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次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时间:2022-01-25 09:56:00

导语:南亚次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南亚次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一、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概况

近年来,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outhAsianAssociationforRegionalCooperation)推动下,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深入发展。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于1985年正式成立,是南亚国家为加强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内的相互合作而成立的一个非政治性集团组织。南盟包括不丹、孟加拉国、印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八国。

南盟鼓励成员国开展次区域合作。1997年4月,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四国宣布成立次区域合作组织,定名为“南亚增长四角”(TheSouthAsianGrowthQuadrngle)。该组织旨在加强四国在经济领域中的合作,如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运输、通讯、能源等特定项目,以推动本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尽管一些国家的政局尚待稳定,但是南亚区域合作正稳步发展,南盟取得的最大合作成果是《南亚特惠贸易安排协定》(SAP-TA)的签署和实施。目前,所有南盟成员国均批准了《南亚自由贸易区协定》,并准备建立南亚关税同盟和南亚经济联盟。随着简化签证手续和降低关税措施逐步落实,南亚地区人员、商品流动规模正在扩大。各成员国已共同降低了近3000种商品的关税。

此外,南盟各国还在根除贫困、农业、旅游、交通通讯、教育卫生、环境气象、文化体育、反和反恐怖、妇女儿童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并就粮食安全、反和反恐怖问题签署了合作文件。南盟十分重视扶贫问题,在2005年11月召开的第13届南盟首脑会议上,南盟宣布2006年至2015年为“南盟减轻贫困十年”,并采取一系列减贫措施。

二、南亚次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南亚共有八个国家,其中阿富汗、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其余五国都属于最不发达国家。

近年来,南亚地区经济年均增幅达6%,贫困率不断下降,但是贫困问题仍然严重。南亚八国总人口达15亿,占全球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大约有5亿贫困人口。南亚经济总量比较小,2008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计为1.5314万亿美元,仅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5%。

据世界银行测算,2009年该地区增长率预计将下降至3.7%。另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9年报告显示,因国际经济不景气和食品、燃油价格上涨,南亚地区遭受饥饿的人口比两年前多出1亿,从而使该地区饥饿人口增至4亿。有数据显示,引领本地区增长的印度的发展势头正在削弱,而依靠旅游、出口、劳务输出的其他经济体也由于海外市场萎缩而走向低迷。为应对经济和金融危机,目前南亚各国正采取各种货币和财政政策措施,以刺激对基础设施投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扩大现有保障网络覆盖范围,为贫困人口提供保障。

三、南亚次区域各国工业发展概况

总体而言,南亚次区域各国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化水平比较低。除印度和巴基斯坦外,各国工业基础薄弱、产品单一,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低,基本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但是各国有各国的产业特色。下面简单介绍各国的工业发展情况。

(一)中等收入国家的工业发展概况

1印度。自1947年独立到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印度实行的是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并存的混合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政府对经济计划的主导作用,强调通过“进口替代”实现工业化,重视发展国有企业和重工业,限制私有企业,排斥外资。1991年印度爆发国际收支危机,政府被追实施经济改革,推出了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为特色的新经济政策,即放松对私有经济发展的限制,加快国有经济改革,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实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工业发展情况: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其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和航空等。近年来,印度政府以信息技术和服务业为主,重视发展知识经济。

2巴基斯坦。政府鼓励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同时关注落后地区的发展,在偏远地区新建工业享受五年免税期。鼓励在农村建立小型加工企业,以吸收农村多余劳动力。

工业发展情况: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轻纺工业为主,最大的工业部门是棉纺织业,其他还有毛纺织业、制糖、造纸、烟草、制革、机器制造、化肥、水泥、电力、天然气、石油等。

3斯里兰卡。在南亚国家中,率先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自70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经济政策以来,一直奉行鼓励外国投资的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

工业发展情况:经济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主要作物有茶叶、橡胶、椰子和稻米。工业基础薄弱,以农产品和服装加工业为主。工业主要有纺织、服装、皮革、食品、饮料、烟草、造纸、木材、化工、石油加工、橡胶、塑料和金属加工及机器装配等工业,大多集中于科伦坡地区。2006年工业产值为41.6亿美元,占GDP的15.5%。

