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思考

时间:2022-03-09 10:59:16

导语: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思考

【摘要】在城镇化不断推进背景下,三农问题如何解决逐渐成为目前社会重点关注话题之一,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严格遵循统筹兼顾发展原则,借此实现农村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为构建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同时唯物辩证思想作为人们充分认识世界和改造实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通过该种方式便能取得工作进行的突出性成果,而如果违背其标准规定也会受到严厉惩罚,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而需要不断提高对其重视程度,从而便于促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提高的辩证思想展开针对性思考分析,借此为日后类似问题提供切实可行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辩证发展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水平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提高,而农村经济作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和谐社会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这就需要政府能够不断加大对其投资力度,而辩证思想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之一,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中得到充分展示,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呈现出下降甚至是倒退现象,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唯心主义和“左”思想盛行,而在此之后中央开始拨乱反正,连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农村经济标准文件,彻底改正了以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促使辩证思想能够融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之中,这对农村经济水平提高无疑是有着极大积极作用。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辩证发展简要概述

基于农村发展角度来看,生产力得以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便是生产关系,而生产资料又作为生产关系首要要素,一旦其与劳动人员相脱离便会对生产力发展起到限制性作用。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生产资料公有制开始逐步建立,大大降低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人员脱离可能性,进而对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良好保证。然而如果人们认为只有具备生产资料公有制便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并且也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要求内容,将其转变成现实背景条件还需经过一段过程,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客观性规律,充分掌握能将社会主义生产力转变成现实可能性的种种条件,从而能将生产资料和劳动人员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农村生产力水平如何还将直接决定着生产关系性质和形态,通常无论是什么类型生产关系都有其一套固定模式,而社会主义背景下的生产关系就更是如此,以往由于受到“左”错误指导思想影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错误思想观念。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央领导机构便严格按照马克思实事求是思想原则,大胆探索,在不断丰富自身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且还构建了多种形式农村生产机制,致使农村生产经营模式主要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完全突破了以往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除此之外,通过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看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发现,往往事物发展变化都是由其自身规律形成促进的,并且还需按照其特有规律展开不断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就更是如此,其作为一个多元化组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涉及内容主要包括粮食生产、农业生产及林牧副渔等,其不仅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而正是因这种矛盾对立统一关系才能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因而这就需要相关研究人员能积极运用辩证思考方式展开农村经济问题处理工作,在对立中了解统一,在统一中明确对立,从而促使农村经济能够得到长期持久发展。

二、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存在问题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虽然我国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加大了重视程度和资金成本投资力度,并且不断积极引进先进农村技术手段,促使农村经济活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其得到发展条件下还是存在着较多严峻问题,以下展开针对性阐述分析。(一)农村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较薄弱。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可知,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发展大国,农业占地面积约为9.30亿亩,然而其中中低产田占据了三分之二比例,有效灌溉面积仅为所有耕地面积的45%,尚且无法解决部分地区吃饭问题。同时农村科学技术的进步幅度总体来说也较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存在明显差距,甚至农村交通、水利及电力等基础性设施条件也较差,这就需要我国政府能够继续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力度,促使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能够得到有效更新优化。(二)农村产品不具备综合竞争力。基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大多数产品都不具备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质量水平较低。经过长期调查取证发现,我国农村大量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都明确缺乏竞争优势,即使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在质量方面也无法使购买者充分满意,进而根本不能走到国际。同时基于产品质量角度来说,大多数发达国家农产品含有营养成分也远远超出我国,如小麦中含有丰富蛋白质、大豆中含有丰富含油率等,都对我国农村农产品发展产生了强大冲击。第二,农产品加工较为滞后。若想有效提升农产品加工效率,便要具备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但结合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国外发达相比较明显存在滞后特点,即使改革开放以来加工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甚至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平,只有极为少数加工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状态,这对农村经济水平提高都是非常不利的。(三)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水平较低。基于相关组织机构对农村劳动力发展的综合调查情况可以了解到,现阶段国际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平均已达到12年左右,而部分发达性国家农村劳动力甚至已经达到17年、18年,如美国、德国及法国等,这与我国实际存在差距便不言而喻。根据我国实际调查数据显示,直到2007年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仍在7年左右,远远无法达到国际平均年限标准,更不要说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甚至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之中,还包含着6.9%文盲、33.2%小学水准,而大专及以上学历仅仅占据1.4%左右。由此可以明显表示出,我国在农村劳动力这一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再加上受教育水平总体较低,更容易其对新事物缺乏接受理解,致使其科学技术水平和知识技能无法得到明显提升,只能怀着远观态度,不能积极主动展开农产品推广宣传,从而导致农村产品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固定模式,即为:人力资源较差—科学技术水平不能提高—生产效率较低—人才培养提高得不到重视—人力资源较差等。(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随着新式到的到来,我国城镇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年增长率约为10.2%左右,但相对而言我国农村总体收入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仍然以以往平均6%速度缓慢增长,进而容易导致城镇和农村实际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该种现象不仅成为三农问题如何解决的关键所在,更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对我国和谐社会积极构建起到重要不利影响。

