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研究
时间:2022-07-13 10:07:25
导语: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构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以独特的“办学理念”为灵魂。它指引学校办学方向、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学校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并内化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为了树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必须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思路,为地方输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人才培训基地、科技研发中心、职业技能培训、技术研发咨询等服务平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贯彻落实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精神,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的办学思路。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实施“云端计划”,电子产业成为重庆工业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最稳定的支撑力量,学校整体向产教融合型高校深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重庆高等教育服务重庆支柱产业的层次和水平,满足了电子信息产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学院设立了经济管理咨询与研究中心、财务管理与证券投资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传媒技术开发与研究中心、汽车应用技术研究所和电子应用技术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58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具有很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同时,学校还拥有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软件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汽车制造高级人才培训基地和重庆市机械制造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等11个培训基地,具有较强的技术培训能力。以上数据充分显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
2创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一种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其具体内容包括专业与产业对接、学院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产教融合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在企业技术研发(咨询)、社会培训、应用科技研究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学院办学特色及专业培养目标,主动与重庆多家企业进行合作。2016年,学校产学合作企业达到416个,在合作企业中订单培养的专业达到27个,实现产学合作的专业覆盖率为100%。2016年企业接收顶岗实习毕业生数为5193人,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4174人,录用率为80.38%。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2017年6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重庆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正式成立,实现人才培养政、校、企、所深度融合。学院与知名企业建立园校互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员工培训、顶岗实习和技术研发等合作项目。成立了“重庆信安校企联盟”和“重庆地区通信行业校企联盟”,共建有华为ICT培训认证中心、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长安集团培训与技术服务中心,开办了长安订单班、京东方班、上依红订单班等众多特色班级,通过这种“产学互动、以产促学”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了教学、实践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3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是指高职院校的专业在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培育并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富有个性的专业。高职院校主要通过特色专业来彰显办学理念和思路。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品牌、立校的根基和灵魂。高职院校要积极投身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从而助推区域经济腾飞。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及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专业特色鲜明,形成“立足重庆,面向市场,服务区域,以电子技术提升先进制造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值现代服务业,由数码艺术发展新兴创意产业”的产业专业对接思路。学院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9个,市级重点专业11个,开设有与重庆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的专业53个。同时,学校聘用562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资源库中可用总量达1000余名。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团队培育,现专任教师中有“双师素质”教师590人,校内专业带头人41人,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带头人25人。此外,学校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校级教学团队1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目前,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
4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效
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面向社会首次“服务贡献表”,设置毕业生就业去向、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非学历培训到款额和公益性培训服务6项指标,量化各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反映的社会服务贡献度,按照“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针,排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称号,这是对本校多年来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接重庆支柱产业取得成效的肯定。4.1为重庆两大支柱产业输送了近八成毕业生。《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实施“云端计划”,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国家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产业成为重庆工业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最稳定的支撑力量。学校的专业特色完全契合重庆市的电子制造业、汽车产业两大支柱产业。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调查统计显示,2012届至2015届毕业生在重庆就业的比例分别为68.9%、74.1%、76.3%、79.2%,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信息、通信产业、汽车、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与学校特色专业高度相关。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学校为重庆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助推本地的经济发展。4.2突显电子信息行业性服务特色。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调查统计显示,学校在2015年共有51个专业,共5575名毕业生。其中电子信息大类专业21个,占毕业专业总数的41.18%;制造大类专业11个,占专业总数的21.57%。两大类特色专业占专业总数的62.75%,表明学校特色专业为重庆信息产业和汽车等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3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成果突出。目前,学校设立了经济管理咨询与研究中心、财务管理与证券投资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用技术研究所、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机电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工程机械设备研究所、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传媒技术开发与研究中心、汽车应用技术研究所和电子应用技术研究所共11个研究所,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58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具有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同时,学校还拥有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软件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汽车制造高级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机械制造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等11个培训基地,具有较强的技术培训能力。