(二)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概况

1孟加拉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孟加拉国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增长战略,并在90年代初期加大实施力度,全面修订工业贸易政策,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推行私有化政策。

工业发展情况:主要工业有黄麻、茶叶、纺织、服装、纸业、新闻纸、化肥、皮革及制品、糖业、水泥、鱼类加工、医药、化工、陶瓷、基于天然气的工业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各级政府腐败现象严重。

2阿富汗。新政府成立以来,在联合国及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大力恢复基本的民生设施,安置返回难民,解决居民用水、用电,加大医务人员培训,恢复各级学校教育。同时,开始修改、制定有关工业发展的战略,鼓励中小企业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工业发展情况:多年战乱使工业基础几乎崩溃,以轻工业和手工业为主,主要有纺织、化肥、水泥、皮革、地毯、电力、制糖和农产品加工等。

3尼泊尔。尼泊尔为农业国,经济落后。从90年代初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政策,但由于政局多变和基础设施薄弱,效果不明显。近年来,贫困率有所下降,2005年贫困人口比例为31%。

工业发展情况:工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发展缓慢。主要有制糖、纺织、皮革制鞋、食品加工、香烟和火柴、黄麻加工、砖瓦生产和塑料制品等。产值约占GDP的10%。

4不丹。不丹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第一产业约占GDP的32.4%,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9%。近年来,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向印度水电出口成为不丹的支柱产业之一,水电出口占不丹国民收入的一半。不丹的基本国策之一是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工业发展情况:有少量采矿、发电、制造业。多为中小企业,以生产蜡烛、火柴、肥皂、铅笔等日用品和食品加工为主。近年来,电力出口带动水电站建设,逐渐成为不丹经济支柱之一。

5马尔代夫。旅游业、船运业和渔业是马尔代夫经济的三大支柱。强调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小规模开放型经济政策。近年来,马尔代夫政府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吸收国外资金与援助,加快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情况:工业仅有小型船舶修造厂、海鱼和水果加工、编织、服装加工等。2005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主要出口商品为海产品和成衣,进口纺织品、石油产品、食品和生活用品。四、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南亚各国开展的技术合作项目

(一)工发组织在南亚各国的技术合作概况

工发组织在南亚地区的技术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贸易能力建设、农基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工发组织与各国政府合作制定了对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技术合作国别方案,作为指导、监督工发组织在方案周期内(一般三至五年)对各国执行技术合作活动的框架性文件。

同时,工发组织还在南亚各国执行单独项目,例如,关于环境保护的蒙特利尔公约项目等。近年来,工发组织平均每年在南亚地区执行项目的总额约为1000万美元,占亚洲地区项目的三分之一,占全球项目的7%。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欧盟、日本、蒙特利尔公约等。项目大多在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执行。

(二)工发组织对南亚各国工业发展的贡献

工发组织在帮助各国制定工业发展政策、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技术水平以及交流成功经验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1工业政策:工发组织协助巴基斯坦政府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协助尼泊尔政府制定了工业发展纲要,与印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作制定了旁遮普省的工业发展战略等,这些政策性文件指导和促进了各国和各地区的工业发展。

2能力建设:工发组织在孟加拉和巴基斯坦执行的贸易能力建设项目改进了对出口欧盟等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检测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使之符合国际标准。工发组织还执行了对最不发达国家进行标准化培训的区域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既加强了相关技术人员的能力,又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提高技术水平与交流经验:工发组织帮助区域内各国建立了一些技术合作中心,如印度的竹子中心、小水电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等,这些中心与发达国家和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合作以学习技术和经验,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服务区域内地区发展需求。

