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时间:2022-05-19 03:22:45
导语: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本文对甘肃省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现状以及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甘肃省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能适应甘肃省区域经济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积极探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设立符合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对甘肃省独立院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区域经济
一、甘肃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甘肃省现有5所独立学院,2015年底,甘肃省独立学院在校生已达48,950人,占全省普通高等本科在校生人数的11.13%。按照学科分类,包括2所工科类院校、2所财经类院校和1所师范类院校,共涉及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一级学科、专业数81个,专业布点数(各专业在学校开设数量)达到145个。各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近年来设置了很多具有广阔前景的新专业,这些新增专业主要涉及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经济学类、管理类、艺术类等近40个专业,如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投资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甘肃省5所独立院校中有2所是工科类院校,且甘肃省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影响,高新技术类专业将越发重要,因此工科专业的数量积点较大。2所是财经类院校,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相应也逐渐成为学生选择的热点。专业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布点数从2010年的98个增长到2015年的145个,增幅为47.9%,校均布点数达29个。同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和趋势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灵活增减专业。有些“过热”专业已逐渐被一些院校认识到其相对过剩的现状,开始控制招生数量。
二、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甘肃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的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4119.4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790.32亿元,年增长率为10.5%,保持了两位数的较快发展态势。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6,172元提高到2015年的26,100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从产业结构来看,全省三次产业比重总体呈现出一产稳中略降、二产明显下降、三产快速上升的趋势。在经济发展规律、宏观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共同作用下,甘肃省从2013年开始经济增速与全国同步呈现出放缓趋势,从12%以上的高速增长回落到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增速换挡调整的态势十分明晰,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来看,推动第二、三产业优化升级,仍然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信息知识时代,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取决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高智能的管理策略。因此,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学院的积极配合。
按照“十三五规划”,甘肃省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开发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航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高端专门人才。可见,应用型技术人才仍是甘肃省未来发展的支撑力量。甘肃省独立学院的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基本能适应甘肃省区域经济对此类人才的需求,甘肃省的专业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一些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如: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成为招生量大、就业率较高,成为社会认同度相对较高的专业。2所工科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单位最多的行业为:建筑建材行业、交通运输业、冶金矿产、石油化工、信息产业、机械机电。2所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的特点与学院的办学特色基本吻合,也与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基本适应,但甘肃省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仍存在不少问题。专业设置不均衡体现在专业重复和专业短缺现象并存。一方面,5所院校共涉及81个专业,专业布点数达到145个,可见较多专业重复设置。如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所学院全部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有4所学院开设,导致这些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增加择业困难和风险。另一方面,与甘肃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布点数量较少,如文化产业管理只有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开设,机械电子工程只有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开设,且是2015年新增专业,难以满足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四、实现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的措施
(一)专业设置需以经济发展为依据。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应与甘肃省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出发点,进行合理定位和规划,实现独立学院的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对接。按照甘肃省“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和《甘肃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的指导思想,要着力培养在制造业、金融财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高端专门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应优先考虑与甘肃省经济发展密切的相关专业,为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主管作用,加强对甘肃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和约束力度,适时考虑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和动态性,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滞后性,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尽量避免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灵活掌握设置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建立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动态调整机制,合理布局省内本科高校新增专业,有针对性地设置新增专业,对不能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数进行调整或取缔专业,使甘肃省独立学院的自身专业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建立特色专业。独立学院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设立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体系,依托行业背景优势,立足地方经济,重点发展特色专业,针对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发现行业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度,从而形成一个布局和结构合理、优势和特色明显、规模和数量相匹配的专业框架,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作者:吕芳 刘德光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立峰.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2,7:89~91
[2]胡家秀.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切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07~110
- 上一篇: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实践
- 下一篇: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