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服务新农村建设调研思索

时间:2022-06-05 09:32:00

导语:金融市场服务新农村建设调研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金融市场服务新农村建设调研思索

在我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关心、关注的焦点之一,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近年来国家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现状决定了要有适当的特色农村金融与之相配套。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以服务“三农”为中心的强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

现状之一: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与需求不相平衡。从需求方面来看,据“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农户中,74%有积蓄;66.9%的农户有过借贷,其中51.3%来自非正规金融渠道,44.2%来自信用社,4.5%来自商业银行。对农村地区企业金融需求调查显示,92.7%的企业申请过贷款,52.5%的企业认为贷款不方便。无论从储蓄还是借贷角度看,农民显著而迫切的金融需求都未得到完全的满足。从供给方面来看,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民间金融组织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曾以存贷款、债券、信托等手段支撑起农村金融市场,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近年来,商业化改革影响到国有银行向农业和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国有银行四年间撤并1万个基层机构,农户和乡镇企业的融资成本持续走高。货币管理当局对非正规金融管制比较严厉,在强调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更重视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使得民间金融发展并不十分迅速,无法进一步扩展规模和经营网络,只能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提供简单的金融服务。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上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融资需求。现状之二:特有信贷风险问题制约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正规金融机构又很难了解与应对农村生产活动中面临的各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市场风险,相对于较小的贷款本金而言,它们的信贷成本太高,高到难以用利率提高后的风险溢价去弥补(因为受到监管机构规定的利率上限的限制)。二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贷款规模较小,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客户特点及活动的私人信息极度缺乏,信息采集的时间和成本较大,放贷意愿较弱。三是质押物的问题。银行不愿接受农村客户提供的抵押品(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而且双方在估价上也存在差距,这些质押物品在正规金融企业看来价值不大,而一旦要处理这些质押物,缺乏合适的拍卖市场。现状之三:农村中的“二元金融”结构并存。金融二元性是指规范的金融部门和不规范的金融部门并存,主要表现在国有金融与民间金融处于不同的信用体系中,国有金融机构对民间经济存在制度上的“约束”,民间经济从国家控制的金融体系中获得金融支持难度较大。考虑到农村经济主体抵押品不足、收入不稳定、农村投资与消费难以区分以及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等因素,国有银行出于抗风险的目的,会降低对农村经济的贷款。正规金融部门的贷款手续繁琐,申请审批成本过高,加重了融资成本。这些因素导致农村正规金融市场门槛很高,普通企业和农户难以逾越,从而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在相当程度上与正规金融市场隔离。现状之四:民间落后的原始态服务。没有相对规模、产业链健全的盈利主产业支撑。贷款需求与金融服务需求处于原始状态,农村贷款需求都是生存需求,经济发展的生产性大额需求较少,贷款保证多以原始的个人“道德信誉、公众口碑”为抵押品。

2农村金融服务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因分析

第一,农村金融市场相关法制不健全。农村金融稳定性不强,适应性较差,经营管理难度大,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而我国现有的相关立法难以指导农村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社会分工不发达,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势必引发资金外流。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既要借市场之力,也要用法律之手。要用强制性的法律手段积累启动农村经济的增量资金,促其实现自我循环和螺旋式发展。第二,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合力不足。农村经济的特点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合力,坚持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结合。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农村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开发等贷款周期长、风险大、启动阶段效益低的领域,政策性金融应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并逐步推进到县域经济、农村中小企业等领域。对市场化程度高、效益好的领域,则由商业性金融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农村经济中,政策性金融在进行示范引导后,商业性资金跟进较慢或因风险、收益原因未跟进,造成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合力不足。第三,农村金融资金分配不合理。现在乡镇的金融机构中,邮政储蓄只吸收农村资金而不发放贷款,吸收的资金统统上划到地市级以上机构;而农村信用社也在强调资金的集中使用,往往也把吸收的农村资金上存到县级以上机构;农业银行由于是商业银行,也正在向股份制迈进,为了改善财务状况,不得不全行统筹、统一调度资金,支持能够带来较大收益的发达地区大项目;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仅仅限制在政策性粮棉油收购等流通领域贷款,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安排支持资金。第四,农业贷款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由于贷款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贷款效率不高,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农业贷款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高于农业产值。农业的低效率也是影响农业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正规金融的缺位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使得民间借贷能够挤入农村金融市场。本来应当是正规金融高度发达以抑制非正规金融,而实际情况则是许多地方民间借贷比重高于正规渠道借贷,出现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功能错位。第五,金融创新服务项目发展滞后。大多数农村金融部门仍采用传统金融服务手段,金融业务仍然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缺少信贷服务品种创新,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保险业务为例,在农村市场上仍处于发展的初创阶段。农村金融组织单一化、业务商业化和垄断化,金融服务不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需要大量信贷支撑,但随着国有金融机构日益商业化,使它们大规模收缩战线,压缩基层经营机构。同时,贷款权限也从基层上收,结果是大量储蓄资金外流。第六,“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二元金融”结构。我国现在正处于城乡的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剩余仍然在向城市倾斜。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农村、城市“一盘棋”造成了农村缺少相应的金融配套服务,农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并且出现了农村资金“倒流”城市问题,造成现阶段金融资源配置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一元的金融体系初具雏型,只需完善、提高。而农村一元的金融体系,尚未纳入议事日程(指是否应该单独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因此,农村金融改革要建立最适合农村需要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建立新的“二元金融”结构,这里的“二元金融”结构是指完善、提高城市一元金融体制,大力发展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的另一元金融体制。

