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略论文
时间:2022-04-01 02:13:00
导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转型发展阶段台州交通与区域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实现台州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即发展以公路为内核的台州交通,同时剖析了公路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架构,指出发展公路的五大节点——“三库二网”,即思想库、人才库、技术库和服务网、融资网。
最近,国家在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初步提出长三角地区的四大定位,即“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这对于地处长三角16城市最南翼、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的台州,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优先发展交通这一瓶颈产业,使其与台州经济协调发展,已是一项摆在台州人面前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公路行业的产业定位及意义
公路是指经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它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公益性的基础设施。由此可见,公路是实现交通运输的重要物质载体,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是手段,交通运输是目的。因此,公路行业的产业定位决定于交通运输业的产业定位,而后者的定位为服务业。
新形势下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把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服务”着眼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水平,立足于解决交通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生产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服务质量为导向发展转变的问题,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把传统产业——公路行业定位为现代服务业,既为公路行业发展赢得新的战略机遇,又拓宽了公路行业发展之路,提升了公路行业发展质量。
当前,我国经济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上从管制型向民主法制转变,文化上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这股以转型为主题的时代浪潮,深刻影响着台州公路行业。如前所述,台州土地资源的紧缺限制着公路交通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国家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并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领域的产业政策引领着作为公益产业的公路的发展,公众对公路服务更多、更新、更高、更细的要求需要公路从统一的模式向个性化模式发展。因此,构筑大公路战略的内质就是大服务,即提供合格的公路产品和合意的出行服务。合格的公路产品包括合理的路网、适行的技术状况、有效管养后的通行条件;合意的出行服务特指以公路系统创设的环境、条件满足公众出行的需求。
二、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内在关系及发展方向
公路建设之目的是要解决总量的不足、等级的提高、网络的顺畅,使之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转化为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催化剂"。对此,上下认识基本一致且积极性十分高涨,至于公路养护和管理,则不尽相同。养护的目的是巩固建设成果以发挥投资效益,同时保证公路技术状况处于良好,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公路的路政管理、收费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从公路发展的终极目标——安全、舒适、畅通角度审视,建设是先导,公路养护和管理是保障,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犹如人之两腿、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三、发展公路的五大节点
1.思想库。思想源于实践,并决定行动。构筑大公路,实现台州公路养护行业跨越式发展,先得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凝心聚力。当前,台州公路系统对行业文化认识仍然存在简单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公路职工对行业核心价值观的模糊或不全面认识上,具体来说,就是对行业性质的认识即公路行业是干什么的,对行业使命的认识即公路行业的存在是为了什么,对行业现状的认识即公路行业现在如何,对行业前景的认识即公路行业未来的发展如何等四个问题思考不深、理解不全。怎样开展文化建设,重构台州公路文化体系?笔者认为,一是要围绕“三个服务”,以公众满意为核心,着力解决公路路况质的提升、行业内机构名称统一等问题,树立“大公路”理念,统筹推进台州公路文化建设,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变公路文化多点开花为整体效应,确保文化成果引起社会轰动。二是要从系统内择优选拔或引进专业人才,成立台州公路文化研究小组,定期商议公路文化发展战略并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同时要求各单位单设文化管理科室,并把该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实现一票否决,确保整体推进并取得实效。三是要认真学研读《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并结合省市有关文件和台州公路实际,坚持专业人才研究与“走出去”相结合,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台州公路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四是要突出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塑造,构建具有台州特色且便于操作的公路文化体系,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实现新突破,从感性文化向理性文化、无形文化向有形资源、管理文化向文化管理延伸,形成强势行业文化,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要系统开展台州公路文化主题年活动,全面梳理公路文化建设成果,并予以表彰奖励。六是要把开展建言献策、文体活动、“金点子”征集等与重奖结合起来,全面挖掘职工的创新力。七是要培育有特色的台州公路文化,物质文化方面在完成全行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基础上,把崇尚气节、求是务实的台州文化引入路域文化,全面提升路域环境;制度文化方面引进ISO等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精神文化方面要紧密结合台州人硬气与诚信这一个性,提炼公路核心价值理念,并面向社会组织撰写一批公路文化精品,同时成立篮球队等一系列文体团队,“走出去、比一比”。
2.人才库。据《台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至2010年,交通运输业的人才从1.2万人增加到1.5万人,其中,中青年专家、相关专业系列学科技术带头人、在国内与省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在20名左右,重点需求的专业人才是:交通土建工程(路桥、港口、航道)、汽车运用工程、道路及水路运输管理、民用航空管理、交通法律、交通信息技术等。为此,笔者认为,其一,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根据行业“建、管、养"三大职能,通过人才交流中心委托聘任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聘用,引进或培养大量的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同时兼顾经济、财务、法律、文秘及综合性懂经营善管理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其二,采用选调、竞争上岗和干部交流等形式在全系统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尤其是要推进市、县公路机构之间干部交流力度,重视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之间的干部交流,让人才在流动中发挥最佳效能。同时在全行业建立起能上劣下,做到人尽其才。其三,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坚持吸纳、拥有不同岗位的不同人才并相信、依靠人。其四,把鼓励职工自学公路工作需要专业并给予奖励与采取外出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及报告会、座谈会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加强现有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其五,建设“111”公路领军人才工程。到2012年,培养10名左右技术领先、成果突出的在台州公路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工程技术、管理专家,10名左右在台州公路系统学术技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技术带头人,10名左右台州公路行业青年学术技术骨干。
