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创意经济理论特征
时间:2022-07-22 03:03:18
导语:乡村创意经济理论特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所谓创意经济,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简言之,就是由人类的创意主导的新型经济形态。而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如新理念、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型、新的文化形式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创意经济,不同于其他文献中的“创意产业”概念。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让世人看到了“创意”在财富创造、经济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方面的巨大潜力。实际上,理论进展和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创意的支撑,创意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在另文中,笔者亦曾提出,创意经济的发展不仅在城市潜力巨大,在农村同样具备发展的现实土壤且前景广阔;创意经济将是未来农村发展的理想形态,同时也应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发展道路或努力方向(李学术、刘楠,2010)。但是,迄今为止,创意经济在中国农村虽有所实践,但这种实践无疑仍是零星的、不成规模的,也是无意识的。而要让这一经济形态成为政府和农村经济主体的普遍追求,则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指导。而在这一点上,现有的理论成果显然不足,甚至尚处空白状态。对此,笔者将尝试做出些许探索,试图概括出农村创意经济的几个理论特征,进而为中国农村创意经济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一、创意主导
如前所述,创意经济就是创意主导的经济形态。对于农村的创意经济而言,这一主导性体现在:优秀的创意既可以有效整合、充分利用资源,又可以迎合、甚至创造市场需求;优秀的创意是利润或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一切资源的配置———包括先进技术的引用———都应该围绕创意来进行。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农民发财致富的路子,发展地方特色经济,需要新颖的创意与当地实地条件相结合。各地农村看似千篇一律,实际蕴藏着很多特色与机会。许多农户或企业抱怨当地没有资源,但实际上,根据当代创意经济的基本理念,没有资源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关键是有没有好的创意。有了好的创意,看似没用的东西可以变成财富,而如果没有创意,许多宝贵的资源也只能沉睡千年。在中国农村,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引进了一个好的品种或者采用了一项新技术,农村增产了,在短暂的繁荣之后,通常是价格的剧烈下跌和产业的急剧萎缩,农民似乎很难摆脱“谷贱伤农”的宿命;许多地方试图用“特色经济”的办法走出这一困境,本来这一思路是正确的,但岂不知,特色经济的灵魂在于创意,如果没有大量的、源源不断的优秀创意作支撑,特色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缺乏创意———这就是许多地方苦思“特色良方”而不得,或者特色经济“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
二、创意的生产及其实现是创意经济的两个关键环节
要发展创意经济,仅仅认识到创意的主导性是远远不够的,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生产出足够多的优秀创意并将其成功实施,而者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
1.找到创意生产、实施的条件或机制。从本质上讲,所谓创意,就是各种信息的创造性组合。因此,要生产足够多的优秀创意,首先离不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信息,还包括自然、社会、历史、人文等各个领域、国内国外广阔的时空范围内的无限量信息。实际上,信息量越大,实现有用的组合、产生优秀创意的可能性就越大。①
2.创意是各种信息的组合,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信息组合都能成为有用的创意。实际上,有用的、能够为农民带来财富的创意不仅应该富有新颖性,而且还必须是能够满足或引导市场需求、并且是农民能够实现的、创造性的信息组合。因此,创意经济中创意的生产不仅需要大量信息,而且需要经济主体能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组合,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创新者具有创造性的头脑,能够通过自身的联想将各种潜在的有用信息联系起来,而且还离不开对相关领域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大规模的创意的生产应该要有专业知识的支撑或专业人士的参与。从下面的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案例:宠物石传奇②一位美国人盖瑞•达尔于1975年发明了一种新奇的玩物———宠物石。它是一块可爱的、玲珑剔透的卵形石头,放在一个黑色的礼品盒子里,礼品盒上安着一个提把,还挖了一个洞供“宠物石”休憩。盒子里面还放着一本32页精致的、小版本的“宠物石”训练手册,里面煞有介事地介绍了宠物石训练技巧、饲养和疾病防治等等。小册子的封面上印着一行绿色的粗体字:“恭喜您,您现在已经成为一块绝种的、纯血统的‘宠物石’的主人啦!”生产宠物石的成本简直不值一提:石头每块1美分、盒子4美分、包装6.5美分、其余费用2美分。盖瑞给零售商的底价是2美元,最后脱手的价值为4美元。这也许是美国有史以来最荒诞无比的礼品,但它却引起了空前轰动,成为美国礼品零售史上最成功的一项产品。形形色色的人们涌进商店,购买这种可爱的鹅卵石,在流行的鼎盛时期,每天最高卖掉10万个,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零售总额超过400万美元。
