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重组实现产业升级论文
时间:2022-05-26 05:22:00
导语:部门重组实现产业升级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一般过程;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一般特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也具有其客观规律性、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方向是不断地向高度化发展的、西方经济学家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作过许多实证分析、产业价值链升级、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有层次地进行、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向国外转移、装备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的多样化和区位上的集中化、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纵向整合、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产业升级的外部条件、自主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信息化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通过其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趋势。在装备制造业国际转移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具体形式,是通过自主创新、信息化、产业集群、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表现出来的。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规律的作用下,装备制造业中各产业部门进行重组和创新,在比例关系上发生变化,新兴产业进入,衰落产业退出,进而实现产业升级。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规律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也具有其客观规律性。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是指装备制造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其实质是装备制造业由低技术水平和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状态的转变,它是资源在装备制造业各产业之间以及相同产业的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产品之间流动的结果。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向前演进的,同时也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产业竞争力增强的过程。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规律的作用下,装备制造业中各产业部门进行重组和创新,在比例关系上发生变化,新兴产业进入,衰落产业退出,进而实现产业升级。
一、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一般过程
(一)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方向是不断地向高度化发展的
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根据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大体上包含三个阶段:重工业化阶段,即重型制造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占整个制造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比例不断上升;高度加工化阶段,即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也就是从以原材料为重心的装备制造业向以加工组装为重心的装备制造业转变;技术知识密集化阶段,即装备制造业部门采用愈来愈复杂的高级技术和工艺,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高技术尖端产业的兴起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西方经济学家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作过许多实证分析,但是这些分析依据的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数据。我国有关专家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12个国家的制造业结构状况进行分析,充分论述了制造业的重化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发展趋势,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因为大多数国家的重型制造业比重均高于轻型制造业比重,因而装备制造业就必然存在着重化工业化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重化工业化规律作用的影响下,制定和运用产业政策来推动重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这样,使重型制造业在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实行进口替展战略的国家中,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另一些发展中国家相对较低的重型制造业比重,则主要是由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作用的结果。重化工业化进程是有一定限度的,当重型制造业比重达到70%左右时,就会出现一种稳定的状态。
然而,即使发展中国家的重型制造业比重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看,重型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还是要低于其在发达国家所起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重型制造业发展模式有所不同。通常而言,发达国家重型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来推动的,重型制造业与轻型制造业、服务业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效应,所以重型制造业的增长能够促进收入的增加和需求的扩大。而发展中国家重型制造业的增长,却主要是通过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来推动的,重型制造业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相对较弱,其投入产出过程也主要是在部门内部完成的。
在重型制造业中,加工组装型制造业如运输设备、金属制品等行业,它们的收入弹性大,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快,技术含量也比较高。这类加工组装型制造业,在中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内部的比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是在这两种国家之间,加工组装型制造业的比重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且,中低收入国家大大低于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所以,在装备制造业结构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加工组装型制造业的比重上,而在重型制造业比重方面的差别,却不十分明显。这就说明,在重化工业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完成以原材料制造业为中心的阶段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完成以加工组装型制造业为中心的高加工度化阶段,就很不容易了。原因就是发展中国家在重化工业化的前一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资本短缺,而在后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则是资本和技术的双重约束。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资本问题比技术问题更容易解决。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长期的技术创新,在技术积累达到较高的水平时,技术密集型的加工组装型制造业方可能有较大发展。
(二)产业价值链升级
在现代国际分工条件下,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还表现在产业价值链升级上。产业价值链是指将一项产品或服务从提出概念与设计,经过不同阶段的加工,制成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直到消费者使用后的最终处置的整个过程。以往国际分工的边界是产业,而现代国际分工的边界则以价值链为基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将视角延伸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框架当中。国际制造业分工逐渐从以不同产业为边界转向以同一产业或产品价值链不同的增值环节为边界,从以国家为主体向以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为主体转移。处于上游的是拥有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处于下游的是作为廉价劳动力、厂房和土地提供方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体现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利用并整合全球资源的分工与协作体系跨国公司依靠自身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优势,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构筑起符合其利益的生产体系,将设计、研发和销售等环节紧紧地掌控在自己手里,将利润率低的加工组装等环节推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全球价值链为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的全球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其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路径,这就是从简单的加工组装或低技术含量的“三来一补”开始,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积累管理技能和营销经验,以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实现从加工组装为主要方式的产业链低端向提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供应商转移,逐步从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跨越。
价值链升级由低级到高级有四种方式: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和价值链条升级。工艺流程升级是通过多价值链条中某些环节的生产加工体系进行重组或采用新技术提升工艺流程的效益,由此达到超越竞争对手的日的;产品升级是通过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的质量、规格,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品种,以达到超越竞争对手的日的;产业功能升级是指通过重新组合价值链中的环节从而获得高附加值,获取竞争优势;价值链条升级是从一产业链条转换到另外一条产业链条的升级方式。