3建立适合新农村发展的新金融体制

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需要金融结构的二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农村金融“一盘棋”的发展策略是行不通的。在中国的农村,要建立为农民服务的银行体系,其宗旨是为新农村服务。而新农村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整体精心安排,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第一,加强法律的规范作用。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没有专门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的法律,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立法工作,以规范支持农业发展金融机构的行为,使它们在法律保障下健康有序地为农业发展服务。要按照强制性、公平性和自愿性的原则,制定相关金融法规,公平界定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业务范围和服务职责;把支持农户生产经营、支持当地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助学和消费等作为金融机构应尽的法定义务;规定设在农村的所有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目前缺乏法律限制的情况下,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督引导,探索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确保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真正用于农村建设。第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功能和机构布局合理、既竞争互补又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也是满足“三农”发展,符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构建完善的“三农”服务金融体系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实现途径,具体思路应当是:一是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步伐,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现实,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坚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通行的合作原则建立相互协作、互助互利的“合作性”资金融通机构,真正体现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非盈利性,恢复农村合作社合作金融的本来面目。二是改造现有邮政储蓄制度,堵截农村资金“倒流”,为农村金融市场“造血”。针对农村资金“倒流”城市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对现有邮政储蓄制度进行改造,可以做到:

(1)对于经济发达、邮政储蓄业务量大的地区。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将原有的邮政储蓄部门改组为邮政储蓄银行,专门从事储蓄、汇兑、等业务,所揽资金一律不再转存人民银行收取率差,并且,必要时国家财政可以给予邮政储蓄银行适当的补贴。

(2)对于经济不发达、邮政储蓄业务量较小的地区。在县一级将邮政储蓄部门并入信用社统一管理,或成为信用社的分支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金融市场“造血”,将大量的闲散的储蓄资金“存”于农村金融市场。三是增设新型农业保险组织,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①建立县一级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农业保险股份合作公司:将合作社制度与公司制度融为一体,合作制以体现互助共济性,公司制保证其制度的先进性与责任的有限性;该公司由农户、其他小生产者、乡镇企业等入股及部分国家财政投入,国家的投入不能超过30%,即不占控股地位,否则有承担绝对责任之嫌。②在省一级建立农业保险股份公司:由各县级的农业保险股份合作公司按其总资本的8%投资入股,省级财政也投入拟设公司约30%的资本;同时农业保险股份公司按8%对各县级的农业保险股份合作公司承担再保险责任。第三,进行农村金融机构战略调整。在继续完善原有的存贷款业务、汇兑业务、业务、公司业务的同时要大力开拓新的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业务。如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在农村大力推广个人理财、银行卡、基金、租赁、金融咨询、保管箱业务、农产品期货等金融产品,同时根据农民贷款需求特点,设计开发如仓单、地上作物收获权、存栏牲畜抵押等贷款业务,满足农村多样化金融需求。一是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大力加强风险管理。健全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敏锐捕捉市场信息能力,并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建立有效的营销体系,深挖客户资源。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广阔性、分散型的特点,利用乡镇金融机构中熟悉当地情况的工作人员开拓新业务。降低信贷风险,简化申请手续,节约成本。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要重视培养、引进和储备专业人才,逐步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人才培养开发制度,通过岗位培养、专业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选用引进机制,坚持任人为才、量才适用的原则,通过公正、严格的考核程序选拔人才,使熟悉农村情况、业务能力强的人才进入工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