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论文
时间:2022-07-31 08:43:00
导语:提高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键词:城市群区域创新科技资源产业集群创新意识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是区域竞争力的源泉,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但城市群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政府在实际政策制定中要注重增强政府的创新意识、增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改善创新环境、鼓励产业创新、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之间的互动等五个关键因素。
区域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区域竞争力的支撑,而区域创新是区域竞争力的源泉,又是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因素。城市群作为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区域竞争力不断跃升,但是其区域创新能力依然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居于全国中下等水平,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政府只有采取适当的政策进行引导,才可以提高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带动河南经济的飞速发展,充当中部崛起的主力军。
一、城市群创新能力现状
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河南区域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全国中下等水平,影响综合排名的5个要素能力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管理能力及创新绩效等5个部分2008年的排名分别为23、25、17、19和16名。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2008年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处于第2O位,比上年提升了1位。这主要归功于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提高,这两项分别上升3位和4位,具体来讲,知识创造上升2位,主要是由于专利申请及批准量大幅度下降,但是与上年度相比科研论文量有大幅度增加,这与河南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直接相关;而知识获取能力是在2008年度惟一一个所有三级指标为正增长的指标,其中技术转移综合指标上升5位,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技术产业化能力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下降了一位,但其三级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2008年这一年企业创新能力水平不高,但是从总排名来看,河南省的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比其他所有指标都要靠前;区域创新水平下降幅度比较大,说明河南省必须提高整体创业环境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扎根中部,为河南省区域创新做贡献。创新绩效是该年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指标,其原因是河南省居民收入水平综合指标的提高。
总而言之,河南省创新能力相对较低,在全国处于中等偏后的水平。相比2007年而言,河南省的创新能力有所下降。但是相对来说,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比较好。
二、制约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
城市群区域创新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说,创新能力不强,还存在资源分散、人才匮乏等问题,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还比较大,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崛起的需要。制约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创新提高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创新资源普遍短缺,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水平低。企业的科技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一障碍是缺少技术创新人才。除三资企业、少数高科技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外,大多数大型企业缺乏高学历人才和技术骨干,缺乏学术和创新带头人。截止到2006年底,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08765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企业专职研发人员共有13343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0.12%,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人员占0.04%,不但比例低于发达地区,而且掌握当代技术前沿的高技术人才更为缺乏。第二障碍是技术创新资金短缺。河南省2006年R&D投人为84.6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64%,远远低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距甚远。发明专利数量少,2006年全省申请专利11538件,占全国申请专利的比例不到2%,与河南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二是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率不高。目前大型企业技术开发、改造和引进项目总量不算少,但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十五”期间,企事业单位委托河南省高校研究项目586项,仅占当年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数的15%左右,同期河南省高校技术转让收入仅为1000多万元,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3%,低于全国和中部六省的平均水平。
三是许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观念没有真正转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轨道上来。目前省内许多企业普遍缺少科学严谨的市场调研,只重视技术上的可行性,重视技术开发和研制工作,而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营销工作普遍薄弱。在技术创新资源的组织利用上搞“小而全”而不利于利用社会资源和已有的技术成果,其结果出现了低水平、小规模的重复开发问题,技术开发项目和成果不少,但科技含量和效益普遍较低。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上是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从体制上说,许多体制没有理顺,还不够完善,形成对技术创新的障碍。技术创新主体还没有真正从过去的“科研院所主导型”转变为“企业主导型”,在客观上形成了技术创新主体的错位。从机制上看,中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主体还没有更充分地感受到市场的压力,还可在旧体制影响中得以生存,致使技术创新缺乏市场激励,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严重不足。
三、提高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考
(一)改变政府形象,增强政府的创新意识
政府在区域创新环境和系统建设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建立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与措施,更重要的是区域创新软环境的营造。应搞好金融、法律、会计、人才等中介机构的建设,为区域内各创新主体提供广泛的规范化的服务,以及良好的冲突解决和协调机制。另外,区域良好的竞争和合作氛围,对冒险失败的宽容态度,有利于新企业的衍生和创新的不断涌现,这需要政府在人员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等方面做出持续不懈的努力。因此政府必须对区域形象的塑造和建设方面给予应有的重视,利用优势去塑造区域形象,有意识地宣传自己。
(二)增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城市群必须顺应改革潮流,将科教机构推向市场,建立其竞争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并积极鼓励引导民间企业、组织和个人投资科研机构,创新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形式,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根据已有的科研基础及领先领域,在某些学科上首先取得突破。
(三)改善创新环境,形成企业集群
创新是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时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一个具有创新活动的区域,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创业环境的地区。良好的创业环境应包括商业及技术等各类人才的易得性、充足的资金供应、良好的法治环境、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等。当原有企业竞争激烈,新的企业又不断产生,就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区域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及创新能力,而众多企业在一个区域内的集聚本身具有自我强化能力。因此,政府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地方优惠政策,以吸纳优秀企业扎根城市群,形成良好循环和回波效应。公务员之家:
(四)创新的产业选择
市场既需要高技术的产品,也需要低技术的产品;高新技术包含低技术工艺过程,低技术产品可能包含有高技术工艺过程;企业不仅要技术创新,还要在组织、金融、财务、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增强自身竞争力。不同区域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文化环境不同,因此创新战略应有不同特色,不能一窝蜂地发展所谓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河南省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加大。但是整体来讲传统产业还是占绝对优势,新型产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城市群还未真正形成气候,地区之间产业结构雷同,产业活动“小而全”,未能很好地形成大、中、小企业之间合理的产业分工链,产品质量不高,通过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企业少,主营产品等级低,产品更新换代慢。在地方保护主义等一些因素影响下,甚至存在以劣充优,以杂牌冒名牌的现象;设备陈旧、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存在污染的企业比例比较大,不少企业属于国家整顿甚至被关闭的现象。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适当节约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大量投入,切忌跟风,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省下大量资金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五)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之间的互动
区域内科技资源、企业和政府三大创新要素应该加强交流和合作,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通过整合科技力量,挖掘现有潜力,形成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市场中介组织、各级政府之间,以创新为总体目标的协同互动和交流渗透的网络。良好的创新网络存在,使企业能更有效地进行创新,从而保证整个区域持续的创新活力。
综上所述,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政府在实际操作中要把握以下五个关键因素:注重对科技的投入和合理资源配置科技资源,真正做到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区域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关键;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加快知识创新系统;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地区经济业绩突出,成为本地创新的巨大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