(三)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有层次地进行
第一层次是产出总量不断增长,但最终在全部产出中占有相对稳定的比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工业产品收入弹性处于有利地位,同时,国民收入中用于投资的部分不断增加,从而拉动并推动着工业主要是制造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产业技术进步,产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产业占有的劳动和资本量在要素市场上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从而导致产出稳定在一定比例关系上。
第二层次是产出结构不断升级,重型产业占居主导地位。一般地说,在工业化经济中期前后,重型化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层次是产品加工度不断深化,产业发展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以原材料为依托向加工、组装为重心的方向即高加工度化发展的。加工组装业发展速度高于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业,整个产业增长对原材料进而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逐渐下降。
二、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一般特征
(一)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向国外转移
首先是在不同国家生产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国家之间及国内有差异的市场需求。如日本把汽车业延伸到美国,在拓展美国汽车市场的同时,又争夺了其他欧美国家在美国的市场。其次是在龙头企业规模扩大到规模经济边界前,将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如世界500强制造业企业在东南亚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最后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根据产品技术特征和要素配置,分别由不同国家生产。如美国本土主要生产和出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计算机、生物、新材料等产品,而将家电、钢铁、汽车等成熟期产品主要转移到欧洲,将纺织品、半导体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二)装备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的多样化和区位上的集中化
装备制造业并非全部集中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它是在产业扩张、成本配置和市场供求等多种力量驱使下进行转移和调整的,这就是区域分布的多样化;而装备制造业的区域分布却不是连续性的,它是以点集状态出现的,这就是区位集中化。点集状态是指在一定区域的制造企业相对集中形态。目前这方面的主要趋势,一是对市场需求依赖性增强,二是对自然资源依赖性相对缩小,三是对劳动力的需求多样化,四是区位集中到一定程度又趋向分散。主要原因在于:高度集中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成本上涨;大企业出于资产专用性等方面考虑,往往选择区域外投资建厂。
(三)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纵向整合
一般地说,装备制造业企业很少有采用渐进积累的方式实现其规模发展的,纵向整合是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张的主要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装备制造业企业如果发现其内部实现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管理、生产、营销过程比分包给一系列独立实体有更大优越性时,往往采取纵向整合的方式,使相关资源和过程内部化。
三、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
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其总量增长、产出结构升级、产品加工度深化和产业组织结构的演进等,都是在产业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共同驱使下实现的。
(一)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
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最基本的内在动力。例如为适应电力的出现而进行的设备更新导致电力设施和电力机械产业的产生;由于电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汽车、飞机等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要素供给。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供求关系不同程度地影响产业变化。在劳动力紧张、成本提高的情况下,装备制造业就必然向资本密集化的方向发展。
3需求变化。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衣食住行新的追求引发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对高档住宅和轿车需求量的增大,使装备制造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产业升级的外部条件
1国民收入分配和财税金融政策的变化。例如实施高积累的政策,就会引发生产性需求的扩大,促使产业向重工业化发展。
2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二战后,日本正是在制造业优先发展战略下,推动了电子和汽车业迅速发展,使得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强国。
3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例如一国的生产要素具有比较优势,密集使用丰富而价廉的生产要素,就会获得成本优势,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和国际贸易。㈨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在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中,技术进步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中起主导作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强弱紧密相关。由于技术在各产业所占的份额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相对应的有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劳动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装备制造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充分体现了技术进步推动产业不断高级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技术关联是产业关联的核心因素。若干密切关联的产业部门之间,技术水平往往是非均衡的。如果某一产业部门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了该部门的生产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则会诱导其他部门的技术创新,否则后者将会成为整个产业链条的瓶颈,而这种瓶颈一旦得以解决,就会产生更新的瓶颈和更新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诱导机制和产业部门的关联机制,共同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装备制造业国际转移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具体形式,是通过自主创新、信息化、产业集群、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表现出来的。
(一)自主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
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建立在知识与技术基础上,是随着自主创新而不断变化的演进过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创新三种形式的自主创新,是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1通过催生新行业、削减旧行业,来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开发的新产品经过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最后被更新的产品代替。如果这种替生在不同产业部门,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催生新的行业。
2自主创新通过提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来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提高了生产工具的使用效能,使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传统装备制造业得到改造,促进了原有行业部门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也使其产业链中上下游产业的生产设备在技术上得以提升,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协作生产。
3通过改变生产要素配置,直接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生产要素在装备制造业内部各个行业之间的配置是不均匀的,当某行业的自主创新带来新的需求时,就会引起生产要素向该行业流入,促进该产业的成长和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同时,当某行业的自主创新带来生产效率提高时,也必然会导致不同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效率发生相对变化,引起生产要素流入劳动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加速该产业的成长过程,促进整个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4通过新技术以及新技术的渗透,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一是信息技术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最为深刻的新技术,它改变了装备制造业内部各个行业的生产技术结构和生产工艺过程,使各个行业的技术、知识、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进行重新组合,知识和信息型智力劳动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二是新技术渗透到传统装备制造业,使一部分传统装备制造业得以改造、提升,成为高技术行业,如通讯设备制造业、集成电路制造业和数控机床制造业等。三是新技术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使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了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
5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带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演进离不开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而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是建立在具有高素质劳动者基础之上的。新技术的开发离不开创新型人才,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有相应素质的人去驾驭。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保证,高素质的劳动者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二)信息化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
