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品竞争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30 02:38:00
导语:提升产品竞争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入世后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对策,并通过实施效果阐述了它在提升产品竞争力中的作用。
关键词:优质生态稻农业标准化产品竞争力
一、标准化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它主要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称为农业标准化。所谓农业标准化,就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建立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与严格监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它的核心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农业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隆化县水稻生产的现状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工业发展滞后,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河流较多,没有工业污染,气候和水利条件适合水稻生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因米粒饱满、米质晶莹、色泽清白、口感香醇而远近闻名。但是长期以来,一家一户粗放经营,由于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小,造成水稻产量比较低,加上信息不灵和市场意识淡薄等原因,经济效益低下,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
自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着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但我们的产品走不出去,外面高质量产品大量涌入,原本占有的市场也有失掉的危险。农民的收入无法提高,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
推行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十分重要和紧迫。2007年,县政府做出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水稻确立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拉开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场革命。
三、标准化生产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在生产方面,一是真正能够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达到既高产又质量过硬的优质水稻品种还很少,不能适应大规模发展优质水稻的需要。二是缺乏优质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和专用的化肥农药。种植户手中虽然也有技术部门和收购企业发给农民的“明白纸”之类技术资料,但没有国家或地方统一的操作规程,更没有优质水稻生产的教科书。三是优质水稻生产规模化程度整体不高。
在产品品质方面,主要是整体品质较差且不稳定。部分单项指标很高、综合指标不高,同一品种品质不稳定。由于千家万户种植,管理上千差万别,同一个品种品质指标变化很大。
在产业化经营方面,一是产业化经营的链条还不够稳定和完善,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二是订单收购的比例偏低。据对汤头沟镇130家水稻种植户的实际调查,按订单种植的农户为37户,仅占被调查农户的28.46%。即使已经签订收购合同的订单,由于缺乏制约监督机制,违约现象也时有发生。三是精深加工的规模、能力、程度不高。四是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中介组织还比较缺乏。中介组织对参与市场竞争,对内提供服务,可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它可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手段和条件。在调查的四个乡镇中,只有汤头沟镇有水稻协会,而这一协会也只是粮食部门的附属。其他乡镇都是靠政府、加工或销售企业直接与农民合同收购。五是缺乏知名品牌,目前只有一家。六是粮食收购部门缺乏水稻检测设备,由收购人员凭感觉、靠经验作为水稻鉴定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四、通过标准化提升水稻竞争力的对策
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其目的就是着力提升水稻品质,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挥隆化县水稻生产的优势和潜力。其基本思路是:以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为重点,以提高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在具体生产过程中,重点把握了几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按照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确定水稻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目标和主攻方向。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三是实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探索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稻生产质量和效益。四是运用经济调控手段进行正确引导。五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六是规模生产,突出重点。
1.加强科学研究
(1)加强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按照市场和加工企业对水稻品质的需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在技术上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聘请了全国著名水稻专家苏宝林教授为技术顾问,进一步加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力度,自育和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促进了水稻品种的优化调整。
(2)研究制订水稻品质生态区划和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隆化县水稻地域分布广泛,生态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耕作栽培制度各异,水稻品质在地域间、年际间有较大差异。为充分利用各乡镇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实现优质水稻的高效生产,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隆化县质监局会同农业部门起草制定了《A级、AA级生态稻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对水稻种植全程实施严格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即:施用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用生物和人工方法防治病虫草害;做到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使大米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做到了有标可依、地尽其利、种得其所,提高了优质水稻品质。
(3)加快优质水稻专用化肥农药的研制和生产。
2.实行订单种植,完善产业链条。为提高优质水稻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基地+标准+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行产销衔接,发展订单农业。二是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食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发优、精、深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水稻加工新产品,拓宽加工层次和深度,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增值转化途径。三是积极推广和完善适合当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3.抓好三大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优质水稻的生产全过程,重点抓好三大体系建设,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包括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和培育促进市场中介组织。二是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各乡镇设立了优质水稻信息室、配备专门人员和相关设备,收集市场、技术、加工、购销等信息,为农民、企业提供服务。三是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按照水稻质量升级、产业化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制定优质水稻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分等分级、包装保鲜与安全卫生标准,用标准化规范水稻生产行为和评价水稻质量、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制定了《A级、AA级生态大米质量标准》、《生态米加工技术规范》等六个标准,覆盖了水稻产前、前中、产后全过程,初步形成了生态稻标准体系框架,做到了有标可依。
4.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在隆化县原种场建立了省级优质生态稻示范区,种植面积2800公顷。一是建立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任组长,县质监局和农业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示范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二是进行了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典型示范、发放科技资料和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和普及;三是制定经济责任制,由项目主管部门、科技依托单位与农户签订技术合同,明确责任,保证标准的实施;四是抓基地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兴办基地,做到建一个基地,带动一批农户,采用合同订单的形式,由公司提供种子和配套物资,所产水稻公司以高于普通水稻一倍的价格回收。公务员之家
五、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作用与效果
隆化县水稻产业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大力推广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众所周知,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一项成熟的科研成果的推广,一旦制定出技术标准,把科技成果变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或一张通俗易懂的图表,复杂的技术就很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掌握。所以说,农业标准化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标准化的过程就是科技应用、科学普及、科技总结、科技水平提高的过程。目前,隆化县已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生态米生产示范基地”,被国家外专局授予“农业引智成果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并被农业部唯一授权使用生态食品标志“爱比美”。
隆化县水稻产业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了水稻质量、增加了产量、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隆化县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但品种退化、技术落后,播种面积少,平均单产为5250公斤/公顷,主要是自给自足,很少外销。实施农业标准化后,改良了品种,采用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种植由传统走向科学,播植面积和平均单产均比原来翻了一倍多。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树立起了一些知名的品牌。如隆泉米业公司不但完善了一系列产品标准,还认可了食品标签,办理了商品条码、组织机构代码和食品市场准入(QS)认证证书。经过国家认证机构的全面考核,“隆泉”牌大米还获得了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取得了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品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今“隆泉”牌生态米被评为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河北省第六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产品畅销六省市。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了全县近30个乡镇的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了400多元,加快了全县脱贫致富的步伐。
隆化县水稻产业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保护了环境、生态、安全和卫生。由于对水稻种植全程实施严格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即:施用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用生物和人工方法防治病虫草害;做到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使大米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不但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做到了食品安全,有利于食用者身体健康。目前,隆泉米业公司的AAA级生态米销售价达到了20元/公斤左右,如今水稻已成为产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激发了农民实施农业标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农户、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实施农业标准化,构筑隆化县农业发展的新平台,确实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促使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选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农业标准化不但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敏华,等.标准化教程.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07).
[2]李瑞.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专用教材.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06).
[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4]刘景达,等.农业标准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和对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5]王德海.标准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标准化,2007,(09).
- 上一篇:探讨提高孩子识字写字能力论文
- 下一篇:我国保险经纪人制的缺失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