其实,石头本身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真正特殊的是1975年这个特殊的年头。正如盖瑞•达尔自己所说“:当时美国刚刚经历过越战和水门事件,加上高度的通货膨胀,人们这时候最需要的是痛痛快快地大笑一场。”一家报纸引用一位顾客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这种令人捧腹的玩意儿我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了。“宠物石”给美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以至它的名字几乎成了美国现代俚语的一部分。现在,每当一种新礼品玩物打入市场,人们都会问“:这是今天的‘宠物石’吗?”世界真奇妙,无奇不有。美国有史以来最荒诞的礼品却引起了空前轰动,获得巨大的商业效益,其关键在于盖瑞抓住了当时美国人的消费心理。看似平淡的普通鹅卵石,到了富有创造性的头脑中经过精心策划与运作,却造就了创新者的巨额财富。在这个案例中:(1)看似不相干的若干信息(鹅卵石、宠物)的创造性组合,却实现了“新”、“奇”的市场效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创意生产的原材料,其数量越大越好,所涉及的范围越广越好;(2)“宠物鹅卵石”创意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创新者对当时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人们消费心理的准确把握以及完美的专业营销,因此,要实现各种信息的有效组合进而产生和实施优秀的创意,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
3.交流与碰撞是创意生产的高效手段。不同的人有着不同信息,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视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众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早已证明,不同的人在一起交流和碰撞是新思想产生的高效途径,也是创意生产的高效手段。从理论上讲,参与的人越多,参与者所在的领域越是多样化,优秀创意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对于创意经济的成败有着决定性意义
如前所述,创意的生产及其实现是创意经济的两个主要环节,而这两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资源的整合。首先来看第一个环节:创意生产。如前所述,创意的本质是各种信息的重新组合。在创意的生产阶段,比较重要的是信息、知识和技能,优秀创意的产生不仅需要大量的、涉及各个领域的信息,而且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或专业人士的参与。这就需要资源的整合。例如,农民创造性地发现当地有一种潜在的资源可能会满足市场上的某一种特殊需求,但究竟是否可行,可能还需要专业人士的指点和帮助。但他能否找到这样的专业人士?如果能够找到或者已经找到了,他能不能动员该专业人士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等等,这里就涉及到他的资源动员能力。再来看第二个环节:创意的实施。在原始创意或核心创意(最初的主要创意)的实施阶段,资源的动员和整合能力就更加重要:如果说无形的创意是信息的重新组合的话,创意的实施则需要各种相关有形资源的动员与整合。如在前例中,那个农民发现了一种潜在的新资源,然后经过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或者与其他人的碰撞、沟通之后,有了一个较好的创意,但要将这个创意付之实施,在后续的各个环节中,则需要一系列相关资源引入,如技术的引进或变革、管理的优化、产品的包装、宣传、定价策略、渠道拓展、资金的融通、组织的变革等等。如果农民自己难以做到或做好,还需要动员、整合外部资源。在这一阶段,外部力量的加盟至少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提供或协助产生新的创意,因为在原始创意之后,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好的创意;二是对创意的实施提供物质帮助。因此,创意的生产和实施还离不开资源的整合,资源整合能力越强,创意经济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从整体意义上讲,全方位、大尺度的资源整合对于创意经济的成败有着决定性影响。
四、农民是创意经济的主体
农民虽然有着诸多局限性,但依然可以成为创意经济的主体,因为:首先,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他们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他们有着发展经济的最大驱动力;其次,农民最了解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之内也最能及时跟踪市场的变化,而毫无疑问的,这些信息都是优秀、实用创意的基础条件;再次,人人都有创意力,农民虽然文化水平较低,但依然具有创新的潜质;最后,创意源自人的知识和智慧,要产生大量的、源源不断的优秀创意,离不开大量的人的参与,而毫无疑问,在农村经济的参与者或关联者中,农民是最大的群体。
