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发展打造经济圈

时间:2022-02-28 04:03:00

导语:错位发展打造经济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错位发展打造经济圈

深圳、惠州是珠三角两个经贸关系紧密的重要海滨城市,深惠两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珠三角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珠三角的总体利益,有利于珠三角形成更紧密的区域经济。我们认为,深惠应以环大亚湾为重点.加强石化工业的分工和协作;以珠江东岸为依托,全面加强互补性产业的合作;以东江为纽带,治理环境切实保护水资源。从而建立珠三角“深惠经济圈’,。

一、“三大合作”理立珠三角深感经济.

(一)以环大亚湾为重点,加强石化工业的分工和协作

中海壳牌石化项目是深圳与惠州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契机。该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规划年生产乙烯80万吨,年产值17亿美元,每年实现利润2亿多美元。按照行内专家的估计,中海壳牌石化项目对下游产品产值的带动非常大,将产生1:50的拉动效应。此外,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不仅仅有巨大的本产业效应,还会产生带动房地产、商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综合效应。

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合资项目.特别是有世界著名企业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背景,该项目虽然落户在惠州,但面向的是全球。即在全球招聘人才、在全球采购原材料、在全球招投标项目、在全球销售产品。受部分化工产品易燃易爆和运输条件的限制,中海壳牌石化项目虽然有“隔墙销售”的产品,但总的来说是面向全球。因此,深圳、惠州受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并不一定“近水楼台先得月”。

深圳、惠州作为互补性非常强的两个城市,作为距离中海壳牌石化项目最近的两个城市,应联手发展石化工业,特别是幸散田化工业。

一是打破行政区划,建立跨区域的石化工业园。深圳与惠州可以将各自资金、土地的优势结合起来,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与深圳龙岗交界处,合作建立石化工业园。二是进行产业链条的分工。石化工业是产业链条较长的工业,包括上、中、下游产品,如果按1:50的产业链条效应,中、下游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深圳和惠州可以各有侧重,相互配合。惠州生产中游和下游产品,深圳生产下游和再下游产品;惠州生产中海壳牌石化项目“隔墙销售”的产品,深圳生产“隔墙销售,,以外的产品。

三是石化服务领域的合作。中海壳牌石化项目除石化主体的巨大投资外,还将带动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业、商业、建材业、酒店业等等多产业的发展。因此,深圳与惠州除石化工业的合作外,还可以围绕石化工业进行相关产业的合作。

(二)以珠江东岸为依托,全面加强互补性产业的合作

深圳与惠州区域经济合作的潜力大,主要是两地产业的互补性强。根据深圳和惠州两地发展需要,并根据两地优势互补的原则,以下方面可以加强合作:

1、旅游。惠州有良好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如西湖、罗浮山、南昆山及优质的海滨沙滩、众多的海岛等;深圳有经营旅游项目的经验和人才,有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深惠两方面资源的结合,可以使深圳的旅游创新有更大的空间挥发,可以使惠州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

2、农副产品。惠州广阔的土地、良好的气候适合发展农副产品;深圳具有经营农副产品的市场、品牌和人才,如布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全国的影响大、知名度高,已形成全国性市场网络。深圳和惠州可以共同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可以利用深圳的品牌在惠州建立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或将深圳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延伸到惠州。

3、外贫出口。惠州既有TCL集团这样年产值近4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又有众多的一般加工贸易企业。深圳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率先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外贸企业多、人才集中。同时,深圳还有名列全球第4位的集装箱港口,有90多条海上国际航线,机场有11条国际航线,具有出口的便利条件。深圳的外贸企业可与惠州的工业企业形成一体化,扩大外贸出口;深圳港可与惠州生产基地建立畅通、快捷、方便的货运通道,使深圳港成为‘。惠州港,’。

4、会展。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惠州非常重视会展业,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惠州国际数码节’,。深圳是会展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每年有几十个国际会展在深圳举行,其中‘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成为国内影响较大的国际性会展。深圳和惠州可以统一规划会展业,将深惠两地建成国内外知名的会展中心。

5、交通网络。随着深惠两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交通流量明显增大,但是,目前连接两地的交通网络存在较多问题,如干线公路布局不完善、公路密度不高、技术水平总体较低、部分干线公路交通拥挤、缺乏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等。为配合中海壳牌石化项目建设,可建设惠州稳山至深圳白沙沿海公路,建设惠州港至深圳盐田港铁路,建设城际轨道交通。