3.技术库。随着台州、浙江乃至全国公路建设的大力推进,公路路面养护任务日益繁重、路面养护技术落后与公路养护不能满足出行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意味着公路养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具有巨大的工程和市场需求。为此,可以创设台州市公路养护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研发、培训基地,一方面,把2007年浙江交通科技成果展推介的“十五”以来创新成果与台州即将陆续进入修理期的各类路面结合起来,推广应用最新养护技术用于台州境内不同等级公路路面,实现路面养护经济、便捷、环保、高效。同时加大公路养护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培育自主研发能力,重点突出公路发展规划、交通管理与养护方面的研发,并加强对公路使用性能的长期观测和使用管理科学的研究,形成本土实用成果,指导台州境内公路养护生产,逐步建立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养护新模式,加强与养护产品制造企业的科研合作,研发路况检测设备以及相应的路况分析软件,发展适合台州路况的养护新装备与新工艺。另一方面,把以信息的收集、存储、创造、分析、管理、交换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提高公路行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竞争能力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和公路数据库,采用可视化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定养护管理方案,加大Internet和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广度与深度,采用计算机辅助评价分析当前路况并提出参考性的养护方案。第三,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超声波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走向自动化检测、破损类检测走向无损检测技术,使公路养护更加经济合理;推广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养护机械走向多功能综合型,面向社会融纳资金,培育机械化、专业化养护市场,扩大公路养护竞争范畴。
4.服务网。公路管理机构管的是路,服务的是人和车,只有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作为根本要求,以公众满意度为核心标准,才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基于此,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好农民兄弟重点关注的公路交通问题。其次,创新与突破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第三,创新路政服务。既要强化执法人员职业道德训练、开展路政巡查、主动联系地方政府强化宣传,又要建立科学、完备、高层次的群管网络,由各级政府牵头公安,规划、土地,交通等部门成立市级群管网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乡一级群管网络工作小组。路政机构经常与群管网络单位联系交流,建立定期汇报会制度,建立与人民法院等单位的联络制度,聘请行风监督员和乡村干部、村民义务路政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5.融资网。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络的末梢神经,养护资金的筹措难度很大。至2006年底,台州119条县道、287条乡道及诸多村道共计里程8108公里,占台州公路总里程的89%。从目前的情况看,台州北部的四县市,大都是吃饭财政,有的甚至连发工资都困难,再安排农村公路管养经费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以为,一是要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建立由财政投入、养路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筹措机制。浙江省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工程,并按各县(市、区)农村公路里程标准进行总量安排,资金不足部分由各县(市、区)配套;台州市人民政府从汽车养路费超收分成中及安排财政专项补助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农村公路水毁工程和附属设施的修复、专项工程及农村公路的管理;各县级人民政府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拖拉机与摩托车养路费、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养护资金组成,实行预决算管理,拖拉机与摩托车养路费应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县级人民政府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应当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含水毁工程等),并首先保证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县级人民政府所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经费要综合考虑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实际需要、养护工程配套资金、公路水毁及附属设施修复等补助资金(应列专项经费),县道的日常养护资金应根据县道养护资金测算标准加以落实,拨付给乡(镇)的乡道、村道日常养护资金标准,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县(市、区)所原则上不低于:乡道年公里2500元,村道年公里1500元;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县(市)所安排的资金标准原则上不低于:乡道年公里2000元,村道年公里1200元。目前所安排的实际经费高于上述标准的,要维持原标准,不得降低;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投入资金和力量,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要加大投资力度;各村级组织应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也可采用社会、企业捐资方式筹集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和力量,补充用于乡道、村道的公路养护;台州市、县交通主管部门及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养护资金的监管,并自觉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款专用,乡(镇)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要接受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村级组织也应建立相应的养护资金管理制度,下拨村级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村筹集的资金由村安排和管理,实行账务公开,接受村民委员会的监督,各县(市、区)应设立县级农村公路养护基金专户,并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安排使用,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的拨付,应与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挂钩,实行以奖代补。二是针对农村公路候车亭、路标指示牌、车体广告等宣传平台,尽早尽快建立有效的农村公路沿线商业广告管理体系和机制,成片开发农村公路沿线商业广告形成规模效应,以广告带动其他商业性开发,形成有效的商业化操作资金回笼手段。
参考文献:
1.庄序莹.公共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白宗孝.交通改革与发展[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3.黄家城.公路路政管理与公路养护.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 上一篇: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论文
- 下一篇:论经济逆转对外经贸战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