五、协同创新在创意生产和实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农民是农村创意经济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创意的生产和实施就要完全依赖农民自己。事实上,仅仅依靠农民自己来生产和实施创意将有很大的局限性。“创意”实际上是各种知识和信息的创造性组合,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知识存量较少,对技术进展和市场潮流的变化(尤其是城市或其他国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把握不够,在很多时候,由于“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资源“熟视无睹”、“见多不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市场的宏观把握,缺少创新所需要的一些必要技能和管理知识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创意的生产。
事实上,在韩国的新农渔村运动中,农民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局限性。韩国“新农渔村运动”的先驱和领导者金振兟(韩)先生在总结经验和教训时指出:韩国的许多村庄“为了发挥本村的特点,正在最大限度的实现特色化和差别化,他们为此而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但从细节来看,工作内容大同小异。尤其是大部分都已生态旅游为主……开展这种千篇一律的工作今后恐怕会加剧彼此间的竞争,重蹈观光农业失败的覆辙”。实际上,这里我可以窥见其中的端倪:仅仅依靠农民自己,创意可能会日渐枯竭,特色也可能逐渐失去。实际上,这绝不仅仅是韩国所面临的困惑。在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也可以明显的看到这种困境:农民并非不努力,但他们很难找到很好的创意。这种困境,通过人才培养、增加外出考察机会、邀请外部专家等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恐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自身局限性带来的创意匮乏问题。另外,一个项目或一个产业可能从一个创意开始,但此后发展的过程中,从生产、管理、融资到市场营销,农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间同样还需要一系列的创意作支撑,所有这些,仅仅依靠农民自己往往是很困难的。因此,即使仅就创意产生机制而言,单纯依靠农民自己的传统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而这些局限性,可能恰恰是城市人群、尤其是其中的知识组织(如大学)的优势所在。如果农民和城市(尤其是知识组织)能够联合起来,共同为农村的产业或经济发展谋求出路,各种信息就会成倍乃至多倍增加,这些信息随意组合产生优秀创意的可能性则会千百倍的增长。因此,农民是重要的创意主体,充分发动农民是不可或缺的,但引入外部力量,实现协同创新将大大提高优秀创意产生的可能性,进而为创意经济提供更为坚实的智力支撑。这一点,不仅可以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在现实的发展中,农村与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外部力量协同创新的成功实践之案例亦是不胜枚举。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协同创新尚处于一种自发的、零星的状态,而本文所主张、提倡的则是一种在规范的制度安排之下的大规模的、全面而又持续的创新合作。在下面的案例中,我会发现外部参与对创意形成的重要意义。
案例分析:在一个贫困山村的发现2006年8月,我到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调研,在一个极端贫困的小山村,在当地村民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中,我发现了多种潜在的机会,萌生出多个可以为农民带来收入的创意:
一是当地有漫山遍野的野生杨梅,在8月底昆明市和其他地方的杨梅已经下市的时候,这里的野生杨梅依然挂满枝头。当地农民对此漠然视之,而从我———一些略具科学常识和了解一些市场的外地人看来,这却是非常难得的宝贵资源:只要将这些野生杨梅与优良的杨梅品种嫁接并进行大规模培育和人工种植,产品就可以在市场的空档期上市,从而在市场上尤其是大城市的市场上卖出高价;另外,当地靠近武定县著名的佛教圣山———狮山,完全可以与当地的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开发杨梅采摘产业。实际上,当地独有的高山冷凉气候,可以错季生产许多水果和蔬菜,这都是蔬菜、水果和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是在这个贫困的山村,几乎每家住房的后墙上,都挂着一个掏空的木桩,这是一个蜂巢。经过了解得知,这一个蜂巢一年所产蜂蜜足够家人享用。如果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一个蜂巢至少可以卖得130元~300元。尤为难得的是,除了必要的“分巢”,这样的密封养殖不需要什么人工,但遗憾的是,当地农民长期沿袭传统习惯,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每家最多养殖一两巢,收获的蜂蜜除了满足自己食用,剩余的一般也只是送给亲朋好友,拿到市上去卖的少之又少。但在我这些外来者、尤其是来自大都市的外来者眼中,这是多么富有特色的“稀奇物”:我吃惯了蜂蜜,却很少见到蜂巢,尤其是这样原生态的、近乎野生的蜂巢!如果将这样的蜂巢拿到大城市,配上简单、精致的摇蜜工具,其市场价值又何止一两百元!即便在当地或云南省内的旅游景点上,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让消费者亲自动手,现场割蜜,现场品尝(尤其是与饮料与特色食品结合起来),相信也一定会受到欢迎。
三是当地山上长着一种野草,这种野草叶子的背面长着一层薄薄的绒毛;山上还有一种随处可见的石头,这种石头可以擦出火星。据当地村民传说,他们的祖先一度曾经用上述石头和绒毛来取火。我就不由想到,这样的素材可否做成一个“钻木取火”的组合,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商品去出售?两块火石组合在一起可否做成一个“爱情火花”的创意商品?云南是旅游大省,旅游市场上的“特色小商品”却千篇一律,甚至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从这里我是否得到启发:云南的多样化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实际上是否蕴藏着无数的特色和商机?
