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马铃薯产业经济状况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2-03-11 02:06:00

导语:小议马铃薯产业经济状况与发展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马铃薯产业经济状况与发展策略

摘要分析马铃薯产业在固原市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介绍该市马铃薯加工种植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该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经济现状;对策;宁夏固原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固原市马铃薯产业按照《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种薯繁育、淀粉加工和鲜薯外销三者并举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克服各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使马铃薯产业在固原市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中始终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马铃薯产业在当地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1.1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固原市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3,宁南山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是春旱严重,主要作物小麦的产量低于1500kg/hm2,甚至绝收。近年来,在马铃薯产业化项目的带动下,采取压夏增秋、以秋补夏等措施,小麦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25万hm2调整到目前的11万hm2;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2000年的6.67万hm2增加到目前的26.6万hm2,产量达到18t/hm2,作物布局进一步优化,抗灾减灾作用增强。

1.2促进农民增收

马铃薯种植已成为当地的致富产业,据统计,固原市2005年薯农人均马铃薯纯收入达到260元,其中西吉县高达550元,占当地农民纯收入的40%,许多农民通过种植马铃薯而脱贫致富。马铃薯加工、贮藏、分拣、运输、销售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二、马铃薯种植加工现状

2.1面积稳步扩大

宁夏马铃薯主要产区集中在固原市,引黄灌区有少量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前,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约6.67万hm2,90年代以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淀粉加工业带动和气候变化影响,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九五”期间年均达到10.00万hm2,比“八五”期间年均扩大3.30万hm2,增加1/2左右。2001年扩大到12.30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4%,2003—2005年扩大到13.00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9.0%,农民人均接近0.067hm2。2006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20.00万hm2。2007—2008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26.60万hm2。

2.2单产明显提高

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由于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生产投入的增加,特别是科技含量的提高,单产水平明显提高。马铃薯单产鲜薯由“九五”时期的10.47t/hm2提高到“十五”时期的14.59t/hm2,2004年为历史最高,单产达到22.34t/hm2,2005年单产17.53t/hm2,2006、2007、2008年单产稳定在15.00t/hm2。

2.3马铃薯品种专用化和种薯脱毒化进程加快

为加快马铃薯“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建设步伐,2001—2008年自治区政府连续8年对西吉县马铃薯生产研究所(年脱毒苗生产能力150万株、原原种生产1500万粒)、泾源县农技中心(年脱毒苗生产能力100万株、原原种生产1100万粒)、原州区农技中心(年脱毒苗生产能力120万株、原原种生产1300万粒)生产的脱毒原原种实行政府招标采购,补贴农户种植推广,累计为宁南山区九县(区)采购马铃薯脱毒原原种薯5000多万粒。截至2005年,已种植一级种4700hm2,种植原种400hm2。2004年全区脱毒薯种植5.66万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40%;专用薯面积7.88万hm2,占马铃薯总面积的60%。2005年以后脱毒薯种植7.33万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50%;专用薯面积10万hm2,占马铃薯总面积的68%。通过实施马铃薯种薯脱毒繁育推广项目,逐步解决了马铃薯生产中长期存在的品种多、乱、杂,区域布局不合理,商品薯专用化生产程度低,退化严重,质量差等问题。

2.4总产持续增长

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水平提高,使马铃薯总产持续增长。1995年固原市马铃薯总产鲜薯110万t,折主粮逾22万t,占粮食总产29.3%。以后逐年持续增长,至2003年鲜薯总产逾190万t,折主粮38万t,占粮食总产42.7%。2005总产达251万t,折主粮50万t。2007、2008年总产450万t,折主粮90万t。

2.5科技含量提高

宁夏在马铃薯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现有脱毒中心进行重组改建、实行原原种政府采购、对种薯种植实行补贴、对加工企业进行技改、实行贮藏窖改造、新建直补、进行马铃薯三级种薯体系建设等。宁夏马铃薯种植科技含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在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建起了病毒检测中心;在泾源、原州、西吉和永宁望远建成了脱毒繁育中心。2003年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共扩繁脱毒苗315万株,繁殖原原种微型薯642万粒、原种2740t、一级种薯41710t,宁南山区马铃薯脱毒化种植面积达5.5万hm2,以42.6%的面积生产了56.0%的粮食产量。2004年扩繁脱毒苗520万株,生产原原种1200万粒,建设原种基地160hm2,一级种基地0.47万hm2。2005年生产原原种1400万粒,建立原种繁殖基地160hm2,一级种薯繁育基地0.47万hm2,种植脱毒薯面积达7.5万hm2,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8.3%。二是品种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以宁薯8号为代表,包括宁薯9号、内薯7号、青薯2号、陇薯3号等在内的系列高淀粉品种逐步替代了常规通用型品种,成为新一代主栽品种。以克新1号、青薯168号为代表,包括虎头、晋薯7号、荷兰7号等在内的外销菜用型品种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全粉加工型的大西洋和美国5号、油炸加工型的大西洋和布尔斑克等一批优质专用型品种得到不同程度开发种植,专用品种面积达10万hm2,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8%,实现了品种区域化布局。三是平种垄植、地膜覆盖、豆薯套种等新法栽培技术和种植方式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生产覆盖度不断提高。四是实行优化配方施肥,肥料用量增加,施肥方式改进。五是加强病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有效控制了晚疫病、环腐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

