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区域经济结构重建论文
时间:2022-05-15 05:06:00
导语:信息技术促进区域经济结构重建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性;不同信息化水平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结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发达国家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计划、信息化还会促进政府、企业等的体制改革、信息化的内涵基本上可以包括两个方面、河北的信息化水平指数低于全国信息化水平指数25.89、经济主体掌握的初始信息是有限的、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龙头,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信息化和软件产业的共生关系更为明显、信息化加快了区域内知识积累的速度,增强了报酬递增的强度、信息化和区域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化是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信息化会促进政府、企业等的体制改革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以河北省为例,简述了区域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区域内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重建。
论文关键词:区域信息化区域经济差异性
发轫于20世纪中期的信息技术革命以无比强劲的冲击力、扩散力和渗透力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改变了世界。发达国家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计划。信息化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但信息化具有区域性,而经济也同样具有区域性。区域经济是一种地理经济,也是一种传统特色经济。信息化能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全面进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信息化加快了区域内知识积累的速度,增强了报酬递增的强度,信息化还会促进政府、企业等的体制改革,减少交易成本,为经济发展营造创新空间。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何把区域经济发展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区域的传统特色经济,以工业化和传统经济来促进和支撑信息化,使区域经济发展与信息化互为依托,融为一体,整体推进,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文章以河北省为例,简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信息化过程的关系。
1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性
信息化的内涵基本上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前者是信息化的基础,后者是信息化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一个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水平会促进本地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会为本地的信息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促进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
由于中国各地区在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开放程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如秦皇岛、唐山、石家庄、张家口、廊坊、衡水、邯郸等代表河北东、中、西部在信息资源获取、掌握及运用信息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已经拉开,形成了“数字鸿沟”。整体上,河北的信息化水平指数低于全国信息化水平指数25.89,而衡水、张家口等市的信息化水平指数低于河北信息化水平指数。总体上,河北东部城市信息化水平高于中部城市信息化水平,中部城市信息化水平高于西部城市,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信息化水平相差很大,中西部城市在信息化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中西部城市信息化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西部城市社会信息意识弱,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被社会所认识;二是信息化人才相对缺乏,教育体制落后,信息处理和加工水平低下,很难成为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力量;三是中西部城市经济基础薄弱,财力不足,信息化所需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及装备滞后,信息市场发育缓慢;四是管理体制落后,部门间、地区间、企业间相互分割,存在严重的分散、浪费、重复建设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2不同信息化水平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著名经济学家K•阿罗认为,经济主体掌握的初始信息是有限的,是不完全信息,因而其行为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可以分析的,信息的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人们可以花费人力及财力来改变经济领域以及社会生活其他方面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种改变恰好是信息的获得。不确定性具有经济成本,因而不确定性的减少就是一项收益。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一个区域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提供了便利,而这种信息资源的获得减少了不确定性,从而获得了收益。所以,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舞台。研究资料显示,河北省各城市的人均GDP值与信息化水平指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反之亦然。区域信息化水平对区域人均GDP有显著性影响,区域信息化程度的差异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3区域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
结合河北省当前的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发展策略,由于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缩小河北东部城市与中西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实现经济“趋同”,就要求中西部城市必须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龙头,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这不但表现在信息产业本身,还表现在信息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比如其对机电一体化的带动作用就很突出,并且,机电一体化是很多行业的基础,其本身的发展又将进一步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产生乘数效应,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第二,信息化和软件产业的共生关系更为明显。软件产业的发展更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的具体表现和潜力所在。制造有形产品的整个环节包括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当企业扩大到一定规模后,企业将进入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因此制造有形产品的企业平均成本呈“U”型。然而,软件产品属于无形产品,其研发成果就是开发出第一套产品,而生产过程实际上是简单的复制过程,成本低到忽略不计。软件企业的规模是指营销规模。而营销成本和售后服务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这使软件企业平均成本呈“L”型曲线。软件企业的销售规模受市场容量制约。本地的信息化进程将能为本地的软件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并把市场空间拓展到周边地区,从而达到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信息化加快了区域内知识积累的速度,增强了报酬递增的强度,加速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根本,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根本是知识的积累。因此,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和区域内知识积累的速度成正比的。而从知识积累的过程来看,一般要经历会意知识向清晰知识的转化,然后再对清晰知识进行整合,得出新的知识体系,这正是通过信息化构建知识库的本质所在。
第四,信息化和区域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区域的信息化从来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针对本地区的特色经济、产业结构特征来进行的,比如以唐山市制造业为龙头产业的地区,其信息化应该以制造业的信息化为重点;以秦皇岛市旅游产业为龙头产业的地区,应该重点加强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总之,各区域发展软件产业和信息化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软件产业,体现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化。
第五,信息化是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是知识经济的具体表现,因此,区域信息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这一关系可以利用某一区域的人均GDP和信息化指数的关系反映出来。与此同时,上述关系还能反映出区域经济的结构,比如有些城市的私有经济所占比重很大,经济总量也很大,人均GDP较高,但是,目前的私营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有些偏差。相反,在一些国有企业占主导的城市,人均GDP相对较低,信息化指数却相对较高。
第六,信息化会促进政府、企业等的体制改革,减少交易成本,为经济发展营造创新空间。在企业层面上,信息技术的采用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发生质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信息化可以消除时间和空间障碍,实现实时监控、集中监控;另一方面表现为把不同职能间的自我约束转化为由信息技术进行强制约束,这种集“集权+分权+自律”的管理体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环境。在政府层面上,信息化对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监管力度、减少腐败现象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邯郸市等地的信息化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4结论
总之,在拓展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方面的根本任务是要加速对企业研发、生产、营销和管理四个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实现对四个环节的创新。实践证明,推进深化区域经济与信息化工程,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领导重视,成立专门工作班子;二是企业要选择适用性强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三是要长抓不懈;四是要建立考核评估、推动机制;五是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信息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信息化进程中,只有认真分析本地的经济特点、龙头产业以及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抓住问题的要害,制定出符合本地经济发展条件的信息化规划,才能在信息化浪潮中,抓住机遇,直面挑战。针对河北省自2007年实施区域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工程以来取得的成绩,文章认为,接下来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唐山、秦皇岛、廊坊、邯郸、石家庄等城市推进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使该相关区域的经济大发展,同时要把区域信息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和途径,坚持走政府引导与市场结合的道路,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要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但硬件要上去,更重要的是软件和人才要上去;要坚持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全面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曲维枝.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四大方面.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9-16
2.国务院.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3.余明勤.区域经济利益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 上一篇:机关党建工作汇报
- 下一篇:保障教师利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论文
精品范文
3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