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8 03:41:00
导语: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关键词: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经济竞争力
论文摘要: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能否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强势竞争力,同样离不开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和敢试敢闯的精神。海西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要先行。
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对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政治学角度看,中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行政主导型的国家,即行政首脑成为政治权力中心,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而言居于主导地位。这一制度安排与选择便决定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必然折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能力。
一、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现状与后发优势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提出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地方政府不断加大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力度。寻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路径,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海西经济发展的政策,区域经济已经初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性发展态势。
(一)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现状
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竞争力基本现状表现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加紧推进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了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优势产业。在全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其次.培育了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驰名品牌,如金龙客车、东南汽车、七匹狼、富贵鸟、安踏等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如以软件生产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U370亿元.增长19.8%,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排在全国第二位,超过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仅次于江苏。第三,从2007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看。福建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持续保持第11位,人均GDP保持第9位,接近3000美元大关,年均增长12.2%。根据2008年初《海峡都市报》的报道,福建省2007年财政收入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8%,比1999年312亿元翻两番。第四。福、厦、漳、泉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快于山区经济发展,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二)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的后发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竞争力目前虽然暂时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但从长远观点来看,海峡西岸却蕴涵着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强大的后发优势。
1.区位优势竞争力。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崛起的优越条件。从区位上看,它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台湾海峡西岸,邻近港澳,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道,既有连接台湾、港澳地区的枢纽功能.又具备连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的辐射作用。区位经济发展的纵深地带既可辐射内陆。亦可延伸到台湾,是我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2.资源优势竞争力。资源因素是是发展经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必要的支撑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区域福建省是一个资源和物产相对丰富的省份,构成了经济崛起的雄厚物质基础。一是海洋资源优势。位于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是我国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拥有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陆地海岸线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引进高新技术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二是森林资源优势。福建省林地面积达764.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96%,活立木总蓄量为4.967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具备较好的发展木材加工业、竹产品、山珍产品养殖的基础和条件。三是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我国其他省市相比,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厦门鼓浪屿、武夷山、青云山等29个4A级$u2个5A级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除上述旅游景区之外,还有许多前景广阔的有待开发的景点。
3.招商引资优势竞争力。位于海峡西岸主体区位的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现有旅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侨达1000多万人.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如此,独特的“五缘”优势为海西发展对外贸易、旅游、吸引外资、对台农业合作等经济项目架起了便捷的桥梁,形成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深厚基础。
4.地方政府作用竞争力。近年来,海峡西岸经济
区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逐步消除了一些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制定了一系列富有开拓性和前瞻性的政策举措,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实施以来,海西的投资与创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建设正在形成日臻完善的体系,地方决策机关已经把自己的首要任务定位到制度创新层面上来。研究结果显示(李建平,2009),福建省政府作用竞争力在全国排在第八的位置。显示福建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较强。
二、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打造海西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表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经济竞争通常表现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而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市场引导下。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决策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当今世界。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都不可能离开政府的导航。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法制经济的属性,它需要政府制定规则规范,以确保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和公平竞争,这就必然要求地方政府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把培育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一)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
在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诸要素中,地方经济竞争力来源于地方的资源、技术和制度,而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一定的制度安排会产生相应的技术创新冲动和对资源流入的吸引力。从而决定当地的经济增长,这已为诺斯等人的研究所证实。制度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中居于核心地位,并以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灵魂。与福建省毗邻的浙江省,在“改革开放政策并无特殊、地理区位条件亦非独特、资源资金优势更无多享”的条件下,紧紧抓住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这条主线.顺应市场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经济强省.被誉为中国发展区域经济的典范。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已把浙江温州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非常有利于不同地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经验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推动整个海西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根本目的,旨在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保持良性的相适应状态,因此。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之源,而对于行政组织来说制度甚至比主要领导更重要。通常一个行政组织可以在缺乏最高行政官员的情况下相当正常地运转几个月甚至几年。奥尔森(AlsonMancur)于1996年经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决定国家贫富的主要因素不是包括技术、知识、土地、资金和市场交易型人力资源在内的资源禀赋,而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公共政策以及影响体制与政策质量的公共物品型人力资源。穷国之所以穷,是因为亿万元钞票丢在地上没人捡!“丢在地上的钞票”之所以“捡不来”、“不让捡”或“捡了也白捡”,关键是体制问题。推而论之,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地方政府必须具备及时回应人民诉求和制度创新的能力.加快除旧布新,坚决清除和废止那些不合时宜的有关审批、管制以及人为放大部门职权的行政规章。加快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新规章,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和富商”的环境,走出一条独具海西特色的富民强区之路。公务员之家
(二)地方政府的服务创新
服务型政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审时度势。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定位的政府角色。“服务型政府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本质、政府职能作用和政府管理方式的一种实质性的概括.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科学认识。”曾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探寻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关键是要解决如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它要求地方政府始终不逾地坚持服务创新,强调公民的主体地位,并通过转变职能、政府流程再造和适度干预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和便捷的服务,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当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注重服务实效性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城乡协调发展.要让城乡海西人共享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在近几年加快服务创新的实践中不断进行公共服务创新,大力营造企业创产品名牌、机关创服务名牌和政企互动共赢的良好环境,成为引领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样板。如果说企业需要利用名牌的硬拳头去叩击市场的大门,那么政府部门同样也需要通过创立优质的服务品牌来营造一种全新的、更加文明理性的行政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从经济发达地区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地方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的创新服务越好,区域经济发展就越快,经济竞争力就越强。说到底,地方政府创新服务这个“软生产力”.最终必将转化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三)地方政府的决策创新
无论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服务创新还是管理创新。归根结底表现为决策创新,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的决策创新是其它一切创新的逻辑起点,正如西蒙所言。管理就是决策。没有决策的创新,管理创新必然陷入盲目无序的状态。我国广东、浙江等省之所以率先步入经济强省,是因为他们勇于突破僵化的决策思维定势。因地因时制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非简单地唯上唯书或照搬照抄,率先发展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引进外资.尤其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是上海浦东,上海浦东发展的奇迹就是敢“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在这块热土上,将国人颇有争议的“土地批租”试验成功.房地产市场发育起来了;以股份制的方式,从一块空地开始,将“东方明珠”捧了出来,成为浦东的标志;把张江技术园区构建起来,志在成为中国的硅谷;开门引进了140余家跨国公司和外国银行。浦东日益强大的GDP令人惊异。国外学者汉斯.翰德瑞斯克对中国部分省进行考察后指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省(如上海、江苏、浙江)能够增强他们的地位,因为它们已经在经济和政治上适应了中央不再划定具体的经济活动的新环境。可以说,没有地方政府的决策创新,就没有长三角、珠三角今天的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具有明显的区位和比较优势。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地方政府,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必须要在转变职能上求突破,在发展和决策理念上求创新。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求实效.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求特色,在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求优质。直面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目标,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当前,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大管理创新力度,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在涉及海西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上要善于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集中民智为海西发展献计献策,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共谋福祉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示范经济区。
- 上一篇:失业保险的发展演变论文
- 下一篇: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