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困难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05-06 10:36:20
导语: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困难及解决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同时面临经济增速放缓、老龄人口增加、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等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研究了凤北街道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规模化;凤北街道
1凤北街道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凤北街道面积43.1km2,辖6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农村社区、51个村(居)民小组,辖区总人口31523人,其中农业人口9718户、约1.6万人。凤北街道现有耕地面积563.87hm2,占幅员面积的26.67%;森林覆盖面积1599.19hm2,占幅员面积的41.59%;水域面积245.6hm2,占幅员面积的5.77%;园地面积131.29hm2,占幅员面积的3.09%。现有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业企业及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共12家。凤北街道农村经济发展仍然以农户自主经营模式为主,农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代产等现代化经营模式较少,未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2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面临的困难
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凤北街道位于达州市中心城区北郊,办事处驻地高家坝,距市中心城区7km,东与盘石镇接壤,南与东城街道办事处相依,西与凤西街道、双龙镇、东岳镇交界,北与罗江镇相邻。凤北街道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极差,病险塘库堰比比皆是,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部分村组交通条件落后,村道路况较差,严重影响了村民出行,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2.2农业技术水平落后
当地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高中文化水平。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当地农民接受科技信息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极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妇女与老人,进一步束缚了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1]。
2.3传统思想观念落后
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予扶持,“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农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小富即安,对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当地农村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部分农民认为“农村没有发展、种地没有出路”,一心外出务工。部分企业家、创业者、农户缺乏敢闯敢拼敢干的创业精神,不愿与其他农户或同类企业合作共赢。
2.4企业缺乏管理经验
发展特色种植业的农村致富能人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或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缺乏管理与经营企业的经验,没有专门学习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制定的企业发展规划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创办的企业呈现出易亏损、盈利低、生命周期短等特点[2]。
3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3.1规模化发展有基础
第一,凤北街道位于城乡接合部,距离市中心仅7km,交通条件优越。第二,农村经济基数大。凤北街道内已有成功的专业合作社、盈利率高的龙头企业、稳扎稳打的个体经营和以家庭生产为主的农户等,可以作为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基础。
3.2带头创业致富有典型
近几年,凤北街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吸引了一批有发展前景的种植项目落户。凤北街道大力发展以犀牛山的“圆黄梨”和双鱼湖社区的“清脆李”为代表的种植项目。犀牛山社区建设66.67hm2以上黄金梨规模基地1个,并在对外营销中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应。双鱼湖社区建设1个200hm2以上“清脆李”标准园,其“青脆李”产业在2010年获得原农业部颁发的地理标志认证,入选“2016年全国果菜产业百强地标品牌”及“十佳市场口碑地标品牌”。2016年3月,环凤脆李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农业示范园”;2017年3月,获得了国家工商质检总局颁发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书。2013年以来,凤北街道在双鱼湖社区举办了4场青脆李品鉴会暨开园仪式,中央7套《农广天地》栏目、四川电视台、达州电视台《太阳出来喜洋洋》栏目,以及《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华西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2017年8月,通川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商务局、区扶贫移民局多家部门承办了“中国·通川2017首届环凤脆李网购季活动”。
3.3产业项目发展有环境
第一,政府配合。在特色种植企业同本地农户合作过程中,对于企业需要占地用地等情况,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配合协调。政府坚持市场主体,不过多干预企业经营,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市场问题。处理好企业与村民的利益,不给企业增加负担,不损害农户切身利益,营造了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二,政策倾斜。国家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采取创业贷款、担保贷款、政府产业调整以奖代补等奖补措施,扶持微小型企业发展。第三,供不应求。由于地理位置优势,企业和农户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良好的市场需求帮助当地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
3.4返乡创业人员增加
第一,主观选择创业。外出务工人员接受了新事物,思想较为开放,自主选择返乡创业。有志青年选择回家发展农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第二,国家政策引导。国家倡导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企业需要的是技术性人才,无知识、无技术的农民工只能选择返乡创业。
4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方法
4.1整合各种资源
第一,整合人力资源,确保有人管事。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整合,实现人才交叉使用,建立多边的商业贸易利益关系。第二,整合物力资源,确保有场所议事。利用现有政策,有计划、有限度地实施土地(山林地)流转和土地确权入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山林地)租用制度,严格落实租用补偿标准,发展农村经济产业,确保农村经济产业集中连片开发与利用,最终实现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第三,整合财力资源,确保有钱办事。通过民间借贷、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把大部分人手中的钱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让知行情、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操作,把银行的钱放到市场上,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财力搞农业产业发展。
4.2生产联合经营
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不只专业合作社一种模式,要打破思想僵局,牢牢抓住企业和农户两个主角,实现生产联合经营。第一,企业与农户。企业要积极主动邀请愿意参与的农户,主动吸收规模较小的农户,充分挖掘农户的潜在生产力,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农户包产,企业包销,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第二,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可以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在群众威望高的个人带头下,实现联产经营、同产同销,实现一个市场、多个生产商、一个销售商的经营管理理念。第三,企业与企业。企业经评估,按照市场价值占股合并成一个规模更大的企业,实现同产同销,扩大规模,抵御风险。加工类和生产类企业可以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大利润空间。
4.3培育农村有创业思想的能人
部分返乡农民工、留守农村务工人员主观上愿意发展种植业,但由于本身没有商业头脑、找不到项目、不懂技术、不会经营等,处于想做与不敢做、想做和不会做的双重矛盾中。应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农村能人培育,深层次解决问题。第一,扩大培训范围。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邀请区农业局、科技局等相关单位开展集中培训。培训对象不专门针对农村致富能人,只要有意愿都可以参加且不限制人数,尽量扩大覆盖面。村干部及村(社区)负责人必须参加培训,增强自身引领发展的本领。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培训进村入户和深入田间地头。第二,增加培训项目。要结合本乡本土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开展技术培训。对本地已有的农业项目,必须开展专业培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可发展、有效益的项目开展技术培训。同时,要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第三,加强培训深度。要想发展农业,关键是技术;要想发展好农业,关键是技术要精。技术培训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就每一项农村经济产业实施分层次的技术培训,先易后难,从初级到高级,从各方面讲解技术要领,帮助农民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带动凤北街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振亮.农村规模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南农业,2020(7):24-25.
[2]兰芳.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1):164-165.
作者:黄平 单位:通川区人民政府凤北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经济财务管理策略
- 下一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