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思考
时间:2022-08-24 11:05:08
导语: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策略具有政治性、民族性、民生性、地缘性和社会性等多元复合特质,它深远地影响着当地各族人民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社会发展趋势。
一、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研究背景
贫困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拦路虎”,解决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2013年11月,“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提出,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年1月,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指出: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由此可见,教育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更是我国扶贫的重点区域。“教育精准扶贫”可以界定为: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导下,将教育的“扶智”与“扶志”功能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方式贯注到边疆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活动中来,用以培养、改善和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精准扶贫,实现国家扶贫开发的战略任务,完善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体制与机制,斩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
二、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研究的现状
学术界对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理论上强调民族地区教育与民族社会协调发展的关联性、迫切性与重要性。2.对不同民族地区教育的客观情况及民族社会贫困问题进行了描述与讨论。3.聚焦民族地区中民族教育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内在关联。4.分析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对扶贫所具有的教育—经济—社会逻辑。由此可见,我们能发现国内外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研究较多,但还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这些研究多指向社会总体性的教育精准扶贫,还停留在面上的讨论,而对民族地区尤其是边境民族地区如何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方式、内容及政策等涉及民族地区特殊性的教育精准扶贫该如何实施等问题,尚未见到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二是对民族地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策略的研究,仍停留在现有各类各项民族政策的“普适性”框架之内,未能将提出的“精准”要求贯彻到实际的研究及行动中来。三是从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实际研究内容上来看,诸多研究成果中还存在“两条线”的问题,即要么是从扶贫的角度来谈教育,要么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谈扶贫,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展的具有一定合理解释性、前瞻性、策略性的研究成果明显不足。
三、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研究的思路
(一)探索精准扶贫路径
立足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与贫困实际,在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以“精准”的方式将教育内容、形式通过合适、合理、有利的路径介入到民族地区的实际扶贫工作中来,聚焦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规划的修改和研制上,为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持续支持力。聚焦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研究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这些地区大多为国家及边疆省份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边境和民族贫困问题较为突出与严峻。二是这些地区面临自然人文资源富集与经济科技滞后并存的矛盾。三是通过对这些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研究,既能够促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也能够为全局性的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策略依据。因此,研究思路应是以边疆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贫困现状和人文特点为基础,以他们自然人文资源富集与经济科技滞后并存的矛盾为出发点,探讨这些地区经济、人文、教育三者之间的互动,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时间与空间的视角,探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以何种方式、何种内容、何种路径以及何种策略同攻坚克贫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精准地推动边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系统化解决,同时,建构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经济与人文共生的教育体系,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人的素质提升与民族地区的发展。
(二)创新研究视角
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建构一个全新的、基于边疆民族地区自然人文资源与克服贫困求发展共生的精准教育体系,具体体现为:1.关系的视角。从“系统”和“场”观念出发,将教育置于强调克服贫困问题复杂性与长期性的基础上,强调自然、经济、人文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2.互动的视角。由过去单向作用思维方式转向平行互动思维方式,尊重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的自组织过程,同时强调自然、经济、人文与教育之间的双向、多向互动,以这种多向度的互动来克服贫困问题。3.时空的视角。从边疆民族地区地域空间的独特性出发,梳理边疆民族地区攻坚克贫的历史与现状,建构适宜边疆民族地区特殊需求,有效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教育体系。
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与国家主流教育扶贫工作相比,在内容、结构、形式、表征、政策及路径等方面都具有其内在的独特性。这些新现象同边疆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诉求紧密相关,也为民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深入厘清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定位并剖析其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内扶贫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之间相互关联的内在逻辑联系,对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和谐构建与发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以及筑就边疆安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一,有助于在我国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一盘棋中厘清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重构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关系,从现实中获得在民族地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策略的切实依据。第二,在民族地区的各类精准扶贫形式中,教育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精准扶贫方式,在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塑中具有重要功能,对促进社会团结协助、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第三,有助于反思和总结以往我国教育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强调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战略,既需要开创大扶贫格局,形成全社会扶贫合力,又需要通过扶志和扶智的教育形成脱贫内生力,为边疆民族地区内的少数民族主体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战胜贫困的支持力。第四,对民族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中少数民族主体传统文化重塑,增强民族自信心,巩固边防,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协调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国家向心力。
五、结语
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不仅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而且也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途径”的使命,强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是国家的大战略。教育精准扶贫研究是学界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势在必行。
作者:谢敏 单位: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EB/OL].coc.oeoole.com.cn/n/2015/0122/c64094-26428249.html.
[2]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308(8):156-162.
[3]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解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305(5):157-163.
- 上一篇:陕西精准扶贫教育供给侧探索
-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思维能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