1促进装备制造业产品研制及创新。装备制造业通过产品数字化建模、数字样机、优化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和工具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集成,通过改变传统的产品设计、优化、分析、仿真以及数据管理等方法,建立面向产品研制的数字化集成环境,实现产品设计数据、技术状态、工程变更及研制过程的集成管理和状态控制,提高产品的研制创新能力。
2促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装备制造业以企业资源、供应链以及客户关系等管理为支撑,通过建立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一方面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变革和创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解决协作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等问题。
3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装备制造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不仅可以拓展发展空间,而且能够占领高端市场并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4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发展和区域协作。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中不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提高企业间的信息、资金、物流的流动率,增强企业间的业务协同能力,从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此外,信息化对支撑和促进区域企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产业聚集优势,提升区域协作的整体竞争能力,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极大的辐射性、创新性、渗透性和倍增性,因而能够增加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分化和替代。通过信息化带动结构调整,促使装备制造业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质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约型增长。
(三)产业集群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
装备制造业集群可以按照产业集群成员之间的联结模式,分为以价值链分工为主导产业集群和以市场竞争互补为主导产业集群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以价值链分工为主导、大企业为核心、垂直形态的产业集群,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在以价值链分工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中,大企业通常作为总装企业,中小企业则作为供应商分散其周围,这些处于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在技术能力上是存在差异的,大企业相对于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来说,处于技术能力优势地位。
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能力差异现象,会对集群技术能力总体水平产生较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技术能力差异的存在,意味着集群技术能力水平不能以某些优势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能力为表征,而是对后者的折扣。某个生产单元的技术能力相对不足,往往造成整个系统产出效益的显著降低,无疑将削弱集群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成员之间的集体学习,核心企业能够带动各级供应商技术能力的提高,推动集群的结构升级,
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阶段上看,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集群内中小企业数量较少,缺乏足够的配套能力,核心企业只能采取一体化生产或从区域外购买零部件的方式,势必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产品缺乏竞争力,这样,核心企业有动力培育本地化的供应网络,以降低生产成本。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中级阶段,通过一些技术学习途径,如人员之间的非正式交流和流动,核心企业的技术可以外溢到中小企业之中。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核心企业的业务外包,通过学习技术而掌握核心企业对配套零部件的技术要求,通过引进技术、设备、人才等方式,逐渐具备为核心企业配套的技术能力。当产业集群发展到高级阶段时,通过中小企业的配套支持,核心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为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而随着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产业关联的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进一步成长,一部分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中小企业将具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集群内的创新互动,集群整体的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产品结构实现升级。
2以竞争互补为主导的水平形态产业集群,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在以竞争互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技术能力差异主要体现在处于价值链同一环节的企业之间,核心企业由于较中小企业拥有更多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因而拥有实力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应地,其产品也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高的高端产品领域。产业集群是一种有助于技术扩散的经济组织形式,核心企业的技术通过集群内部人员之间的流动、非正式交流及企业衍生等技术学习途径外溢到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中,从而产生拉动效应,拉动整个产业集群技术能力的普遍提高。
由于拉动效应,中小企业通过模仿和集成创新,技术能力得到增强,实现产品结构升级,由低端产品领域逐步向中高端领域进逼,并依靠生产成本低、销售方式灵活的优势,正面地与核心大企业展开竞争,从而对其产生挤压效应。这种挤压效应促使核心企业努力增强其竞争力,以维护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其中主要的途径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不是与区内其他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而是开拓更高技术壁垒的市场领域。在新的市场里,已经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资本积累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在核心企业之后跟进学习,核心企业在中低端产品市场的退出,也促进了中小企业去填补核心企业遗留的市场空间,使中小企业的技术能力不断增强。
这种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拉动效应和中小企业对核心企业的挤压效应之间的交互作用,推动了整个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
1国际贸易推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国际贸易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弥补比较劣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的升级。国际贸易所导致的装备制造生产的专业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大大促进自身优势产业的发展。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可以发挥自己的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国外生产要素的进口,可以克服要素瓶颈,使本国或本地区装备制造业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通过短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增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随着本国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变动,产业结构也不断趋于高级化。同时,通过出口导向战略,依托制成品出口阶梯的递进,也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2国际投资推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一是技术转让和扩散。作为产业升级的决定性因素,外资的技术转让和扩散是其产业带动效应的核心,存在着外资流入-技术溢出-产业升级的运行机制。二是产业前后向关联作用。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作用大小取决于外资项目的产业关联系数高低。一般来说,外资项目产业关联系数高,同东道国企业建立供应关系的可能性越大,产业带动效应越明显。三是示范与竞争效应。主要表现在当地企业通过效仿提高其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更有效地使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从而加速企业技术改造,促进竞争力提高,使东道国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寻求更有效的新技术,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在外资集中的区域,因收入提高和消费示范效应,一定程度上引起需求结构的变化,这种需求拉动效应会推动产业的升级。
3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相互结合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两者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非是相互孤立的,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作用更为显著。国际贸易规模发展得愈快,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也就愈大,利用外部资本的实际能力也就愈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在很多场合能够对后者的出口增长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进而带动加快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精品范文
10部门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