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9-28 09:01:00
导语: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践行党的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的必然选择。本文围绕人才匮乏、组织不力、政策偏差、市场竞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党的精神,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招商引资、技术人才培养和输出三个方面指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三农”问题一直是作为一项基础性重要工程在推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助农和惠农政策,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科学文化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有效供给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历史包袱问题的严重性,基础设施配置正在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面临着人才匮乏、组织不力、政策偏差、市场竞争的制约,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与城镇化是新形势下的一大难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人才匮乏。人才是壮大农村经济和强化组织功能的第一要素,但是由于农村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工资福利待遇水平偏低,使得农村广泛存在着人才流失与难引进、难挽留的问题。从整体上来说,农村干部存在着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的问题。许多村支书都是当地农民选票产生,文化水平仅仅为初中,对于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思考。对于基层村级单位来说,虽然他们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却面临着资金投入难、发展路子有限、土地开发利用难等问题,在工作过程中畏首畏尾、怕担责任,工作迈不开步子就注定工作不到位。再者,农民普遍上存在着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情不关心的问题,这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再者,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农村懂经营、有知识、会管理、能力强和有门路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扎根于农村,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农村缺乏健全的人才保障机制。农村经济发展没有带头致富的能人、领头人,就很难实现脱贫攻坚。(二)组织不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一支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雄厚的战斗力与扎实的管理能力的团队。但是,当前农村缺乏健全的党组织、村委会作用发挥不足,合作组织和市场组织不规范、不成网等,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精准扶贫战略下正在促进上级干部深入基层锻炼,为农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但是农村历史遗留问题扎根太深,农民对于新干部不配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中各个组织缺乏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农村干部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文化与专业素质偏低、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虽然他们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是新形势下还是难以攻克扶贫大关和产业发展难关。(三)政策认识偏差。我国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三农”工作,但是受思想观念、历史因素、文化素养和发展趋势的影响,基层经济发展中对政策认识还存在着偏差。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户的支持有限,由于贷款控制过严使得村级发展缺乏必需的资金支持。部分农村对外沟通不畅,与外面接触机会少,存在着农民走不出去、人才请不进来的问题,渠道不畅使得他们获取的信息不对称,加上农户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心意识淡薄,使得村里发展缺门路、无项目。(四)市场竞争因素。与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国农产品受保护程度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都非常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弱化了农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比如,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农产品方面还没有实现有效供给,这为国外农产品抢占我国市场创造了机会,对我国农产品造成了一定的挤压冲击。再者,我国农村科技推广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民对于农业市场信息获取有限、掌握不准,使得农村农产品经营规模、农产品品牌打造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来我国农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缺乏稳定的良好的竞争力。面对市场竞争我国农村一直是在积极兴办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由于农村部分农民严重的“等、靠、要”思想、部分村干部无所作为、部分农民只收摊子,不打长期战,没有长远进行考虑,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非常有限。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思考
(一)加强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在农业。“民不富则乡不兴”,要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一方面,瞄准农村区域发展和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和分析农业市场需求,加强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挖掘农村优势农产品,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同时做大作强打造优势品牌,并尽量压低劣势农产品种植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从而增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要以规模化、产业化为重点,促进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加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基地建设,简化农产品中间环节和损耗,促进农产品实现优质增值,同时要大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以“公司+基地+银信+农户”为核心形成良好的辐射带动发展模式。(二)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进程。首先,要以农村经济振兴为突破,以放心放手为基本原则鼓励支持农村个体、民营等的发展,促进其在数量、规模和效益上不断进步,培育一批农业和工业骨干企业。这就需要增强招商引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来改善农村经济投资条件和规范市场秩序,通过良好稳定的政策制度、服务和舆论环境来吸引企业的投资。其次,要在农村优势产业方面下功夫、做文章,用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来打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档次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骨干企业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招商引资来提高它的优势和竞争力。最后,招商引资要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坚持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的综合开发道路。(三)加强人才引进和输出、培育新血液。首先,要做好农村人员对外输出工作。要建立完善的劳务输出网络,及时劳务信息;加强农民劳务市场建设,规范农村职介机构业务,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准确提供信息服务;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劳务技能和就业增收能力;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促进劳务人员有序流动;要加强对农村劳务人员的跟踪服务,稳定农村劳务人员输出队伍,引进有经验、有门路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指导农业发展。其次,必须加强农村各领域人才的引进。要更新人才引进观念,打破身份、地域与行业部门的限制,坚持用能人;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强智力引进、项目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重点滚动式培养方式提高已有人才技能和知识,帮助人才不断“充电”;创新用人机制,实施优胜劣汰,分配激励,通过考核、竞争等加强人才的选拔任用。
三、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有效供给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历史包袱问题的严重性,基础设施配置正在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面临着人才匮乏、组织不力、政策偏差、市场竞争的制约。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化,加强人才引进和输出、培育新血液,为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思路。
作者:邢艳波 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委党校
- 上一篇:《世界高速铁路概论》教学改革探析
- 下一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监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