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开发问题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2-02-22 10:56:24

导语:农村扶贫开发问题及政策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扶贫开发问题及政策建议

摘要:我国因为历史原因,结合当时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了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然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现如今已经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针对欠发达地区的个别家庭贫困问题,国家需要对其进行援助,保证我国贫困人口能够在2020年都实现脱离贫困。为此,针对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实际政策条件,就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生态补偿机制和异地搬迁政策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扶贫;开发问题;政策建议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贫困问题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巨大阻碍,严重制约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进度。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利用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方式,使得我国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尤其是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农村的经济问题,会根据当时的形势,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对农村经济进行调控,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从1986年开始,我国就有了专门的机构开展扶贫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在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在扶贫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通过对我国的人口状况进行分析,我国从1978年开始,人口增加速率和人口数量都在增加,并且当时的贫困人口的数量高达2.5亿,截至201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的人口虽然在不断的增长,但是贫困人口已经缩减到了2148万。但同时,农村的经济状况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变化,利用传统的扶贫方式已经难以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并且很多欠发达地区,因为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原因等各种问题,出现了很多的家庭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现象,这和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严重不符。为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更进一步的扶贫工作。

一、扶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目标定位不清,扶贫对象模糊。扶贫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的贫困家庭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其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建设出自己的小康家庭。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式就是根据每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结合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改造,改变当地不健康的市场导向,使得农村当地的生产力得到提升,贫困家庭能够在贫困款和一些经济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得到发展。但是目前扶贫政策混淆了扶贫对象,尤其是市县一级的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还是将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参考方向,为了减少扶贫款的浪费,提升利用效率,进行扶贫工作往往是以贫困县这类县一级区域作为主要的扶贫对象,期望通过增加县一级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精准扶贫。这种状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贫困县的经济建设成果,并且县内的贫困状况得到缓解,但是就现在的精准扶贫的目的来说,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得农村的贫困人口很难得到帮助。尤其是一些村内的贫困家庭,更不能因此实现脱贫的目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发展都是围绕着城市的情况下,进行这种宏观的经济调控,往往都是县城的居民受到的收益最大,而很多最需要进行援助的贫困人口没有在县城内定居的能力,所以在开展这一工作时,很难将扶贫工作深入到真正的贫困人口中。虽然早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就对扶贫对象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该项政策的执行不够彻底。(2)政策效果追求片面,生态保护措施缺乏。开发经济的扶贫方式在我国的扶贫工作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和没有全面开发的区域,利用开发经济的方式让很多的人口脱离了贫困,但是这种扶贫开展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各个区域出现极大的阻力。尤其是一些地区政府在开展这一工作时,没有认清当地的经济结构,选择正确的经济开发模式,使得选择经济发展方向不但和实际的经济建设方向所违背,还引起了一系列的非经济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不但在开发程度上不够彻底,还因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不够丰富的原因使得难以支持经济投入后需要进行经济建设的要求。并且在发展中存在着背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策略,该地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因此受到巨大破坏,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扶贫的恶性循环。从我国的贫困人口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贫困人口都是在一些基础设施不足,难以进行资源利用和促进旅游业开发的地区,尤其是在山区和高寒区,这类现象较为严重。有些地区甚至需要通过退还耕地的方式才能够让当地有着较为适合的居住环境,但是在当前的扶贫方式下,为了实现这一工作,就需要对扶贫地区进行相应开发,利用增加该区域生产力的方式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这类区域往往不能够支持大量的经济建设活动,使得这种扶贫方式难以继续开展。另一方面,在这类山区中,很多的基础设施不够发达也是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很多扶贫区域属于贫困人口聚集区域,往往都是一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自然生态和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并且这种滞后性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3)基层官僚主义严重影响政策实施。目前,基层政府负责扶贫政策的实施,然而,由于利益与保障措施缺乏,严重地影响了扶贫效果。因为贫困人口通常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并且家庭劳动力严重缺失的家庭,其所进行的工作一般耗时较长,使得其没有资金或者时间进行一些副业营收,家庭收入低。这类人在基层的官僚体系中难以取得关系,基层干部在进行扶贫工作时,很容易因为乡里间的各种人情选择一些并不是很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在进行扶贫分配的过程中,为了取得这方面工作的利益性,会存在着扶贫款随意分配的乱象,尤其是在进行扶贫贷款的使用中,很多的基层官员通过挪用这类贷款,谋取自身的利益。

二、政策建议

贫困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尤其是对于一个家庭,疾病、灾害、文化水平、生活区域的经济状况等多种原因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通过对我国在这方面的扶贫经验,和国际上先进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扶贫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够,处于欠发达地区,就将经济建设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发展上。就我国目前的扶贫目标和贫困人口状况而言,通过经济调控的作用,促进一个地区的发展来减少贫困人口,为此,在这一工作中,需要落实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通过一些列的政策帮助,深入基层,帮助贫困家庭建立起良好产业发展能力,逐步摆脱贫穷,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为此,本文就我国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如下几点看法。(1)准确定位贫困扶助目标。在当今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下,当地政府要贯彻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扶贫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家庭中,对我国还存在一些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民群众进行扶持。并且在帮助形式上,需要做到救一世之贫的要求,通过在该项工作中,对贫困人口进行帮助,增加其自我的发展能力,同时在进行扶贫的工作中一定要认识到,以实际情况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够走平均主义的错误路线,相关的干部在进行资源分配工作时,除了不能够对其进行非法占用之外,还需要能够担起责任,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扶贫款进行合理分配,促进这一工作的合理性。(2)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异地搬迁政策。生态补偿机制是在扶贫工作中针对个别区域因为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损害现象,由我国中央进行专项拨款进行的一项环境修复工作,因为有中央支持的专项补偿资金,在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支持下,大部分的贫困地区已经没有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借助这些补助资金取得初步的脱贫。但是对于一些资源匮乏,并且人口分散的地区,无论使用何种开发方式进行相应的扶贫工作,都会出现成本过高的现象,为此,就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移民处理,通过集中贫困人口的方式,方便扶贫工作的进行。(3)大力推进参与式扶贫。参与式扶贫是被国际实践所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法。在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实践中,针对贫困农户被动参与、影响扶贫开发效果等问题,要通过创造机会、促进赋权等途径,建立贫困农户广泛参与的良性发展机制,从而发挥贫困农户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扶贫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进行扶贫工作需要深入基层,通过解决欠发达农村地区中一些家庭的温饱问题,提升农村的生产力,改变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方式,促进扶贫工作的稳步进行,尤其是在扶贫资金投放中,需要切实认识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情况,防止因为扶贫工作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行为,为此扶贫工作需要明确扶贫目标,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等多种方式,促进在这一方面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翔.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5(07).

2.邓海林.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开展农村扶贫工作思考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现代经济信息,2017(14).

3.朱建华.金融扶贫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

4.李政忙.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研究.知识经济,2018(06).

5.杨慧华.菏泽市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

作者:曹缤尹 单位:贵阳市息烽县养龙司镇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