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和内陆开放经济发展策略

时间:2022-03-01 01:22:00

导语:区域合作和内陆开放经济发展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域合作和内陆开放经济发展策略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时代潮流。如何加强区域合作,加快发展,把重庆打造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重庆区域合作基本格局国内区域合作方面,即西南片区、长江沿线、周边一圈、南北两翼。国际与境外区域合作方面,重点探索了重庆与香港、澳门经济贸易合作,重庆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重庆与北美、欧盟、日本、台湾、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重庆区域合作发展的成果“十五”期间,围绕内地和香港CE以合作共识,形成渝港“9+1”和澳“8+l”经贸合作框架。积极参与川渝黔区域合作。三地在能源交通、经济领域、社会事业、国土资源等方面合作不断加强。渝浙、渝沪、渝闽协作新机制初步形成。长江流域经济联动和西南区域经济互动趋势良好。国内区域合作实际利用内资累计448亿元,比“九五”翻一番。“五”期末,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机制更加完善,重庆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聚集和辐射作用增强,与东部地区和长江沿岸省市间的合作稳步推进,国内知名企业在渝扩大投资,有力地促进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各省区市,尤其是西南六省区市和长江流域中心城市,当年在渝投资总额近300亿元,比2005年增长44%。其中,来自东部投资达240.82亿元、中部14.08亿元、西部43.35亿元。按初步规划,通过区域合作,“十一五”期间重庆引进的内资总量将达1700亿元。

(一)在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的地位不断提高到2006年止,西南六省市办成经济联合协作目超万项,相互投资为3000多亿元。2005年,六省通过经济协调会共引进到位资金364.24亿元。2007年,重庆作为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第21次会议主席方,着力推进交通、能源、旅游等合作重点专题,与西南各方签订经济合作项目1709个,到位资金41.7亿元。

(二)重视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的经济协调重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H”型布局中的西部主要节点,在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川渝合作不断深化川渝合作由来已久,以前基本上是竞争大于合作,区域合作真正实质性地推进是近几年的事情。2007年4月份,川渝成功签署《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共建成渝经济区成为促进川渝合作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标志,也拉开了川渝新一轮战略合作的序幕。

重庆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方面:在区域合作中承接产业转移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产业整体实力仍然较弱,缺乏较强竟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市场准入方面:行政束缚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阻碍了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

(三)合作机制方面:协商协调机制难以形成和落实,地区之间的协调难度很大,区域“一体化程度不高,对内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对外开放进程。

重庆发展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争取重庆在全国经济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重庆的经济实力在西部各省区中属于中等水平,更不能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提并论。只有积极与周边地区展开经济合作,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并借助合作的整体力量取得在金国经济中的话语权。

(二)与时俱进探索发展区域合作的新境界。第一,金额危机孕育发展机遇,通过区域合作促进重庆经济发展。第二,实施有效的区域合作能够减轻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三)先行一步,做好区域合作的规划与准备。区域合作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将其影响降至最低的良策。重庆要先行一步,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待经济形势发展明朗后抢占先机,及时实施区域合作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四)分层次有重点推进区域合作。层次一:在传统的西南一线、长江_线的基础上波浪式推进区域合作。层次二:依托交通线推进区域合作。层次三:跨区域开展经济合作。

(五)注重科学技术引领,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区域的技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中谋发展,在合作中求突破,进而通过科技合作探索和深化区域合作。把握经济发展转型中“&D”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规律,注重通过“研发中心地区间移动”把握区域合作新机遇。

(六)注重依托产业链方式与产业集群方式拓展区域合作新途径。从产业层面来看,要依据重庆的资源察赋、经济基础条件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重点产业,依托产业链方式和产业集群方式推进区域合作。重点发展的产业有:制造业、轻材料、铝合金、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产业等。

(七)注重通过企业的地方分布与整合深化区域合作。密切关注企业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引导企业加入跨国公司全球配套体系,支持跨国公司来渝设立研发机构、地区总部、制造基地和货物分拨中心。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协调发展。通过软件外包服务促进区域合作。

争取“政策性、协调性”办事机构落户重庆,注重通过“完善协调机制”拓展合作。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协调指导下,设立区域合作的协调管理机构、办事机构等,发挥他们对区域合作的引导职能。建议尽快建立以长江上游经济圈区域合作联席会为主体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并争取将区域合作的“政策性、协调性”办事机构落户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