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时间:2022-03-28 08:34:00

导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这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农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和选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合作性、经济性,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和拥护,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自主、自治的产物,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但是由于中国农民的分散性及农业产业自身的脆弱性,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无法发展壮大。从目前政府部门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来看,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到位,担心影响农村稳定或影响基层党政组织的管理权威,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不及时、服务力度不够;

二是存在急于求成、行政干预的情况。

许多合作经济组织依靠政府或职能部门创办,由行政领导担任会长,缺乏懂技术、会经营管理、能凝聚和带领农民闯市场的人才。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是政府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1如何认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农村一直是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国家对农村的组织较弱。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对农民的组织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进程,这一阶段农民组织从农户过渡到互助组、初级合作社,直至高级合作社,到1958年起开始了农村化运动,农民被高度组织起来。

但由于这种组织是建立在国家强制基础之上,缺乏农民的主动参与,农民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生产效率低下。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广大农村在改革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包产到户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农业商品化的加强,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狭小与日益扩大的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于承包责任制确立后的农村组织体系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有学者作了概括:在政治方面,乡镇政权对农村社会的控制能力和服务能力都在下降;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异化;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关系不顺;村民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村民自治组织服务能力低下;农民和基层干部矛盾重重等等。

在经济方面,乡级和村级正式组织经济管理和经济服务功能弱化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荒废、科技更新进展缓慢;非正式经济合作组织的缺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更是使分散的个体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合作经济组织的缺乏还使得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困难重重;同时,农民的教育、医疗和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大部分农民成为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益受损者-农村社会重新陷入一种低度组织化状态[1]。

在这一背景下,在农村中出现了新型组织化的趋势,即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共同合作,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强成员收入。这种合作组织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不触及农民的财产关系,其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劳动者个人产权私有基础上的契约经济,它实现了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的结合,适应了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可以说,这种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组织制度的一种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始产生并稳步发展。

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目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超过15万个。

对于农业合作经营的趋势,国家政策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93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2]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清晰地指明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六大以及从2004年开始党中央连续三年下发的一号文件以及十六届五中全会均明确指出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表明中国农村经济已经在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正在实践着邓小平同志的“第二个飞跃”理论。

2关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1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推行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动了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并为第二个飞跃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和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如何相适应,已成为阻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这一矛盾如得不到有效解决,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将成为一句空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无法进行。为解决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后劲不足的问题,迎接国际竞争和挑战,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因此,今后农业改革的迫切任务,就是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第一个飞跃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个飞跃。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农民已自发的或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开始了新一轮的组织创新,如成立协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股份合作制、专业性的用水协会等等。

这些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把千家万户的分散农民联合起来,实现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化与产业化,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进行了较好的实践,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所面临的风险。而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和现状也表明,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过程,通过这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很好地克服了农业生产分散化、个体化、小规模经营的弊端,解决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了分散经营与社会化生产的矛盾,既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又很好地保障了农户自身的利益。因此,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走上农业合作化,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中国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有效途径。

2.2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入世以后的中国农业不仅面临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还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在中国农村经济分散式的发展经营中,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低,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当弱。伴随着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一手连接市场,一手连接农户,有助于改变这种弱势地位,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应对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

在应对国内竞争方面:首先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比如农村经纪人作为一种比较专业化的营销组织,能及时、大量地掌握市场产销、价格、运输等方面的信息,在归纳和分析基础上做出对市场行情的判断,而不至于象单个农民那样盲目地进行产销,有利于解决农产品“卖难”等问题,同时也对农民的生产起到调节和引导作用。其次是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

农业合作经济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织以团体形式对外进行谈判,比单个农民更有利于提高对外的竞争力。第三是促进了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在公司与农户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解决了公司+农户之间存在的信誉与合作机制缺乏的问题,构筑了“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第四是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科技含量。如中国黄花梨之乡建宁县,通过黄花梨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果树专用肥、矮化修剪、果实套袋、病虫综合防治等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成果,有效提高社员果园单位面积产量,促进果实品质的升级。在应对国际竞争方面:入世以后,中国在农业方面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极高的大农场主及其组成的合作社联盟、大公司企业、跨国公司,甚至是由农产品出口国组成的国际性垄断集团。在本国内,他们可以通过农业协会及各种组织形式,来对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设置各种障碍,而为其本国优势农产品进入中国打通道路。

因此,单纯地依靠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农业组织结构是很难适应入世后的冲击和挑战,也难以抵御和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应对国际竞争,根本的出路在于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来抗衡国外大公司、大集团并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同时,国家也可以通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WTO规则对农业进行绿色补贴。

2.3更好的保护和增进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除了在经济上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外,它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维护农民政治上的合法权利,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从目前情况来看,解决农村矛盾的基本方式,还是依靠上级党委和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和查办方式,而且也是问题出现之后的事后解决方式,结果是基层政府疲于应付,农民上访仍然络绎不绝。

特别是现在农村事情越来越复杂,农民权利意识也越来越强,政府部门效率再高,工作人员办事意识再强,也无法处理越来越多的事件。政府直接调控农户一方面增加了政府调控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政府调控的效率。因此,更重要的是将社会矛盾化解在事前和农民内部。从现有的农村基层组织形式来看,主要是以村两委为主,作为农民的代表。但有的地方村民自治成为了形式或者甚至侵犯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了代言人,对政府的不满缺乏途径,则只能采取上访等激进的方式表达其意愿,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就很容易出现过激的行动,特别是在群体上访的情况下。

