纠纷。对于非甲方合同,如合同各方同意也可以考虑协商确定通过民商仲裁解决纠纷。无论民商诉讼还是民商仲裁,在民事主体意思自治方面,只要依法合规,就具有法律效力。

五、与纠纷解决途径相关的企业管理思考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已认识到民商仲裁在解决经济合同纠纷方面存在诸多优势,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依法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把民商仲裁模式应用到经济合同纠纷解决中去,势必会对提升纠纷管理效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为实现上述管理目标,笔者建议通信建设企业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内控管理,促进管理实效:(一)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合同纠纷管理策略。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但科学提升管理效率、依法捍卫合法权益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包括通信建设企业在内众多企业的自然选择。就通信建设企业而言,通过加强经济合同纠纷解决之课题研究、依法确立高效纠纷解决途径并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合法提升纠纷管理效率及整体管理效能的有效策略。(二)从确立民商仲裁为纠纷解决主要方式入手,全方位加。强与企业经济合同纠纷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1.依法确立民商仲裁前置条件。根据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由此可见,依法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是通过申请仲裁解决经济合同纠纷的法定前提。为此,在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必须有意识地在具体经济合同中确立仲裁协议条款。特别是对于甲方合同来说,以格式条款列明并平等达成仲裁协议为首选;对于事前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甲方合同与非甲方合同,只要经合同各方协商一致仍可在事中、事后补充达成仲裁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在仲裁协议中具体仲裁机构可以依法由各方自行约定,并不受行政管辖或地域限制;但具体仲裁机构的名称须准确无误,切忌简单泛指,否则将导致仲裁协议无效。2.统筹考虑仲裁协议管辖关系。在经济合同纠纷管理实践中,经济合同纠纷往往牵涉多个相关方,例如担保方、利益关联方、连带责任方等。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如我方只与某个特定的合同相关方(而不是所有合同相关方)达成仲裁协议,在实际纠纷发生时申请仲裁的,无法直接把其他相关方纳入同一个仲裁管辖。为应对此种情况,在补充达成仲裁协议时企业应考虑将原未纳入仲裁管辖关系的其他相关方一并纳入仲裁协议,统一接受仲裁管辖。3.动态识别经济合同风险,及时调整纠纷解决策略。伴随合同各方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经济合同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在合同纠纷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当动态分析、识别当前经济合同风险状况,综合判断合同状态与原有意思表示是否发生实质性变化,如有证据表明意思表示已不一致或发生重大变化,则应当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来防控合同法律风险。例如,对于收入类非甲方合同,如有潜在纠纷金额特别巨大或处理不当将对企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情况的,企业管理者更不能将思维锚定于常见的民商诉讼,应通过主动与合同甲方等相关方达成补充协议并订立仲裁协议等方式,动态完善纠纷风险管控措施,为后续有效缩短时间耗费、减少甚至挽回经济损失奠定法律基础。(三)加强普法宣传,促进经济合同纠纷妥善解决。为依法扩大合同纠纷解决时民商仲裁的适用范围并在实际纠纷发生时按照仲裁协议等约定妥善处理经济合同纠纷,通信建设企业有必要主动开展普法宣传,加强与上下游客户及合作伙伴的联系与沟通,争取达成广泛共识,共同提升经济合同纠纷解决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广辉,林泰松.仲裁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

[2][美]沃尔特V.小哈斯莱特,著.郑磊,王盛,译.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3]林一飞,钟澄.建设工程法律与诉讼仲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田立明 单位: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