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的转变与发展
时间:2022-11-14 04:41:34
导语:农业经济的转变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贠小波王向华杨飞刘俊杰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是整个国民经济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发展,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阶段,既面临着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要素制约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等困难和挑战。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高农民素质,而要提高农民素质必须发展农村职教。
一、目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方面存在偏差。认识上的偏差,一方面导致各级各部门对职业技术教育扶持力度不够,客观上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不愿报考职高,直接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和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经济发展。第二,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教师原为文化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师资培训、实验实习条件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难以满足现代职教的发展要求。另外,受高收入和良好工作条件的驱使,一些高学历人才往往选择流向大城市,导致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第三,学校经费紧缺,办学条件差。“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经费体制只能以县(乡)为主。中央财政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转移支付和政策不够明确,执行也不到位。分拨到各单位的行政经费,特别是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行政经费连教师的工资都难以得到保证,就更不要说新增教师工资、学校基本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等关系到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未来发展的项目了。为了自我发展,农村职业技术学校采取教职工集资、建筑商垫资的方法建设校舍,导致债台高筑。要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迅速提高农民素质。要使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则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
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农村职教的影响
(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农村职教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第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农村职教的发展提供了大舞台。近年来,农村职教特别是“农”字头的专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学生招不进,招进留不住,留住就业难,这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严峻现实。究其原因,除了职业教育自身努力不够以外,更主要的是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薄弱地位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尽管做了很大努力,在农科专业上采取了政策性倾斜,但是收效甚微,因为教育是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只有改变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薄弱地位,农村职教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如今这一大环境已经开始形成,农业滞后的问题已经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近两年来,国务院连续出台农村工作条例,实行减免农业税、农村子女受教育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围绕扶持农业,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第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展市场经济就意味着竞争,竞争不仅要靠规模而且要靠质量,农业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不仅需要高产,而且要达到优质、低耗、高效。这种“两高一优”农业,必须实行集约型经营才能实现,而要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民素质必须跟上,否则将是一句空话。提高农民素质要多方努力,而职业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市场经济发展与转型都是促使农村职教大发展的有利因素。
(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村职教面临更高的挑战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和手段无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物质基础,因此随着农业经济发展高峰的到来,农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速度必然加快,这就要求农村职教能够培养出大批农村管理人才及大批会使用、维修、保养先进农业生产设备和工具的人才。要改变农业的粗放经营必须加大农业科技含量。现在我国科技在农业上的贡献率仅有35%,而发达国家为70%以上,特别是应用技术在农业的推广尤为重要。除此以外,许多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也将被大量地运用于农业生产,如电子技术、遥感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这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文盲半文盲不行,就是初、高中毕业生也很难适应要求,只有经过专门职业技术培训,才有可能适应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也将提出新的要求。例如在生物技术方面,运用基因工程杂交育种,改良更新各种农作物、果木树林、家禽牲畜等品种;运用生物体的人工控制,大幅度提高光合效率,增强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在农业工程技术方面,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运用人工智能改善气候、土壤等生长环境,消除单产提高的不良因素等。集约型农业正是通过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达到向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目的。在农村,这类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非常有利于农村职教的发展和壮大。从分析中不难看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这既为农村职教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使农村职教面临新的挑战。
(三)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村职教的育人模式发生了改变以前职业技术教育是按照某种岗位需要培养人才的。农村职教过去也是按照这种模式设置专业的,例如畜牧专业、特种养殖专业、农机修理专业、花卉盆景专业、植保专业、农村企业管理等等。现在看来,随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村职教原先这种育人的模式需要改变。将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先进设备以及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农村将会出现大批种植养殖大户、新型的农业主、家庭农场主等,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不但善于生产,掌握先进的生产设备,而且在生产中会运用技术,甚至能对雇佣工人进行技术示范和指导;他们还要善于管理,对生产如何运行,如何分配筹划,如何消损减耗,如何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都能精心策划;他们还善于了解和预测市场,根据市场预测的结果来确定种植养殖的规模、品种等;还懂得收获以后的贮藏保鲜、加工、运输管理、市场经销,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过程已经是自然、环境、经济相交织的集约型的生产过程了。在这一过程中农民至少要受到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二是生物赖以生长繁殖的环境;三是生产的手段和工艺;四是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所以就农业生产者来说,他们不仅要懂得和掌握先进的栽培饲养技术和现代化的设备,还要会生产管理,会服务经营;他们不仅要承担自然气侯和环境影响的风险,还要承担市场变化、市场竞争的风险,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了,而是精明能干的智能型、复合型的人才。
三、新形势下发展农村职教的对策建议
新的增长方式要求农村职教必须改变原来以岗位为目标的育人模式,应该为广大的农村着力培养复合型、综合型、智能型的人才,这样才能适应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从体制、经费上提供保障第一,教育部从办学体制上给予支持,农业院校建立农业(民)职业继续教育学院,为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技术、信息、教材、设施等保障。省级政府农业部门提供经费保障,培养有专科学历层次的后继农民,并选拔较高层次从业农民培训1年,颁发职业培训证书或技术资格证书。农业部或地方政府所属的农业科研单位的推广中央及各级农民合作组织定期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有时独立开展,有时配合农业推广部门组织实施,所需的人财物由农协负责。地方政府定期举办“农业节”、“农民日”,开展农业文化、技术、民俗教育和职业培训。第二,加大对农村职教的投入。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农村职教的转移支付和倾斜力度;地方政府要多渠道筹措经费,按国家规定的教育经费比例投入农村职校;职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金搞好校建,增添实验实习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对农业类职业学校和专业采取特殊政策:一是降低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收费标准;二是资金倾斜,鼓励学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三是建立涉农类专业学生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四是设立涉农学校和专业专项基金。
(二)加强农村职校教师培训针对农村职校专业教学水平低的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实训实习场地建设,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教师培训,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可以通过继续扩大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计划,提高教师学历层次;职校教师到城市对口职校任教锻炼,或到大学集中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操作技能;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农村职业教育应通过城乡互动、资源共享、多渠道、多种方式,开展院校、校企、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以“转地、转校、分段、分工”等动态的培养方式,弥补职业技术学校静态布局的局限性,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的一体化管理;应形成全日制、业余、脱产、半脱产等多种学制,建立灵活多样的、富于人性化的职业教育学制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专业设置按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四)完善职业资格标准,强化就业准入制度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逐步实施,劳动部门和各行业应制定和完善职业资格标准及实施细则,制定各行业(企业)就业岗位的准入标准。同时,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督与管理,通过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解决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导人们增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自觉性,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另外,设立职业教育与劳动用工执法机构,按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办事,确保用工合法化,为职校毕业生就业铺平道路;各级政府设立农村职教发展科研机构,搞好调查研究,做好咨询服务,为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特别是根据区情,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方向、层次、规模和水平也就有所差异。那些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信息农业、异地农业、观光农业发达的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采取培养高中级农业科技与管理人才和培养乡镇(村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并重的方针,把有限教育资源最有效地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促进农职教育与农业协调发展。组织定期开展科技与家政培训,所需的人财物由他们负责。
- 上一篇: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与路径
- 下一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途径刍议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