(三)工发组织在执行技术合作方案与项目中的经验

工发组织成功执行南亚区域技术合作项目的主要原因有三个:资金落实、文件编写与活动执行。

首先,熟悉当地的工业发展情况和需求,与捐助国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了解其优先支持的领域。例如,工发组织在孟加拉、阿富汗、斯里兰卡等国执行的日本政府捐助人类安全基金项目,在项目遴选中,考虑到该基金的优先领域是提高最不发达国家或战乱后重建国家的人民生活能力,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申请,获得了项目资金。

其次,编写出既符合捐助国援助条件,又满足受援国政府需求的项目文件。这要求工发组织扮演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协调、磋商,再协调、再磋商,经过多次修改,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项目文件。工发组织秘书处设立了专门审核项目文件的“项目审批委员会”,对项目文件的质量严格把关,保障项目文件符合各项既定标准。

第三,与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聘用合格的项目人员,对项目活动认真监督并及时进行评估,纠正项目活动中的错误与偏差。这样,项目结束后受援国政府和捐助国对项目成果都很满意,合作关系才可能继续发展。

由于一些南亚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如尼泊尔、阿富汗、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导致一些预备期项目的资金不能落实,一些正在实施的项目活动无法按期执行,甚至项目被迫终止。例如。工发组织计划在斯里兰卡执行总资金约500万欧元的贸易能力建设项目,欧盟承诺提供资金,但是由于斯里兰卡内战,欧盟无限期推迟对项目的供资,致使项目无法开展。另外,由于阿富汗政府部门负责人更换频繁,导致上一周期国别方案文件无人签署。这些是工发组织在执行南亚区域技术合作项目时汲取的教训,同时也提醒工发组织在设计项目时,将政局因素列为首要考虑因素之列。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项目资金来源,工发组织目前在马尔代夫、不丹等国的项目活动较少,对其工业发展作用甚微。

五、工发组织对南亚可持续工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与策略

(一)对南亚次区域的技术合作重点为扶贫和发展绿色工业

工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合作项目的三大优先领域为:通过生产性活动扶贫、贸易能力建设、能源和环境。针对南亚地区贫困问题严重的现实情况,工发组织致力于协助政府制定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帮助引进外资,培训妇女企业家和提供职业培训课程,以及提供当地工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如提供实用性农基工业技术,提供低成本建筑材料技术等。关于贸易能力建设项目,是通过提高有关产品的质量,促进产品出口,使其进入国际市场,最终为地区经济发展与扶贫服务。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有恶化的趋势,南亚地区成为自然灾害侵袭的薄弱地区,在帮助南亚各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工发组织提倡发展“绿色工业”,即资源节约型、低碳排放型工业,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有效处理医疗废弃物和市政垃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处理、清洁引用水和水资源管理等。工发组织将在南亚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在南亚设立清洁生产中心,目前已在印度、斯里兰卡设立了清洁生产中心,将其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国家;继续推广水资源管理项目经验,将孟加拉降低砷污染项目成果介绍到其他地区;对印度、巴基斯坦推广可持续有机污染物处理的项目最佳实践,保障人体健康。

(二)在技术合作中采取权力下放举措,并根据各国具体条件区别对待。重点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工发组织在项目实施中采取下放权力的措施,加强驻地代表处的作用。目前,工发组织在南亚地区设立了一个区域代表处(印度)、一个国别代表处(巴基斯坦)、一个办事处(阿富汗)以及一个联络处(斯里兰卡),随着孟加拉国技术合作项目的增多,将考虑在孟加拉国设立办事处。这些驻地机构将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捐助国代表处的联络,以及协调和监督有关技术合作项目活动的实施,并及时把握政府优先领域的发展动向,确保工发组织有效组织人力进行技术合作立项,及时与捐助国合作筹措有关项目资金。

在项目资金筹集上,对印度的技术合作项目,多采取地方自筹资金的方式,工发组织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对最不发达国家的项目,积极与捐助国沟通与合作,争取项目活动既符合捐助国的优先领域,又满足受援国的需求。例如,2008财年,世界银行批准向南亚地区提供近43亿美元贷款,包括15亿美元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硬贷款和28亿美元国际开发协会软贷款和赠款。其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主要是支持落后地区和落后部门,在武装冲突背景下确保服务提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发展具有共享性,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治理。工发组织在阿富汗执行的国家标准局能力建设项目,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

