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违法状况及对策
时间:2022-04-28 10:00:00
导语:中国农村土地违法状况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可耕地人均占有量低,土地科学利用率不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将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尤其是近年来农村非法占地,违法建房、肆意破坏耕地现象非常普遍,致使大面积可耕地逐年减少,基本农田被毁坏、闲置、撂荒程度不断加剧,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遵章守法意识还很差,而另一方面,作为土地的管理者和执法者,是否真正尽到了管理职责和宣传义务,如果说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是造成农村土地违法行为产生的诱因,那么基层党委政府是否负有管理松懈、失职、失察的责任呢?如何依法对土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杜绝违法圈占土地,土地非法入市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的滋生蔓延,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下已刻不容缓,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维系子孙后代生存的历史要求。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土地违法现状,从法学角度认识、分析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违法事实,探讨相关对策,历史意义十分巨大!
关键词:土地;违法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的土地开发和利用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的确为拉大城市框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思路,新经验。但是,在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出现非法占地现象,导致了农村开发区建设规模盲目扩大,肆意圈地,各类土地违法案件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破坏了土地资源良性循环机制,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正遭受着无序开发和不断减少的危险,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大治理土地违法案件力度势在必行。因此,从法学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农村土地违法现状及相关对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自古“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旦失去了土地,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社科院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从过重的农民负担到事关当代和子孙后代生存的土地问题,中国农村的社会矛盾正出现重大变化。调查的主持者、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表示,农村土地纠纷正在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中国农村土地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土地违法行为主要有:宅基地审批不够严格;非法租地现象泛滥;个人私搭乱建、违章建房;变相买卖集体土地,侵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另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周边乡镇的土地被征用,造成大批村民失去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可以说:“在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市化规模进程中,数以万计的农民兄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农民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一方面要适应城市消费水平,另一方面为生计发愁担忧,因而,少数聪明人、大胆人就想尽一切办法私自建房,尤其在国道两侧、城区出入市口,建成后向外租赁,一月收入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造成农村私搭乱建、违章建房行为屡禁不止。多年来宅基地问题一直是农民心目中的头等大事,由于新城区建设的整体规划,按照当时政策规定,大批宅基地处于停批状态,农民为了解决住房紧张、子女婚嫁问题而不得不托人情找关系,有的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碍于情面,怕得罪人,甚至弄虚作假,违规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区建设整体规划,助长了少数人违法建房的积极性,也侵害了遵纪守法群众的根本利益。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可在很多地方,一些村干部为了一己私利,利用手中的权利,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当成私有财产非法租赁,转让、买卖,所得土地补偿款又对群众不公开、不发放、多数用于购买轿车等奢侈用品,这种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59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3.75亩的43%,有666个县的土地人均已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而遥感监测资料表明,从1986年—1995年间,我国净减耕地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超过日本耕地面积总和,耕地的日趋减少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已经给我们敲响了世纪警钟!
(二)当前农村土地违法行为的主要特点
1、当事人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民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不考虑失去每寸土地给自身及后代造成的恶果,不考虑失去祖辈留下的这份产业,自身如何生存,这是造成土地违法行为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
2、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带有明显的家族性、其中不乏有村、组干部利用职权顶风作案。
3、土地违法案件多集中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多数村镇无集体企业,群众收入在当地处于低下水平。
4、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多属共同犯罪,主要涉及审批宅基地、土地出让、土地补偿发放,批准占地等项目。
5、在大宗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多数违法主体是政府机关,这是现阶段土地违法案件呈现的显著特点,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二、中国农村土地违法原因分析
中国有8亿多群体生活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也是进行物质开发,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一切载体。农村土地违法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同时与现实法律、法规的制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表面上看,违法行为及违法案件的产生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和法制观念淡薄有关,但从深层考虑,作为土地政策的立法者,是否真正尽到了自己的法定义务,尽可能制订出与当前经济发展,社会人文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土地部门的管理者、执法者是否有国土资源不断缺失危在现实,殃及后代的忧患意识,真正履行了自己的法定职责,这一系列问题无论从历史角度和法学角度进行剖析、探讨都有着深刻地社会意义!