2.6马铃薯加工业壮大,产业利润增高

该区通过投资兴建、改造提升、联合重组,先后建成以北方淀粉集团、四波淀粉公司、六盘山淀粉公司3家大中型企业为骨干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多家,目前形成淀粉系列年加工能力15万t,收购消化鲜薯100万t。与此同时,个体私营加工厂和手工作坊的初加工蓬勃兴起,年收购消化鲜薯15万t,加工粗淀粉、粉条、粉皮、粉丝等初级产品产量5万t左右。近年来,淀粉加工企业新建和技改的势头强劲,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提高,2005年以后马铃薯加工企业增加25家,发展到3121家,共加工淀粉及制品12.5万t(精淀粉约7万t),创产值4亿元。

加工能力的提高使马铃薯利用结构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宁南山区马铃薯总产的70%以上为自食、饲用和留种,加工与外销不足25%。近年来,大致形成加工消化35%、自食饲用30%、外销贩运25%、留种10%的利用格局。

总体来看,固原市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销路宽,销售顺畅,其中部分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加工、营销企业利润空间较大,经济效益较好。近年来,以早熟菜用型为主的马铃薯鲜薯外销贩运量一般为20万t左右。2004年外销菜用型鲜薯50万t,2005年以来外销更加旺盛,年达到80万t。流向地主要为广东、河南、安徽、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市,其中广东约占40%。2001年以来全区马铃薯淀粉系列产品销量5万t以上,其中出口3000t,主要消费领域为食品加工、医药、纺织、造纸等行业。据有关部门调查,该区加工企业平均每吨粗淀粉可获利润500~600元,精淀粉可获利500~800元;马铃薯加工成粉条、粉皮、粉丝等初级产品,一般可增值1倍左右。目前,全区有马铃薯外运协会、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民经纪人、合作组织105家,活跃于城乡之间,推进了全区马铃薯生产、销售。在外销协会、流通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的带动下,鲜食外销薯年订单面积在6.67万hm2左右,外销鲜薯50万t;精淀粉销售在8万t以上。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带动薯农人均增收300元。

三、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该区马铃薯产业坚持“提高淀粉质量、扩大鲜薯外销、开发种薯产业”三管齐下,推广旱作高效栽培技术和最佳轮作倒茬模式,加快脱毒化、专业化、区域化、机械化进程,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开拓市场,培育品牌的总体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繁育生产基地、鲜薯外销基地和优质淀粉加工基地。全面提升马铃薯的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1抓基地,着力夯实马铃薯产业基础

扩大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机构,加快脱毒种薯推广速度。在稳定面积的前提下,重点推广马铃薯“六化”技术,即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布局区域化、轮作制度化、种植标准化、耕作机械化。实施马铃薯抗旱增产示范工程,利用综合配套技术,抓好“种、肥、水”3项关键性增产措施,提高了马铃薯的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

3.2抓龙头,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加工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固原市马铃薯产业,对龙头企业在税收、用地、租金、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他们投资置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快组建集种薯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产业集团公司,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联强靠大,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和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严格规范品种、生产技术、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程序。

3.3抓投入,创建马铃薯产业建设多元投资的机制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政府、社会特别是企业对马铃薯种薯产业的投入,推动企业成为马铃薯种薯产业投入的主体。通过申报项目,争取中央、地方财政的支持,形成新的投融资体系。自治区在马铃薯良种补贴上推行原原种0.23元/粒的原原种政府采购政策和原种生产补贴1500元/hm2、一级种生产补贴600元/hm2的良种补贴政策,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在马铃薯贮藏窖建设上,2007年规范化高标准10t马铃薯贮藏窖每座补助500元,60t马铃薯贮藏窖每座补助5000元,2000t马铃薯贮藏窖每座补助15万元。积极鼓励种薯营销龙头企业和经营部门开展种薯营销业务,对从事马铃薯种薯营销企业的贷款实行政府贴息,对马铃薯种薯营销做出贡献的龙头企业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种薯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3.4抓服务,创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条件

各级政府加大了宣传和产品推介等工作力度,积极搭建营销平台。新建了原州区(火车站)和西吉县(袁河)2个马铃薯批发市场,不断完善市场信息、交易结算、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改善流通环境,畅通“绿色通道”,千方百计搞好市场流通服务,提高市场预测分析和开拓能力,不断提高流通效益和外埠市场占有份额。在充分扶持发挥现有马铃薯运销协会作用的同时,着力扶持和发展马铃薯产、加、销协会,培育建立了一批马铃薯中介人才队伍,通过贩运大户把乡村收购点和大市场连接起来,建立信息网络,引导企业和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马铃薯订单生产、合同生产。

3.5抓科技,着力提高马铃薯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以固原市农科所和西吉马铃薯高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等区内外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以实施百万亩马铃薯抗旱高产栽培示范工程为基础,重点抓好铺地膜、双行靠、换品种、秋施肥、机耕作、一锄二壅三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抗旱高产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提升马铃薯单产水平和效益。不断创新科技入户机制和办法,以科技特派员的形式和允许科技人员兼职的优惠政策将科技人员吸引整合到马铃薯繁种供种的经营主体中来。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切实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3.6抓品牌,提升宁夏马铃薯产品知名度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西吉“中国马铃薯之乡”和“六盘山种薯”品牌为依托,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大力推进马铃薯产品和产地的无公害、绿色认定和认证工作,积极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加盟马铃薯产业开发,切实做大做强宁夏马铃薯产地这块金牌,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参考文献

[1]郝建锋,杨建太.泰州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0(9):64-65.

[2]赵永健.商州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10(5):125-127,141.

[3]马文,王昱力,司怀军.民东县马铃薯产业链拓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马铃薯,2010(4):249-252.

[4]胡高峰.盐池县大水坑镇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73.

[5]程素林.太原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探讨[J].中国农技推广,2010(9)6-7.

[6]侯志原.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张家口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0(1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