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及路径研究

时间:2022-12-20 04:02:05

导语: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及路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及路径研究

摘要: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得到显著提升,人民币汇率也呈现缓步上升的趋势,并且在“走出去”政策的推进下,我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金额与数量得到显著增长。然而我国现代企业在参与跨国并购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譬如经验不足,缺乏足够的并购理念,受到跨国组织干扰等。常州企业要想在跨国并购中获得成功,必须正视当前的跨国并购现状,谋求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并购路径。本文结合跨国并购发展趋势,探析常州企业及“走出去”政策内涵,理清常州企业所面对的并购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常州企业;走出去;跨国并购探究

常州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问题与路径,需要从宏观层面分析当前的经济局势及发展态势,明确我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特征,进而结合常州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与并购特征,从微观层面,规划出科学合理的并购路径。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在统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间企业发展机制的同时,全面且准确地认清自身的“帮扶工作”。例如,信息服务、市场机制、法治管理等,通过协调与规范,实现提升常州企业参与跨国并购成功率的目标。

1我国海外并购的增长趋势

1.1全球海外并购的快速发展。上世纪末,国外跨国并购运动席卷全球,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投资报告》(1998年),全球海外投资金额高达765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金额达523亿美元,环比增长83%。此后,海外并购投资逐渐占跨国投资的主体地位,2015年国际海外并购金额达5499亿美元。2000年前,海外并购运动主要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及地区,这些国家及地区通过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以及巨大的市场占有率,获得了海外并购的主导优势。可以说,发达国家海外并购规模是国际跨国并购运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购金额超过20亿美元的并购案主要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及地区。然而伴随跨国并购理论及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经济体逐渐参与到对外投资的运动中。并且,以往很少参与海外并购的国家及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成为海外并购的主体。2000年后,虽然发达国家及地区在海外并购中的规模与总额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参与海外并购的规律与数量也在快速攀升。2014年,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资金总额,提升了1023亿美元,海外并购投资比重约为34%。1.2我国海外并购的稳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跨国企业正在不断崛起,并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的关键点。我国企业在上世纪末参与海外并购的数量与金额得到快速的提升,近些年,我国跨国并购活动占海外直接投资与跨国经济活动的比重在60%以上。可以说我国已然成为世界新型市场中最关键的投资输出体。2017年约2.34万各投资实体共建立2.3万家跨国企业,分布全球188个国家,并通过跨国并购手段占有的股份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相较于1990年,我国跨国并购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在并购领域层面,我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领域包括电力、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传统行业,并逐渐成为世界市场金属业与煤矿业的主要并购者,约占总交易额的36%。2013年前后,我国国内企业并购规模出现缓慢下滑,但跨国并购却出现相反的发展态势,在2013年与2015年间,并购金额上升了435亿美元。在海外并购规模层面上,我国海外并购共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1997年前的试探阶段,由于我国外汇资金相对紧缺,海外并购金额相对有限,年平均金额仅为千万美元。其次是2002年的扩展阶段,我国海外并购金额突破亿元大关,涉及领域也从传统服务业、煤矿业扩充到新型产业。再次是2006年的发展阶段,我国海外并购金额超过十亿大关,相较于2005年,增长了62亿美元。最后是2010年巩固阶段,我国海外并购资金维持在百亿美元上下,其中2010年的并购资金约达400亿美元,约占全球并购总额的21%。

