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2-12-23 10:56:54

导语:传统工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传统工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工业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青海省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使之符合国际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首先需要对传统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细致的梳理,以此为突破口,找出青海省调整优化传统工业的思路。

一、青海省传统工业发展现状

1.传统工业规模

截止2013年底,传统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13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工业增加值475.17亿元,增幅为10.6%,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为同期工业总产值的35.2%,工业增加值增幅均低于工业总产值增幅,说明排除中间产品的新增价值较少。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增速最快的是轻工纺织产业(39.2%)、食品加工产业(32.06%)和装备制造产业(26.5%),而油气煤化工产业(-7.69)出现了负增长,说明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见表1)数据显示,对青海省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是金属冶炼产业,为传统产业总值的57.67%,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1.16%,其后依次为盐湖化工产业(17.1%)、油气煤化工产业(11.58%)、食品加工产业(5.54%)、轻工纺织产业(4.95%)、装备制造产业(3.19%),可以看出,重化工工业仍然是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工业产业结构

在产业结构构成方面,传统产业依然是产值大户,但比重有所降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增速明显,达到35.2%,但其总产值较之与传统产业偏低,还不能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然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与传统产业逐步接近,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轻工纺织分别增长60.8%、29.6%、24.2和39.2%;高耗能、资源类行业比重分别下降1.7%和7.69%,如表2所示。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28.2万吨,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在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等行业提高了对环保、能耗、物耗等标准,对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3.工业两化融合程度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青海得两化融合程度较低。2012年青海两化融合指数为44.90,较2010年增长8.48。其中:2012年基础环境指数、工业应用指数、应用效益指数分别比2010年增长17.15、6.56、3.68。基础环境指数增长最快,工业应用指数在2011年出现了负增长,这是由于2011年从原先2300多家企业样本增加到了6500多家,增加了更多中小企业造成的,这是样本量扩大造成的数值降低,并非实际发展水平的降低。从排名上看,青海省两化融合指数在上升,但仍排在全国倒数第三。对比我国两化融合指数,2012年国家发展指数为61.95,高出青海省发展指数17.05,说明我省两化融合水平还比较低。2012年,我国基础环境指数、工业应用指数、应用效益指数分别比2010年增长11.94、7.08、10.8。青海省基础环境指数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其他两项均低于全国同期增长。

4.招商引资

完成工业投资107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2%,制造业投资增长29.5%,特色轻纺等投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有45个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工业总产值189亿元,拉动工业增速7.3个百分点。以推进绿色发展、加速产业转型为重点,广领域、多层次向各类投资机构宣传推介,开展项目对接,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7亿元,增长33%;青洽会签约项目履约率86%、开工率61%、资金到位率15.2%,利用这一招商引资平台,2014年为工业项目引进资金73.34亿元。15个重大产业基地完成投资664亿元,一批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西宁开发区技工贸收入超千亿;海东园区稳步推进;海西园区功能更加完善,非标加工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创业园初具规模,一批县级工业集中区加快建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占GDP比重的48%,工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工业领域贡献税收65%,累计新增就业超过2万人。这些数据表明,资源大省青海不断地吸引来自各方的投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也在增强,而且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不断转向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型的发展方式。

5.技术创新

2014年,完成25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获得20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和6项科技成果,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3个。对传统工业技术改造资金投入142.5亿元,解决了企业信息化改造、新产品开发、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问题。一些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如盐湖提锂、锂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储能及动力电池、动力电池隔膜等。此外,全密闭矿热炉铬铁冶炼高温烟气净化回收技术填补国际国内空白。

二、青海省传统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青海省的传统产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能耗高、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竞争力弱等方面。

1.传统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传统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很多条件制约,最主要的是创新技术和人才培养。青海省企业产品的核心技术还是要依赖于外部力量,如青海科创铝业由于高端技术管理人员的匮乏,将研发平台建于苏州;青海月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必须依靠上海援助工程师开发新产品;青海模具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技师和工艺设计师均来自外地,这些人才不能在企业长期发展,流动性大,导致科技创新的研发成本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人才是工业企业保证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同国内其他省份的产品相比,青海省的工业企业产品创新的周期长,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非常薄弱,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地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2.工艺落后,产业链短

在传统工业经济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链条短、重工业比重高、产业和企业的互补和融合度仍然不足等问题,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的状况仍然存在。柴达木盆地的工业发展仍依赖于资源开采和资源型初级产品,主要是电解铝、铅锌、硅铁、氯化钾等;产业链短,精深加工产品少,新产品开发缓慢,附加值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3年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7%,仅比2012年提高0.16个百分点。

3.资源、能源消耗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性,青海省发展重化工工业必然会带来比其他区域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产业中高耗能企业对青海省的能源资源消耗大,能源供给不足问题突出。长期以来,青海是资源大省和能源富省,但是不合理的工业产业结构高耗能所占比重较大,能源、资源消耗严重。另外,青海工业的生产力布局重复,产业结构趋同,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2013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7.59亿元,同比增长19.5%,重工业增加值922.11亿元,增长了11.9%。在整个工业体系中,重工业占90.43%,轻工业占9.57%,轻工业发展明显滞后。

4.能耗高,产能低

在工业产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耗能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73.3%,比上年上升0.9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7.84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71.63%,分别拉动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上升9.06和15.94个百分点(详见表3),六大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的88.44%。2013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8.3%和41.4%,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大、能耗高、产值低的问题突出。如:青海省电解铝行业消耗了全省工业用电量的48%,却只创造了约12%的工业增加值,而该行业的原料对外依存度为100%。因此,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5.信息化水平低

全国两化融合指数最高的是江苏(87.26),西藏最低(34.19),两省相差53.07,东西部地区差距明显。地处西部内部的青海排名28,发展指数44.90,略高于甘肃(44.76)。同样地处西部的陕西和新疆,分别比青海高14.97和11.08,说明青海省信息化程度较低。从单个指数对比来看,青海与江苏和北京差距明显,基础环境指数分别相差29.69和26.75;工业应用指数分别相差27.7和24.54;应用效益指数分别相差84.34和70.38。

6.市场竞争力弱

传统工业普遍存在运营效率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知名度不高的问题。除中央驻青、省属出资和近年引进的骨干民营企业外,青海省大部分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截至2013底,全省只有15%的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规模以上企业科技与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企业资本家族化现象在企业中较为普遍,单一资本结构阻碍了企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集聚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因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没有科学的管理组织架构,缺乏核心竞争力而面临生存压力。

三、青海省传统工业发展方向和优化思路

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对传统工业优化升级,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装备制造水平和精细化操作能力;建设实体或者虚拟生态工业园区,以清洁生产替代传统生产方式,有效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建立产学研实验室平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广新技术的运用,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培育自有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将现有规模小、功能单一、布局散乱、经济效益差,但有关联的企业进行洗牌式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实力;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革命性变革,将重污染、能耗高的企业逐步迁往人烟稀少的荒芜地区;依据青藏高原特色,做精做细符合青海特色的优势工业产品,生产附加值高、生产成本低、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围绕产品生产形成产业链,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良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现有传统工业的发展瓶颈,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姚红义 张源 单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