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决策

时间:2022-11-30 10:17:00

导语:深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决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决策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涵义

区域经济又称中观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自然资源条件类似,经济结构相近或具有互补依赖性的地域,把所具有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自身地域特性的经济运行系统。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处于二者的结合部。区域经济不仅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各经济部门、经济地区及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而且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区域经济具有空间差异性、发展关联性、系统整体性、利益相对独立性特征。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建立在区域经济增长之上的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高度化演进的过程,是从空间角度考察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属于区域经济发展质的内容。既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福利的增进,又包括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收入分配、意识形态和制度等相应调整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含了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动在内的三位一体的有机联系的概念,是区域内外资源配置的结果。区域经济发展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而稳定的增长;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金、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从而保证社会总产出的长期持续和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的组织制度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等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及运行机制;经济运行极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发展相关联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自我调节、自我平衡及自我发展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反应能力、变化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等。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种客观事实。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能激发各区域在发展区域经济中的竞争意识,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意味着区域发展失控,会给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比较明显的积极意义。一定程度的差距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如果区域经济没有差距,表现为一种匀质状态,那么在这种经济状态下的人们都可能产生并沉浸在满足情绪中,缺乏创新热情和发展动力。而当区域经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差距时,发展状态较好的地区通过激励机制和传导机制,对发展状态较差地区就必然产生示范效应和传播效应,形成一种互动。区际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没有差距,便无所谓优势,从而也就无所谓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国际贸易的产生和进行很大程度是因为存在区域间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如果不存在区域差距,东部的相对充足的人力、财力和中西部的丰富资源,就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更不需要建立国内大市场和国内的区域合理分工了。区际差距对于欠发达区域是一种压力。差距的存在迫使欠发达区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积极吸取经济发展状态较好的优势和创新,向发达区域看齐,加快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区际差距,有利于形成一种经济势差,经济发达地区自然产生扩散、传播和渗透效应,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高效地发展。区际差距促使沉淀的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原来封闭和沉淀的生产要素流动起来,流向经济发展条件好和汇报率高的地区,使生产要素在流动中得到了最优的配置,使生产要素的潜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这也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理论。

2、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对宏观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首先区域经济差异过大会诱导区域经济行为利己化,刺激了各区域发展经济的短期行为。最为突出的就是全国各区域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不顾区域的具体情况,大搞“短、平、快”的建设项目,只以当前获利能力的高低来作为选择产业的标准,不顾资源问题、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了一阵阵建设的“热潮”。其结果是造成区域之间产业结构趋同,大搞重复建设,形成了一种“泡沫经济”,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区域利益主体的存在,必然成为区域间各种资源要素流动吸收、利用的障碍,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对全国大市场造成人为因素的分割。

因为各个区域都很关注自身利益的得失,在发展经济时不可避免地采取一系列手段,甚至是违背国家政策的手段去干预与本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一切事务,根本不是从全局的角度来统筹协调,不利于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再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一般表现为发达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对原材料、能源等需求迅速扩大,而不发达地区缓慢的增长又难以保障原材料和能源等的供给迅速增加,供求矛盾加剧了各地区对原材料、能源等的争夺,也导致本已显得严重短缺的原材料、能源长期在流通领域中倒卖,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同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发达地区不仅难以对欠发达地区形成示范效应,区域间的扩散回波效应难以产生,反而造成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金等纷纷流向发达地区,造成经济的恶性循环,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最后,人口的适当流动,可为流入地提供所需的劳动力,也可为流出地提供一定的经济积累,有利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区域经济差异过大会造成人口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的大规模流动,将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压力。落后地区的人口迁出,意味着当地人力资源的流失,对保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是不利的。东部地区大量人口的流入,外来人口的子女的教育成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外来人口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当地社会治安的压力。

三、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仅表现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巨大差距,而且还表现为三大地带内部各省区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以快速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带,其内部各省区之间、新兴工业区和老工业区之间以及各省区内部之间也存在发展差距。由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因而,各具独特的经济潜力和相对优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认为:地区间分工应建立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和促成这种分工的形成;国家对地区的倾斜政策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对重点发展地区的优势产业或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进行倾斜,对其他产业不予倾斜,国家加快条件较好地区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将地区差距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1、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扩大,要求以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通过实施新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要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一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兼顾到各区域的利益,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达到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二是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率先发展起来,但决不能使发展过于失衡。既要把握好抑制区域差距扩大速度与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三是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既应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也应发挥政府的控制作用。四是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间合作。通过专业分工的深化和协调范围的拓展来扩大市场、提高生产和组织效率,是区域间加强合作的目标追求。国家应在政策层面和舆论层面鼓励区域合作

2、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共同富裕制度既确定了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也确定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这样才会建立和谐的社会。

①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将中国打造成世界现代制造业基地。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按照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跨国界的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方式,把部分产业的生产、销售甚至研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潜在市场广阔,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拥有特定的区位优势等特点,中国必将成为第三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中国吸引的外资有80%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中国的现代制造业主要集中布局在这三大地带,来自内地的“民工潮”也主要流向这里,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已经在这三大地带蓬勃兴起。

中央政府应在政策上扶持、舆论上引导及区域上协调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制造业基地的建设,通过强加立法和行政手段,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实现人、财、物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各级政府要转变发展思路,组建政府合作组织,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在合作中求生存,求发展,积极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实现经济共赢。各企业应在产品上升级,提高创新能力上加大投入;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更要重视自有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经过若干年的奋斗,必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区打造成世界现代制造业基地。

②各区域加强合作。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主要的形式是区域之间产业的协调发展。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各自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使之形成各自的经济特色,区域间的互补性和相互需求成为区域之间相互联合的内在经济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作为新技术的开发者需要通过扩大技术市场促进更高层次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以保持其技术的领先地位。新技术群和高技术专业群的研究开发耗资巨大,任何区域单独进行都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广泛的协作。

促进区域之间产业协调发展,不仅要满足各个区域所必需的经济利益,并且在公平的市场上自主地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而且要使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上形成紧密联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