2常州企业及“走出去”政策内涵

“走出去”政策主要指以我国民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策指引、市场协调、跨国疏导等手段,服务于我国企业战略发展的海外整合模式。现阶段,无论从调整产业结构,扩展市场空间,争取技术优化、获取发展资源,还是破除贸易壁垒,提升跨国企业实力,“走出去”政策无疑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同时也是我国依据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向。伴随中国跨国投资比重的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提升,不断成为我国跨国并购运动的中坚力量。而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正逐步缩减跨国交易金额,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境内市场与内部重组。与此同时,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活动中的发展较为显著,具有充分的实力与潜能,能够有效推动“走出去”战略的贯彻与落实。在此背景下,常州企业应紧抓时代脉搏,肩负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从自身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谋求出全新的发展道路。然而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常州企业普遍采用家族管理的模式,难以结合现代企业发展优势,严重限制企业的健康发展。而缺乏较具影响力的大品牌与大企业,向来是我国常州企业发展的经济短板。尤其在江苏百强企业及机构中,常州企业的入围规模正在不断减少。但常州民营经济总量却得到显著提升,贡献份额也逐渐提高。2018年常州企业的经济总量占全省市场总量的87%以上,超过我国民营经济的年均占比。可以说我国常州企业虽然在经济体发展质量上依然存在劣势,但在规模数量上却存在显著的优势。在“走出去”政策背景下的海外并购过程中,常州民营企业不仅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特征,更需要结合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困境。“走出去”政策是我国常州企业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新经济形态下,常州企业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经济体量的有效路径。虽然常州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品牌建设滞后,大规模企业的缺失。然而借助“走出去”战略以及我国现有的海外并购经验,能够在有限时间内为常州企业的海外发展指出鲜明的发展方向。在海外并购意义层面,常州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意义,不仅为发展本地经济体系,不为我国在新型经济形态的经济发展提供现实依据。新经济形态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必然经历的经济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规模放缓、经济体量增速缓慢,我国党中央提出民营企业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产业调整为手段,从规模化转移到质量化,从低端生产转移到高端服务,从经济提升转移到品牌构建,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变过程。由于经济总量的提升是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在基础经济制度的前提下,谋求出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手段与方法。而“走出去”战略便是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现状,对准海外经济资源的有效手段,透过发展常州企业的海外并购运动,能够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稳中求升”理念提供坚实的现实支持。

3常州企业跨国并购所存在的问题

3.1跨国并购经验相对有限。虽然常州企业在跨国并购活动中会聘任知名投行专家作为顾问,然而基于缺乏对海外财务、法律、经济等层面的认识,对并购企业的法律诉讼、税收机制及债务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造成常州企业在海外并购初期致命的错误,进而使海外并购活动彻底失败。在微观层面上,常州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对价值链、竞争环境以及主营业务等市场因素的了解,对海外并购的战略目标把握不明确,存在着巨大的经营管理风险。简而言之,我国企业虽然拥有悠久的海外并购经历,然而在新经济形态下,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并管理海外并购的机制尚未形成,并购经验相对有限。尤其在常州民营企业参与跨国并购活动中,如何获取并购目标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竞争环境的数据信息是企业并购的难点及重点,而即便在法律与经营环境上做足准备,也无法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有效的经济基础。而这与常州企业的经济短板并无关系,常州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缺乏影响力较大的规模性企业,进而导致企业无论在管理理念、组织形式以及发展战略上与海外并购竞争对手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之缺乏全面的并购经验,无法应对在紧急情况下,形成有效的应急手段,继而导致常州企业的跨国并购过程“举步维艰”。3.2缺乏对海外资本的理解。由于常州企业的经济体量有限,在海外并购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及相关资源的有效投入,灵活性较差,风险较大。加之,常州企业无论是在品牌收购、资产收购中,还是在股份收购中,通常以现金收购的手段为主,很少通过市场杠杆,实现收购目标。此外,常州企业缺乏对PINK、OTCBB等市场机制的了解,虽然耗费大量资金到交易市场中,谋求“股份上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仅不能有效实现资产价值的快速提升,还带来大量的法律与财务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常州企业缺乏对海外资本市场的全面了解,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利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实现海外跨国并购目标。而在资本整合层面上,常州企业向来缺乏熟悉国际经济规则,洞悉国际管理、财务及法律知识的人才,并且,企业通常会根据传统的管理经验开展对跨国并购资产的整合管理,然而在整合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社会、宗教、种族等层面的矛盾。总而言之缺乏对海外资本的理解,导致我国常州企业难以利用经济杠杆手段,实现预期的资金融合与海外并购目标。另外,常州企业在整合管理中面临着协同效应识别失效及复杂程度高的问题,难以结合具体的文化差异、经济差异以及整合差异,制定详细的整合管理计划。以致海外并购整合管理效能低下,无法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3.3行政及社会力量的限制。常州企业在海外并购活动中通常缺乏与海外工会交流的经验。海外工会力量是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认清国际工会的管理理念及行政依据,将致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譬如企业在整合管理中的“减薪裁员”举措,将直接促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法律制裁,而在退出并购活动时,又需要制定员工安置机制,妥善做好后续遣散工作,否则其整合管理行为将受到经济及法律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常州企业的跨国并购的市场环境与国内的市场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以致常州企业在整合过程中,需要不断明确海外各种社会力量、政治环境以及经济环境。此外,在服务管理层面,我国海外并购法律法规以及服务体系缺乏完善,首先,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活动中所涉及的部门机构较多,具体包括证监会、发改委、外管局等部门,相关审批工作严重耽误了企业并购的时机,其次,基于多头管理的问题,致使企业管理混乱、重复管理的问题严重,并且极易引发企业在国有资产、外汇管理及信贷管理层面上的问题。