(一)法律意识淡薄,《土地法》宣传力度相当滞后。
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正逐渐改变原有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如何能“快速脱贫致富”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构想。俗话说:“靠山吃山”,因此农村多数人就在集体土地和自家宅基地上念起了“致富经”,这也是土地违法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3月,湖南枣阳市国土局土地执法人员在三都镇发现,该镇南庄村、双汇村有30多户农民在自家的饭碗里盖房,这是严重违法占地行为,当土地执法人员前往该村执行公务时,遭到该村村民的围攻和漫骂,一些村民还要与执法人员拼命。在这种情况下,执法人员在派出所的配合下采取强制措施,强行拆除了这些违法建筑。今年3月20日,河南省长垣县土地局联合城建局、公安局对私自占用耕地建厂并打伤执法人员的村民杜东义实行刑事拘留,并拆除了非法建筑……以上两起案件充分反映了当前农村土地违法行为的猖獗和执法的难度,很多村民认为盖几间房能占多少地?又不是触犯刑律的大罪,你能把我怎么样?抱有这种心态的村民不在少数,绝大多数没有文化,更谈不到法律知识。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的法制观念还很薄弱,遵章守法意识还很差,甚至有的违法案件正是村干部所为,因为村干部手中大小都有一定权力,这就给自身违法行为带来了便利条件。村干部带头违法,群众自然上行下效。而另一方面,作为土地的管理者和执法者,是否真正尽到了管理职责和宣传义务?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群众素质差、文化低,关键看如何宣传、教育、和引导,必要的强制惩罚措施不可少,但平时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将违法案件控制在最底线,这才是土地的管理者和执法者应思考的问题。仅仅靠每年6月25日“土地法宣传日”在乡、镇门口摆几张桌子,挂几条标语等待群众上门咨询是远远不够的!
(二)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农村土地违法行为得以长期存在,并不断蔓延。
农村是主要的土地资源集中区,大片耕地良田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本保障,同时也为违法占地获取经济利益提供了便利条件。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等路修好了,畅通了,两边的违法建筑也就应酝而生了,这也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规律,特别在国道两侧,出入市口周边,路边店的整治难度相当大。追根求源还是为了挣“钱”,农民耕作忙碌一年抵不上几间简易房的出租收益,这种巨大的经济反差,足以驱使一部分人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明目张胆地从事土地违法活动。其次,有些村民为了在征地动迁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补偿而突击建房,增加房屋面积,占据这种思想的村民也非常普遍。有些是由于统一规划,在本地区停止发放宅基地证,禁止自行盖房,一些村民确实存在住房困难,如子女结婚用房。有些村民不明是非,盲目跟上,看到人家在违法搭建,自己觉得吃亏,所以也跟上,而且越建越多,越建越大。再次,随着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大打“招商牌”,把吸引外商投资,搞活本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作为考核当地行政长官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的领导为了出政绩,盲目筹建各类开发区,圈地少则几百亩,多则上千亩,往往是先行开工,后行补办手续,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合法审批。记者在河南安阳市各县搞土地调查时看到,该市前几年搞所谓“千村百万”工程,大面积的非法占地,到现在是企业倒闭,厂院空空。原湖北省副省长孟庆平在担任海南省副省长期间,利用主管土地审批工作之便,多次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14万元,港币1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成克杰的死刑档案里,记载了这位大贪官与土地的不解之缘,为帮助一家房地产公司承接到一大型工程项目,成克杰指示南宁市政府大幅度压低工程土地价格,并要求银行为其发放工程贷款,为此,成克杰得到贿赂款2021万人民币。一方面,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者和执法者,承担着保障社会正常秩序和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责,代表着公平和正义!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另一方面,作为政府一旦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现象,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某一个人,都必将给公众造成信任危机,都会降低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国民一旦丧失了对法制和政府的信赖,后果不堪设想!
(三)部分地方政府和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基层土地管理部门职能松懈,力量薄弱,造成农村违法占地行为屡禁不止。
1、违法占地案件发现难
由于基层土地管理部门人员少,又缺少交通工具,面对土地案件发案范围大、土地管辖面积广,农民违法占地建房季节性强、时间集中等原因,土地管理人员经常处于顾此失彼状态中,造成狠多案件和违法行为不能发现或发现不及时。具体到乡、镇土地所,这是最基层的土地管理部门,编制最多不超过十人,同时还要兼顾乡、镇中心任务,例如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常年的主要工作,这也是目前农村工作的实际状况。因此,乡、镇土地所管理效能和执法力量无形地被削弱了。
2、发现违法占地制止难
《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管理部门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对继续施工者有制止权。但由于没有明确采用何种手段去制止,因此,许多违法者对处罚通知置若罔闻,在执法过程中,土地执法人员被围攻、辱骂、殴打的情况屡有发生,据对14个省的不完全统计,执法人员被殴打辱骂的就有2.7万人,已经有4名土地管理员被殴打致死。
3、形成违法事实处理难
在执法过程中,很多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理,需要公安机关和法院的配合,使部分土地违法案件处理难。一旦涉及到地方政府或领导干部的案件,土地管理部门便束手无策,有的回避矛盾,有的以罚款代替处罚,或不了了之。河南省2000年就有4000多件土地违法案件未能处理,陕西省也有3200余件。广州市政府越权批地500多宗,面积4万余亩,虽经国务院点名批评,但处理起来仍遇到不少阻力。
4、基层党委政府一味强调“信访稳定”,怕执法行为引起“乱子“丢了官帽,以致对土地违法案件措施不够、力度不强,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对不断上升的违法案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在农村和城市,稳定都是压倒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没有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就谈不到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这条方针路线丝毫没有错,但同时,正是这条“高压线”不仅束缚了不少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的手脚,更可怕的是麻痹了思想,禁固了头脑!因为每级政府都和上级签订有信访稳定目标责任书,信访工作搞的如何直接与书记、乡长的政绩挂钩。所以,对于本辖区出现的土地违法案件,乡、镇领导一般都慎之又慎,对小宗的违法占地者,且权力背景不复杂的采取一些强制拆除行动,而对大宗占地且已成规模的违法建筑不敢采取强制行为。一是大面积强拆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大,对违法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大。二是强拆行为容易引起群体上访事件,给基层党委政府正常工作造成麻烦。而很多违法者也掌握了这种心理,千方百计把“生米做成熟饭“,期盼日后交些罚款了事。在农村,这种现象已经形成了一种怪圈,或者叫浅规则,有的领导干部只为个人仕途着想,认为只要在自己任期内不出现大的乱子,我何必引火烧身呢?把矛盾留给后任不就行啦!
