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时间:2022-11-02 10:16:04

导语: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步增长,我国地区经济差异性巨大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劳动力流动对北京地区各区域性经济差异性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力,通过分析北京地区劳动力人才流动的相关数据,并利用泰尔指数测算北京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此基础上判断出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异化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力。由此得出,有效控制劳动力流动,强化引进外资,构建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回流协同模式,可以缩减地区性经济差异,以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劳动力流动;泰尔指数;经济增长差距;北京地区

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为了体现出自身最大的价值所做出的变动,包括产业之间的变动,部门之间的变动等。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动,归根结底是商业化作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将它蕴含的价值给予充分的发挥。而它的变动性也必然会引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动。以现代经济学发展的角度来论断劳动力的流动也会引发人口密度的变动。这也是自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的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的根源所在。通过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除了地理位置固有的因素外,由劳动力的流动所引发的人口密度的变动是引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它所引发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劳动力大量涌入东部地区,中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公共影响力的反弹,这不仅包括交通问题还包括养老等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则出现了由于缺少劳动力人口而引发的养老及留守儿童等问题的出现。因此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多个区域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来测量北京地区劳动力流动所引发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问题。通过该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北京经济均衡性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差距

自建国初期以来,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国劳动力便产生了大幅度的流动。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学者也将其归纳为以下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由劳动力流动所引发的地区经济差异是必然的。周家来认为劳动力的流动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言更具优势,因为它会以较快的速度将这些劳动力资源进行充分的吸收并发挥其效应相反较贫穷的地区则不能充分利用其劳动力流动效应。这与地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资源条件有关。段均同样认为有劳动力流动会引发更大的地区经济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变动,主要体现在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方面。李实则认为提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就业率可以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王小鲁同样认为将劳动力实行跨区域性就业能够有效的缩短地区经济差异问题。孙文凯的观点中阐述,通过政府的力量能够缩短地区经济差异。第二种观点认为,由劳动力流动所引发的地区经济差异缩短的理论并不能够成立。持有这种观点的包括许召元、洪兴建等,在他们看来,劳动力流动幅度的大小与地区经济差异性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这种关系性微乎其微,影响力极小。第三种观点认为,推动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流入,将其转化为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则有利于推动两者之间的差距。总之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学者只看重于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之间差距的影响,这种观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地区之间还存有原生态地域性差距。这种差距性同样不容忽略,它对于地区经济的增长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

二、北京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水平测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地区为了促进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采取的政策极为包容。通过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带动起其他地区富起来的政策,使得东部地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得明显滞后,也由此产生了不均衡性发展。

(一)测量方法与数据选取说明

关于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为普遍应用的是泰尔指数法,它不仅能检测出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并且还能检测出这种地区型经济差异所引发的对整体性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因此,文中就以泰尔指数法来测度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T代表我国整体差距,TD代表,TE代表大地区间的差距,TN代表东部地区差距,TS代表中西部地区差距。本文通过选取2000-2015年北京地区生产产值的相应数据,以及所流入的劳动人口数量来检验北京地区经济差异性水平,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北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测算结果

通过所选用泰尔指数来检测北京地区经济性差异而得知,这种差异性较大的事实。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差异性明显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发展态势。北京各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与北京整体发展的差异性相同,全部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波动的幅度基本相同。然而通过所具有的差异性总体趋势发展的背后也应看到,应努力缩减三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够缩减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就是说通过加大北京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来改变北京整体发展的趋势,以部分来带动整体性发展。经过数据分析也能得知,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其原因与劳动力人口的流动有着紧密型关系。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调研的数据分析来看,涌入北京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单纯从2015年流动人口总量就以高达2.48亿人。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势必会对三大地区的及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及变量的选取

本文通过选取2012-2020年北京地区的数据分析得知,如果将北京各县区的人均GDP作为因变量,将人口流动速率作为自变量,将地区原有经济投资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归结在内,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

(二)模型的选择和豪斯曼检验

文中首先选取协方差分析检验法作为此次数据研究的检验法,所选用的数据维度包括个体,指标、时间等。其次,还选用豪斯曼检验法,来检测数据的随机性效应,并建立起反应模型。最终发现,这些数据信息经假设性条件而决定应用随机效应模型。

(三)单位根检验

之所以会选用此方法,目的是为了检验数据的平稳性,以此规避掉伪回归问题的出现。本文选用Fisher-ADF进行单位根检验。经过分析数据并用ADF进行检验,发现数据具有浮动性,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后,再次对该数据进行ADF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明显增强。由此便可对数据的长期平稳性进行进一步的推断。

(四)实证结果

根据所选用的随机效应模型,以及上文中所进行的图表分析,可以得知北京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经过实证性分析。验证出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见下表。通过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劳动力的流动为北京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且这种增长的速度余劳动力流动的人口速度还在持续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经济增长缓慢,直到出现外商投资这种局面才得以转变。因此可以得知,要想将北京地区经济发展保持在平稳的状态,除了需要控制劳动力流动的人数外,也要加大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综上所述得知劳动力流动是给北京地区整体性经济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主要因素,想要改变现状就要从以下几点来着手。第一,积极引导劳动力回流。通过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来扭转中西部劳动力流失的不均衡状况,使当地人意识到自身对于家乡经济建设的影响,以此完成劳动力回流,需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留住当地劳动力。第二,构建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回流协同模式。除了合理的引导劳动力回流外,也要积极引导北京地区中西部县区之间产业化的转移。用发展具有优势的中部地区经济来带动起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如可以通过技术交流,产业承接、以及人才引进等方式来完成经济优势的融入。第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社会福利统筹步伐。只有大幅度提升当地城乡居民的福利,如:医疗保障、养老待遇等,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才能够进一步的吸引他们回流,因为这些全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农村教育形式的发展,加大投入教育资源的力度,使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也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大辅助加大优惠政策,吸引劳动力回流的同时,也要有效保障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储备人才。对日后经济均衡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能够有效缩减中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从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角度而言,也是保证均衡性发展的有效举措。

作者:王红 单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