工发组织支持区域合作项目,以解决区域内国家的共性问题。在这方面,工发组织将加强与区域性组织的合作,如亚洲开发银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经济合作组织等。例如,亚洲开发银行鼓励南亚各国通过区域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向南亚国家提供28亿美元贷款和援助项目,主要领域为电力、教育、农村和城市基础设施以及财政部门等。尽管亚洲开发银行一般不将资金交付联合国机构来执行项目,工发组织依然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提出技术合作项目建议,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帮助解决当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南亚部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还存在不确定因素,但是鉴于战后重建所需的大量工作与任务,因此南亚地区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地区,加上日积月累的巨额外来援助资金,以及人们渴望和平与稳定的愿望,将为开展国际援助、进行技术合作提供巨大空间与潜力。在扶贫和绿色工业等诸多领域,工发组织将与各国政府以及捐助国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过,真正实现南亚次区域可持续工业发展最终还要依赖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六、南亚可持续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事实证明,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发展工业,促进工业化进程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纵观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南亚地区进行可持续工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主要包括战争与民族冲突、基础设施落后、普遍性贫困、人力资源与外资流入缺乏以及政府管理能力薄弱等。

首先,历史遗留问题与地区政治稳定制约了南亚的可持续发展。在长期殖民统治过程中,南亚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使南亚成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南亚国家从取得独立那一天起,就存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这些问题与各国的种族、民族、教派等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本地区在战后几十年内长期动荡不安。迄今,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直接影响着南亚各国的稳定与安宁。

其次,当前气候变化与粮食危机使南亚成为主要受灾区。喜马拉雅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淡水资源匮乏等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系列效应,正对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和食品供应造成巨大威胁。该地区各国近来频繁遭受暴雨、干旱等气候变化危害。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尽管过去几十年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但该地区仍有3.12亿人不能得到充足的食物,占当地15亿人口的21%,其中一半饥饿人口是儿童。

第三,基础设施落后与能源短缺使南亚工业发展后劲乏力。南亚国家普遍对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措施有待加强。即使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印度基础设施改善也不明显。南亚普遍存在缺电问题,已成为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瓶颈。另外,美元贬值对南亚国家出口造成不利影响。自2007年4月以来,印度出口增长幅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印度纺织服装业与软件外包业在卢比升值中受到的冲击最大。

第四,收入差距明显,贫困人口数量巨大。近年来,南亚地区收入差距加大,贫富分化问题日益严重。南亚国家贫困人口数量巨大,例如,印度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9%,斯里兰卡的贫困人口为23%,巴基斯坦的贫困人口为22.3%。其他最不发达国家贫困人口比重更大,例如,孟加拉国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何使大量贫困人口减贫和脱贫,仍将是南亚国家发展经济的首要问题。

尽管存在上述挑战,南亚经济发展仍有许多机遇。根据雁行发展理论,南亚地区在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和东南亚(越南、柬埔寨)经济起飞之后,将受益于地缘经济区域梯次发展效应及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回顾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冈纳·谬尔达尔60年代出版的《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该书主要研究南亚国家贫困的原因和如何脱贫、如何发展的问题),他从制度体制安排、人们对教育和生活的态度等诸多方面深刻剖析南亚国家的贫困和发展问题。其中,对南亚国家农村城市化问题、计划生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分析,对当前南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相信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南亚的贫困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

事实上,南亚各国已从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中获益匪浅。印度已成为南亚其他各国的主要投资国之一和商品出口市场。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贸易持续增长,2008年中国与南亚八国的贸易额达660亿美元,同比增长32%。目前,南亚的贸易伙伴中,欧美、日本等海外市场低迷,而中国凭借其刺激计划和扩大内需政策,仍有望在今年达到8%的增长率,这意味着中国将对南亚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另外,随着南亚地区各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发展,南亚与亚洲其他区域以及与非洲双向互赢的南南合作的加强,南亚地区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