如何加强基层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为民谋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时期已迫在眉睫,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要求!
三、遏制中国农村土地违法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在本辖区建立乡、村、组三级预防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到责任人,并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标本兼治,对发现的违法占地行为现场办公,就地处罚,无论涉及到谁决不姑息迁就,只有硬起手腕,铁面无私,才真正起到对违法者的警示震慑作用,同时对广大群众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在这方面,基层党委政府应成为执法部门的坚强后盾,而不是当执法遇到阻力或引起冲突时认为是给党委政府找了麻烦,对执法人员求全责怪,只有这样,执法人员才无后顾之忧,也只有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村土地违法案件才能得到根本扼制。
(二)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逐步改变以往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把能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作为干部考核、任用、提拔的重要指标,而要把乡镇一级党政一把手对辖区内耕地的保护措施和成绩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中,对治理违法占地业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委以重任。对那些玩忽职守,造成辖区内耕地、基本农田遭到大面积毁坏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实行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建立能反映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消除地方政府干预征地、供地、土地执法的制度因素,在国家公务员队伍中增强“土地资源不断流失,危在当代,祸及子孙”的忧患意识,引导干部科学、合理、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与公、检、法、行政监察,纪检部门的密切合作。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各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定期主动通报辖区内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情况,争取得到大力支持,特别是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合执法。在农村,由于基层土地管理部门没有处罚权,一般都是对违法者下达《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对不听劝阻的大宗土地违法案件上报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土地监察部门后,在会同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合执法。加上基层土地管理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执法者都是当地人,对乡里乡亲的违法行为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因此不愿执行处罚决定。鉴于这种情况,很有必要建立一支土地公安队伍,和铁路公安、林业公安一样对本系统违法案件独立行使执法权,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只有强有力的强制措施才能保障土地市场的规范秩序,才能打击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从而扭转长期以来土地违法案件执行难的局面。
(四)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应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制作巡查笔录,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求信息畅通,决策无误,将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群众思想觉悟还不高,往往违法建筑一夜之间就耸立起来,执法人员防不胜防,很难发现,而大多数群众又熟视无睹,认为盖几间房违啥法了?因此很少有人举报。如何克服基层土地管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被动的局面,采取日常巡查方式非常重要!在村民中能逐步形成土地违法行为有人管,有人问,而且还将被依法查处这样一种氛围,能起到防范于未燃的作用,并能给村民经济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关键看如何照章执行,不流于形式,真正作到发现一起,查处一宗,把巡查制度作为长期目标任务纳入整个土地管理体系中,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惩治为辅,让这一举措在治理农村土地违法活动中真正收到明显实效!
在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下,各级党委政府都要认清形式,端正思想,以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态度来治理农村土地违法行为,每名土地管理工作者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抱着对国家长治久安、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投身本职工作中,珍惜地球赐予人类的宝贵土地资源,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原则,保护基本农田良性循环机制,严打不同时期土地违法案件上升态势,严惩土地违法责任人,使我们脚下每寸土地都能物尽其用,和谐再生,为我们共同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祝愿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英.威廉、韦德著:《土地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2)《国土资源管理常用法律法规规章汇编》,郑州市管城区国土资源局,2002年3月。
(3)罗传贤《土地管理法基础理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
(4)王名扬《土地市场的管理与监督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马怀德《论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的适用范围》,《中外法学》2002年第2期。
- 上一篇:施工安全小结报告材料
- 下一篇:汶川震后的房产重建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