4推动常州企业跨国并购的策略

4.1明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常州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前期应明确周边业务、主营业务及新业务范畴,制定科学系统的战略发展目标,并充分考虑海外的投资环境、政治环境中的经济波动与政策制度因素,以此确定当前的海外并购目标及计划。首先,根据互联网渠道或相关政府部门,全面了解海外投资市场的动向、相关法规、人文特征及经济发展动态,确定收购资金范围,明确收购方式方法,做好海外并购后的后期规划与资源配置方案。其次,统筹战略发展目标,根据企业在国内的经济发展形态及海外并购的竞争因素,在明确主营业务的同时,制定科学全面的战略发展目标。其中海外竞争因素具体包括并购竞争、经营竞争两方面,常州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寻求合理的应对策略。再次,加强风险管理,在制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并从人力资源、商品运营、信息系统等层面分析经济风险的形成因素,对战略目标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应对手段。总而言之,常州企业在跨国并购前期应做好相应的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信息收集工作,以此规避相关的法律、税务及财务问题,提升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与有效率。4.2丰富企业跨国并购服务。并购服务是影响常州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走出去”政策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应做好管理服务工作。首先,深入了解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构建系统科学的海外投资服务机构。通常来讲,我国外管局及证监会在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中,主要发挥行政管理职能,监督管理的比例大,而服务协调的职能少,以致于常州企业在参与跨国并购活动中缺乏相应的服务体系。所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国内各跨国企业的并购经验,通过系统的分析及整理,制定出科学全面的服务体系。以此充分获取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在行政管理中,引导企业走向正规化、专业化、准确化的海外并购道路。其次,加强相关教育指导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应要求各企业派遣专业人员参与统一性的业务培训活动,系统地传授有关海外法律体系、债务管理、税收机制等理论知识,以此疏通企业在跨国并购活动中所存在的各类法律问题与管理问题。4.3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针对整合管理问题,常州企业首先应摒弃传统的整合管理理念,积极探寻符合国外经济体系的整合管理机制,并充分尊重海外工会组织,从员工管理、企业战略以及经营模式等层面,了解海外工会组织的行政管理特征及特点,并通过与具有相关并购经验的企业组织的交流,明确海外工会在企业整合管理中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法律、文化及经济的层面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此降低海外工会在企业整合管理中的影响。而在内部控制与管理层面,常州企业应保持目标企业原有的管理形式及模式,在目标企业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渗透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精神,以此在文化层面上,做到有效衔接,逐步渗透常州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优势。而在融资问题与收购问题上,常州企业应积极学习海外并购理论及手段,掌握经济杠杆原理,努力利用经济杠杆,缩减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所存在的经济风险,以此提升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在经营问题上,常州企业应以企业核心诉求为根本,明确海外市场的发展特征,以目标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标准,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及服务。

5结语

常州企业在“走出去”政策引领下,应积极参与跨国并购活动中,通过结合我国新型经济形态的发展特征、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整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目标,通过依托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手段,充分获取与“并购目标”所处国家的相关法律信息、税务信息、经济信息以及社会组织影响因素,并在完善企业自身海外并购体系的前提下,积极做好整合管理工作,以此推动常州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联英,陈思,韩峰.海外并购、组织控制与投资方式选择——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5(10):40-53.

[2]蒙大斌,蒋冠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产业竞争力——来自行业层面的证据[J].世界经济研究,2016(04):31-41+134-135.

[3]刘青,陶攀,洪俊杰.中国海外并购的动因研究——基于广延边际与集约边际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7,52(01):28-43.

作者:王晋 单位:常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