(三)以东江为纽带,治理环境切实保护水资源

深圳与惠州在水资源方面有共同的利益。惠州水资源十分丰富,东江、西枝江横贯境内,是惠州、深圳、东莞、香港等地的主要水源;惠州与深圳共享大亚湾。因此,惠州的水资源保护是珠三角共同的责任。深圳淡水资源稀缺、淡水需求量不断增大,水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但是,东江及支流污染严重,水位逐年下降,惠州水资源现状令人担优。作为东江上中游城市,惠州放弃了一些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并已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水污染,惠州为保护东江水资源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关系到几个城市的东江水资源保护,不能长期由惠州一地承担。

两地政府应协调有关政策,严禁在水资源保护区进行工业开发,对河流两岸污染严重的化工、皮革等工厂坚决搬迁或取缔。并着手建立跨区域的生态保护区,切实维护生态平衡和安全。

二、理立深感经济.是珠三角总体发展韶奥和大抽势

(一)建立深惠经济圈,有利于使珠三角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首先,两地装备制造业合作前景广阔。深惠两地都有进一步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强烈欲望。深圳的产业结构显得比较“轻”,深圳要想继续领先珠三角各城市,必然要实现工业的“适度重型化’,。惠州也有发展重工业的设想,并已走在深圳前面。深圳要成为汽车生产基地,分得汽车生产这杯羹,必然要加强与惠州的合作。

其次,两地JT制造业联手,有利于构建珠三角东部电子信息产业龙头。目前,珠三角东部地区电子工业在生产、销售、出口、效益等各项指标上已占全省的8既以上,深圳已经形成强大的电子产业市场和IT制造业基地,连续成功举办四届高交会,推出中小企业板,建立投资风险机制。惠州有大批企业集团,正在打造“数码石化名城’,,深惠两地的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合作,有利于强化两地在全国IT制造业中的地位。

(二)中海壳牌石化项目给深惠带来进一步合作的双烹机遇

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不仅奠定了惠州百年发展格局.而且还为周边地区尤其是深圳提供了发展重化工业的平台。深圳与惠州海陆相连,尤其是深圳龙岗区,正处在该项目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是,目前深圳的发展空间有限,特区内已无成片的土地可供重化工业项目落户。中海壳牌石化项目落户近邻惠州后,显然有助于深圳改善工业结构,促进深圳竞争力的提升。

惠州在实施“石化名城’,战略中,遇到百年难求的机遇,同时也遇到资金、人才、技术等高高的门槛。而深圳具有资金优势,也有从事幸散田化工的技术和人才。深惠两地合作,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三)深惠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是两地合作的重要前提

珠三角城市群重整,要打破过去的“以邻为壑,防范对手’,的心理,建立“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思路。深惠两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自的优势都很突出。相对来说,惠州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有:

l、资源优势。惠州水资源丰富,广东省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西枝江横贯境内,是供给深圳、香港等地的主要水源。同时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全市陆地面积占珠三角地区的1/4,是深圳的5倍。海域辽阔,拥有海域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惠州旅游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粤东重镇”和“岭南名郡”之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集湖、海、山、泉、瀑布之大全。有足以与杭州媲美的惠州西湖,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罗浮山,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昆山,海滨旅游胜地大亚湾等。

2、大项目优势。惠州发展和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如TCL、德赛、华阳、LG四家企业集团入选广东工业企业50强。去年,TCL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93亿元,成为广东最大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中海壳牌石化项目总投资达43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再加上总投资160亿元的中海1200万吨炼油项目,总投资为36亿元的华德石化160万立方储油罐项目,总投资达85亿元的大亚湾石化项目,共同构成了大亚湾石化区基地。

3、交通优势。惠州市已形成由深水港、航空港、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运以及发达通信系统构成的立体交通和通信网络。惠州港已成为国家一级口岸,年吞吐量近千万吨;两条高速公路从惠州过境,还有两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京九、广梅汕、惠澳铁路在惠州形成枢纽。

相对来说,深圳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是大城市优势。如果从城市的经济规模看,深圳是一个大城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城市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深圳市GDP仅次于广州,名列第二,居于第一梯队,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4位。深圳将在二十年之后建成为国际化城市,成为国际化的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美丽海滨旅游城市和高品位的文化一一生态城市。到时深圳将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是资金、人才和制度创新优势。深圳资金、人才优势明显。2004年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069.24亿元,显示了较强的资金实力。同时,深圳的企业也有很强的投资意愿。

