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城乡分割心理的研究

时间:2022-11-30 07:58:16

导语:区域经济城乡分割心理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域经济城乡分割心理的研究

随着资本主义的日渐成熟,国际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以致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抓住了时代的主题,并迅速发展,但为中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农民,却被一个中国的现实国情无情地套住了。这便是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为一元、农村为另一元的城乡分隔和差异状态;改革以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特征是城乡差异明显和城乡分隔刚性,而改革以来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特征是城乡差异更加明显化和城乡分隔开始弹性化。)在社会生活上,二元社会影响下的人口心理,也出现了城乡的二元差别,在意识上形成了二元结构。笔者将这种意识形态上的二元形态定义为“心理二元论”。

一、“心理二元论”是一个新的研究

要因素,因此迟迟陷于“怪圈”而无法脱身。农民在心理上存在城乡差异,在社会保障体系上更是深有感触。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参与者,在企业决策的过程中便于大的决策方向有所偏差,对于整个区域经济而言,偏差导致的结果便是整体的方向错乱。对于心理二元论的定义,是在二元制的基础上增添了意识形态的涵义。在思想上将自我或具有心理认同的共同体与自我之外的群体相分离,将自我或具有心理认同的共同体为一元,自我之外的世界为一元,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或共同体的行为进行指导并做出与另外一元的决策心理,定义为心理二元论。心理二元论是一种意识上的对立,虽身处一个整体,却将自我或共同体与之外的世界对立,这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社会共同意识的断裂。乡镇企业面临的瓶颈是什么?这便是意识的断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民与城市人口在社会物质层面上的差异,加剧了心理二元论在经济人心中的发展,致使乡镇企业瓶颈产生,经济整体陷入“怪圈”。

二、资源混合配制——脱离心理二元论

城乡边界从人类心中消除的最好方法便是混合,这种混合不是混乱,是将市场大洗牌,从根本上去除边界。固定资源是无法参与的,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却可以在混合配置中起到关键作用。

1.人员从流动制到固定制

人首先关注的便是生计,工作中的流动制可以减弱城乡之间的差异认同。在一家企业中,将城市人口调配到农村,将农村人口调配到城市。共同的待遇,不同的环境,由企业决定人员的调动,并实施互补政策。长时间的互换流动,消除边界的心理影响。最终,人员决定自身的城乡位置。

2.实行基础设施差异化

基础设施是反应一个地域发展程度的“外貌”,建设基础设施就并非是推进一体化的关键步骤,但是在心理认同上,却可以凸显农村文化特色,彰显农村人的文化底蕴。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追求城市风格,却丢了自己的文化核心。即使是同样的基础设施,但也并未加深城乡人们的心理认同,只是加剧了城市的“高水平”和农村“低能力”的摩擦,深化心理二元论。乡镇企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出现扭曲,整个城乡区域链条也将面临破裂的危险。

作者:王楠单位:浙江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