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动人口的农村经济论文

时间:2022-09-22 04:20:30

导语:关于流动人口的农村经济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流动人口的农村经济论文

一、江苏省淮安市流动人口基本现状

1.流动人口中从农村走出,且有责任田家庭户为主体。

比重为81.6%,非农业户占18.4%。

2.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明显,低龄儿童随父母流动现象普遍。

家庭平均规模为2.3人,核心家庭整体流动83.67%,夫妻、子女一起居住占67.74%。32.26%留守农村,低龄儿童随父母流动比例较高。农民选择外出务工是由于农村收入较低,想摆脱贫穷,谋求致富的必由之路。但是大量劳动力的外流也给农村社会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农村流出人口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农村流出人口对农村经济的正面影响

(1)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于往返流动的务工人员比在家时经济收入有所提高,开始在集中小区、到乡镇或者县城盖房或买房,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农村流出人口为实现土地流转,规模化生产带来机遇。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留守的老人和妇女种地又力不从心,只是简单地种植易收易种的农产品,且缺乏管理,这就给土地种植大户,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提供了机遇。

(3)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利用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在村里建立加工点,创办企业,带领全村群众发家致富。

2.农村流出人口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

(1)农村留守人员年龄大,不利于农业生产。

农村新一代农民热衷于进城务工,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的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严重失调,农村老人种田进一步增多,正在形成一种常态,已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老人依照旧观念种植、导致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许多良种配方、特色农业种植等农业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少人问津,空心村现象突显。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农村水利沟渠年久失修、老化和退化。村里不少房子平时关门上锁,大多数劳动力就是忙收忙种时回来住一下,农村出现凋敝现象,空心村现象越来越多。

(3)农村土地利用率下降,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

考虑到劳动力缺乏因素,农业种植必然导致种植结构单一,方便机械收种,简单种植,靠天收,随便收成多少。流出人员返乡带回了城市生活方式,使得年轻人不愿在家种田,一旦成年就外出务工,很少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

三、人口外流背景下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的对策思考

虽然农村劳动力外流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要采取措施,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上下功夫。

1.注重机制创新,加快土地流转。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宣传倡导土地流转的的好处,建立土流转制度,完善土地承包法规政策,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让农民增加收入,完全放开手脚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2.加政府投入,不断完善服务设施。

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投资农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吸引城市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项目,进而改变农村资金外流现状,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

3.引凤还巢,招引流出人员回乡创业。

政府应建立“引凤还巢”机制,吸引广大流出务工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政府应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外流人员能回得来,心能安得下,事能干得成,可以有所作为,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创新组织形式,搞活农业经济。

根据农业发展的新的形势和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充分利用专业合作化组织自行运作,减少行政干预,以市场为导向,靠市场来调节,发挥专业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的桥梁作用,实现产销衔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作者:马琴单位:江苏省盱眙县渔政监督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