三是产业优势。深圳以高科技和服务业为主,为惠州的基础工业提供物流、研发、金融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惠州市紧邻深圳、东莞和f.‘州,但距离广州市153公里,几乎是惠州距深圳的2倍,与广州的高速公路也才开通.使得广州的产业转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较少辐射到惠州,惠州目前重点承接来自深圳、东莞的产业转移。相比之下,深圳的劣势也十分明显,如工业轻型化、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相对较少等,严重制约了深圳的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深圳的优势恰恰是惠州的弱势;惠州的优势恰恰又是深圳的弱势。惠州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丰富,而深圳最紧缺的就是土地和水资源;惠州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企业所需要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缺乏,而深圳企业引进人才就相对要容易,仅2003年上半年就引进博士100多人。因此,深惠两地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两地目前经济合作的错位发展,在差异中找互补.在互补中寻合作,深惠两地合作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果。

(四)深惠两地民间资本早已相互渗透

深惠两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圳原名宝安县,在成立特区前是惠州的一部分。成立特区后,深圳才从惠州划出,惠州不仅为深圳输送了大量干部,而且还为特区建设提供大量物资支持。同时,两地山水相连、交通便利,有着共同的客家文化背景。特别是近几年来,两地民间资本互相渗透。近两年仅惠州新墟镇就从深圳引进了数亿元资金,正在新墟建厂房的香港上市企业恒昌涂料厂就是刚从深圳迁出的,预计投资过亿元。

在商业方面,深圳人人乐、华润万佳、丽日等3家大型零售商先后在惠州开办大型连锁商场。由于其经营模式先进、服务到位、管理完善、品种齐全,迅速获得惠州市民的认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华润、民润等超市,金海马家具、国美电器城、铭可达电器商场等专卖店也已立足惠州。深圳零售企业入驻惠州,带动了惠州零售业的调整升级,形成了零售业相互竞争、共同繁荣的局面‘在旅游业方面,惠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将惠州打造为滨海生态丽城、文化旅游名城,成为粤港澳地区旅游度假胜地,必须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惠州旅游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8.4亿元,目前已投人约8亿元,其中,来自深圳的旅游投资资金占了相当部分。

三、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强力推动更紧密深慈经济.的形成

市场经济主要由“看不见的手’,引导,同时,市场经济也特别强调“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目前深惠区域经济合作,企业行为多于政府行为,民间合作多于政府合作。在深惠自发行为日趋突出时,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引导,有意识的引导形成深惠经济圈。但是遗憾的是,两地区域经济合作还存在种种问题和障碍。一是两地都有“老大’,思想,惠州曾管辖过深圳,是深圳的“老上级’,,而深圳目前经济实力较强,容易以老大自居;二是两地政府合作意识不够强,都把眼光放在外面,导致重外轻内、舍近求远;三是两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难求互惠互利的平衡点。

(一)形成政府引导、民间为主体的合作机制

两地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全局视角,全方位开展合作:并充分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民间合作的意愿。

第一,两地政府可以仿照粤港、深港及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模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常设合作机构,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两地合作论坛,经常进行信息沟通,形成信息交流平台。两地政府的各个部门也可以设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具体协调解决规划、产业、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两地政府应联手治理市场秩序,如打击跨区域的生猪非法屠宰和贩卖,跨区域的制假贩假等违法行为。目前由于两地没有联手行动,往往是一地打击,违法分子就藏匿另一地。同时,由于两地市场容量、市场价格的差异,地下工厂往往是在一边生产,在另一边出售。

第三,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强两地媒体、中介机构、民间团体等机构的联系,加强相互间的宣传推介,引导企业合作、投资。

第四,加强教育合作,共享两地教育资源,扩大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惠州的招生名额,为两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二)错位发展,合理布局,做好两地产业发展规划

两地产业的过“轻”问题已经引起两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着手解决。惠州近几年正在借中海壳牌石化项目着重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链,同时,在已有西门子汽车音响、普利斯通轮胎等汽车产业的基础上,正在商谈引进汽车发动机项目;深圳近期也想寻求发展精细化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对即将形成的新的产业结构,两地政府应特别强调规划先行,有意识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结构,避免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使两地在发展中共赢。

一是根据产业互补原则,统一安排两地的产业布局,如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等。

二是根据产业合作原则,统一安排产业链条上的分工和协作,如上、中、下游产品生产的分工;第一、二、三产业的分工;生产与销售的分工等等。

三是根据产业升级原则,超前规划两地产业的未来发展和布局,从而在较长战略期内保持两地产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