近年来,学校与长安汽车集团续签5年《重电—长安战略合作协议》,在新员工培训、星级技师培训、订单班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和课程开发,获赠长安发动机、新车捐赠等价值100万元以上设备设施。与华为签订捐赠协议并获赠价值120万余元的通讯实训室,同时签订共建《重电—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协议,进一步完善机电工程中心、应用电子实训中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学校为上依红汽车提供技术咨询和共同解决汽车相关技术问题;为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电子芯片;与重庆宇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生产LED灯;与重庆福欧电子有限公司共同研发LED射灯技术及生产等。学校整合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学校师资优势、专业优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依托两个平台(实训共享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3个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庆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服务3种对象(农村、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开展3项工程(应用技术研发服务、技能培训鉴定、对口支援交流),形成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二三三三”社会服务体系,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服务功能。学院面向全国及重庆市职业院校开展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面向区(县)、市级经信系统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物联网与两化融合专题培训;面向农村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面向长安集团等企业开展了员工培训、新技术培训、星级技师培训等各类培训,培训人次达47879人,学校培训收入达2849.32万元。其中高、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人数有5000余人,培训的员工在企业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企业认可度和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4.4应用科技研究优势明显。学校贯彻落实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制定和修订了学校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文件。根据国家、重庆市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等规定要求,结合学校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咋2016年制定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及收益管理办法(试行)》(重电研[2016]4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试行)》(重电研[2016]7号),修订完善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科研成果配套资助办法(试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科研成果配套资助办法实施细则(试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科研成果促进管理办法》《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科技平台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将国家层面的政策具体贯彻落地实施,规范高效开展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学校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数量与质量均大幅提升。2016年度组织教职工申报重庆市及以上级别的各类纵向研究项目50项,获准立项项目36项,立项率为72%。其中,立项教育部课题1项,立项重庆市科委项目2项,立项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智能流量计物联数据混沌加密研究》《基于故障信号微弱特征提取的汽车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等16项,立项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论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重庆市高校二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研究》等5项,立项重庆市教科院重点项目《基于生成论的高职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探索》等4项,规划项目《大数据时代高职教师角色变革及职业发展研究》《高职“众创空间”建设研究与实践》等6项,立项重庆市社科联课题《重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指标体系研究》等2项,同时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重庆市各级各类纵向课题申报工作。2016年,本部门登记的学校教职工立项《绿色建筑信息化运营技术研究与应用》《颈椎治疗仪控制软件开发》等横向课题8项。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成果奖励及科研绩效考核,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按照学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校接受全校教职工科研成果申报登记,2015年度全校教职工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67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与软件著作权228项,另有9项成果申报著作类成果。据中国知识产权局查询结果,截至2016年12月14日,学校新成功申请专利309件,其中发明公布18件,发明授权5件,实用新型286件,比2015年的194项增加114项,增幅达58.77%。4.5对外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重庆市首批设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目前具有54个工种的鉴定资质,有考评员111人,高级考评员14人,中级考评员97人,全年共开展了4193次鉴定工作。鉴定所作为2016年度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3个试点单位之一,在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执行,保障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努力建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准备年底达标。鉴定所更加重视校企合作,多部门合力促发展。随着劳动密集型岗位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岗位转化,岗位的综合性、复杂化程度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学历证书或单一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难以适应工作需要。鉴定所积极与周边企业(如富士康)进行合作,企业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员工进行技能鉴定;员工根据具体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到鉴定所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一方面让员工提高技能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企业发展,从而实现互利双赢。从2016年开始,鉴定所承接职业资格全国统考大学城考点项目,促进职业鉴定工作发展。2016年上半年,学校承接职业资格全国统考大学城考点项目,成为大学城考区职业资格全国统考考点。2016年5月,鉴定所认真组织并顺利完成了包括秘书、秘书(涉外秘书)、理财规划师、物流师、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人员等9个职业工种、1517人次的全国统考,得到了重庆市技能鉴定中心的认可与好评。2016年11月,7个职业工种的1313人在学校进行职业资格全国统考。此外,鉴定所通过组织职业资格全国统考,不仅加大了鉴定所的宣传力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了提升了鉴定所的影响力,进而推动鉴定所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玲.高职院校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1).
[2]董炯华.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路径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9(8).
[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原则与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1).
作者:陈文 李春燕 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上一篇:公交企业经济管理措施
- 下一篇:区域经济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