上述几个发现和创意,是否真的可行,当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论证。但是,我这里只是想说明,对于许多资源,当地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无法认识到其价值,而外来者则很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发现。所以,即便仅仅从创意生产的角度讲,外部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笔者认为,理想的创意产生机制,应该是在充分发动和依靠农民的前提下,引入外部的知识资源;要强化知识参与,实现城乡之间的协同创新。所谓“协同创新”,这里指的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之下,为了促进农村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城市的知识参与者和乡村建设主体之间进行的全面、持续的创新合作。从下面的一项社会实验中,我可以看到城市的知识参与和城乡协同创新的潜力。一项社会实验:普通在校大学生能否为农村建设提供好的创意?为了验证我设想的知识参与模式的可行性,我在官渡农村进行了一次初步的试验。实验目的比较简单,就是验证我提出的知识参与模式能否满足新农村建设对知识的需求。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我不可能涉及到上述模式中的所有环节,而只能对其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试验。其中的关键是:我的设想的模式之下,知识的供给能否满足农村的各种知识需求,尤其是大面积的创意需求?
我认为,一个专家或专业团队解决自己研究领域内部的技术问题不足为怪,但这种做法无法区别于以往的模式,也不具备低成本、大面积推广的可能性。但如果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团队能够针对农村的需要提出好的知识服务,那么,我的模式就是可行的。为此,我选择了云南财经大学5个普通的大学生团队,在官渡宝丰社区进行了试验。说他们普通,是因为他们虽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但专业水平并不是很高,团队成员大多是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大学生(后来临时补充了两名研究生),且小组内部暂时没有专家的指导,他们选取的知识服务内容大多也不是他们专业研究的范畴。经过5个月的调研、讨论和涉及,上述六个小组都完成了课题任务。其中,4个项目都是针对村集体的建设项目,如“宝丰坊”建设、养殖淡水小龙虾项目等,这些项目试图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宝丰村寻找和建立主导产业;两个项目是为未来的“村容村貌”做出自己的理解、阐释并给出具体的规划,如昆明市官渡区宝丰社区环境整治规划、新型打捞集成并综合利用滇池蓝藻农用技术推广项目。就结果来看,虽然参与的大学生或研究生“研究”的内容并非本专业的“分内之事”,他们的专业水平也并不高(5名主持人分别是大一、大二、研一),但他们都能分工协作,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甚至开展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最后给出了创造性的研究结果。上述五个项目的创意方案都得到了官渡区科技局和项目验收会入会专家的好评。
此次试验的启示是:一是在服务农村的知识资源中,还有许多有待挖掘的潜在力量,其中,在校的年轻知识分子就是一只人数众多、素质较高、组织性较强的重要队伍;二是“强化知识参与、推动协同创新”可能是发展农村创意经济的一条比较好的路子。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创意经济理论特征的凝练,我们可以看到,创意经济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理想形态,而要将创意经济的理念变成现实,政府必须加强引导,务使创意经济成为微观经济主体的普遍追求;要多方整合资源,为创意的生产和实现创造物质基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同时建立良好的创意产生机制,引入外部的知识资源,要强化知识参与,实现城乡之间的协同创新。
- 上一篇:司法局廉政示范点创建方案
- 下一篇:经济区建设中经济理论价值
精品范文
5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