三、农村经济水平提高措施的辩证性思考分析

(一)积极转变农村农业发展方式。若想最大限度提升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充分满足以下两点要求:第一,提高农业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了促使农村农业发展模式有效转变,便要完全突破以往固有思想观念,积极树立全新思想理念,即为将农业经济水平提高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放在突出性位置。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问题愈加严重,虽然其中也包含其他因素,但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说是重点因素,因而这就需要及时展开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始终将农产品质量保证放在首要位置,进而全面提升农产品整体质量,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树立良好形象。第二,制定相应土地保护制度。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浪费或是毁坏等情况十分严重,因而这就需要政府机构能够不断加大农民珍惜土地教育力度,并且充分做到以身作则,制定严格规章制度用于避免毁坏田地等不良行为出现,并且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大力支持农民展开造田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二)有效提升农村产品质量水平。农产品质量提高在某种角度上也能促进农村经济水平,因而就需加强对其关注重视,具体步骤如下:第一,尽可能选择优良品种。往往品种质量好坏将直接决定着该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因而可以说优良品种就是农产品质量保证的首要基础,如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就会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展开优良品种培育工作,从而让其能够生产出质量更加优异产品,带动经济水平快速提高。在此以以色列为例,该国家农产品品种大多都为优良品质,其中西红柿平均年产量为200-300吨左右,而位于沙漠地区的柑橘更是达到了平均年产量60-80吨左右,甚至还有部分农产品品种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第二,大力倡导精准农业。所谓精准农业主要就是指将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作为主要目标的一项活动过程,其又被称之为节约型农业,其不但能充分保证化肥、农药等成分使用的精准性,还能实现原料投入的大量节省,进而促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实现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最佳效果。第三,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若想帮助农村发展获得较大经济收益,农村人们首先需要关注的便是产品附加值,基于调查显示,农村以往农产品主要是以初级阶段产品为主,约占据总产品80%左右,而在生活质量飞速提高背景下,食物占据比例逐渐减小,这样一来初级阶段农产品便无法充分满足农民实际需求,进而需要针对其展开更深层次加工生产,从而促使农民实际收入获得最大限度提升。(三)大力倡导发展农村特色农业。对于现阶段农村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特色农业可以说是提高其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需要充分满足以下两点要求:第一,树立良好品牌意识。基于经济学角度来看,品牌是具有一定隐性效益特点的,因而一旦当某一区域农村产品具有品牌特色将能为农民带来较高经济收益,并且还能大大提高该产品人气程度。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部分区域农产品已逐渐形成良好品牌效应,如西湖龙井、吐鲁番葡萄等等。第二,因地制宜。经过长期调查验证可以发现,市场竞争主要就是在于产品质量如何,并且还要促使自身产品具有一定特色,因而为了实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优化,便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决策,坚持走特色主义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为农名带来较高经济收益。除此之外,对于大多数农村来说,其还要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先进农产品科学技术手段和宝贵经验,将自身农产品特色积极融入其中,进而产生具有该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进程取得一定成果,在这种背景下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将逐渐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因而就需要政府机构能够积极制定完善健全惠农政策规定,在充分保证农民权益得到满足基础上切实提高其实际经济收益,并且还要不断加大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让其能够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带动,从而推动农村产业逐渐朝向系统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农村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宇涵.关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辩证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10)

[2]焦方义,任嘉嵩.金融生态系统中农村金融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3(1)

[3]刘幻.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18)

[4]王小章.费孝通小城镇研究之“辩证”———兼谈当下中心镇建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探索与争鸣,2012(9)

作者:袁三军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