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功能,使得国家与分散的农民之间,有了新的联系方式与渠道,可以在政府和农民及企业间架起畅通的沟通桥梁。这种较为稳固的组织形式,可以以制度化的方式与基层政权展开互动,农民日常的不满也可以通过有组织的渠道、以非常低的成本向社会和政府表达,也可以对基层政权实施监督和制约。因此,可以说,农村再组织建设是农村公民真正行使公民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也促进了农村稳定。

2.4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很重要的是对农民再教育的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精神文明,最终是要落实在农民素质上。而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也是要依靠农业科学技术,要靠农民去掌握运用新的生产技术,确立现代农业发展观等,这实际上就是需要农民的现代化。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可以有很多途径,但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最有效、最方便的载体。西方各国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都很重视农业的技术推广和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除了政府的相关机构提供这类服务外,西方各国往往是通过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直接进行的。如法国政府向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近2000名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把发展农业的技术直接带给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给了农户。美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教育和技术上的帮助。

农业部的农业合作社处和推广处负责这一工作的实施。它们与其他相关机构紧密合作,推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教育计划。日本对农民的教育工作,主要由农民组织农协负责,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及提供各类信息[3]。从合作经济组本论文由论文由整理提供

.com/">织的实际情况来看,提高成员的素质可以说是办好合作经济组织的内在要求。

合作经济组织运用多种方式对成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优良品种。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也提高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过程中,农民也逐渐学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知识,提高政治素质,这是在乡村民主中所不可缺少的。

2.5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构建农业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可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有效地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2.5.1推动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架起了农民与政府联系的桥梁,不仅增强了政府指导农村经济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而且将逐步推动政府领导农业的方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依靠行政推动直接指挥农业,向充分利用法律、政策等市场经济手段的转变。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可以收集、代表和反映农民的政治和经济诉求,监督和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维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这样使得政府与农民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政府在制定各项涉农政策时能及时听到农民的声音,而农民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反映。

2.5.2推动乡镇政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改革,降低政府成本当中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后,政府也可以授权、委托其执行一些政府职能。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农村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政府的改革。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让其执行一些政府的职能,这不仅可以大大节约乡镇政府的行政开支,有效降低了政府的调查、研究、管理和组织成本,而且可以使中国的支农政策得到更有效的执行,进一步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2.5.3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提供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服务,有效地弥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缺陷,成为农民与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创新了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有“建莲之乡”美誉的建宁县,该县莲科所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培育出高产优质莲种“建选17号”,新莲种品质好、粒大洁白、抗病高产,在莲子协会的大力推广下,得到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莲农的推广种植。目前,“建选17号”已成为该县莲子种植的主要品种。由于合作经济组织对科技的需求和推广,是出于自身发展和农民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因而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必将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也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走向市场。

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法律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支持随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不少省份都先后文件,对这一形式予以肯定,并制定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促进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还有20多个省(区、市)制定了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意见,浙江省还积极推动省人大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但是,对于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和地位,目前中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其法律地位和性质不太明确,导致合作经济组织在成立和运营过程中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方式上,或者在民政部门登记为社团法人,但不能从事经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活动;或者在工商部门登记为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但登记手续繁琐、要缴纳相应税费,农民不愿办理。即使成立后,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困难,如农民财产权益如何保障、如何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如何获取信贷支持等都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这不仅给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带来种种不便,也使得合作经济组织的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护。

3.2规范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比例还较低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来看,内部运作还不太规范,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首先,大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制订章程,许多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对组建合作经济组织的目的、要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资金积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缺乏,会员的加入与退出手续不够完备,盈余分配办法有待完善,内部管理有待加强,经营机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不够灵活;其次,组织机构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合作经济组织几乎没有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的机构,即使有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履行职能;第三,内部制度不健全,日常经营管理主要由会长一人决策,会员参与意识太差,大部分会员头脑中没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责、权、利三者相统一的概念,也缺乏监督意识;第四,许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不大,吸收的成员不多,专业化与服务水平低,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目的,带动力也不强;第五,信息服务手段落后,其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没有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信息反馈滞后,影响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3.3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中国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且居住分散,组织不易,即使组织起来以后,还要面临一个对内加强监督、控制成本、民主管理,对外加强经营管理、统筹协调的问题。

因此,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实中农民带头人多数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且缺乏创新能力。

因此,如果人才问题得不到解决,要么就是合作经济组织软弱涣散,最终沦为形式,要么就是依附政府,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人员素质不高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发展的两大问题。4政府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应当发挥引导扶持作用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不能以行政手段去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上发展就无所作为。其实,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是在政府积极引导、大力扶植下发展起来的。各国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普遍通过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法和政策扶植给予支持,在法国,农业合作社享受国家政策支持和免税待遇,从成立起就在农业流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美国合作经济组织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许多全国性的合作组织,并通过了大量的法律来保障合作社的利益,如1922年,国会通过了“卡帕—沃尔斯坦德法”(Capper—VolsteadAct),使合作经济组织从反托拉斯法中豁免出来,1926年,国会又通过了合作销售法[3]。借鉴外国做法,各级政府可以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信贷扶持、税费优惠等方面制定扶植政策,引导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

4.1在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应当坚持的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坚持农民自愿民主,典型示范引导,多种形式发展的原则,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1.1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原则家庭承包经营是中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因此,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自主权和财产所有权,在产权清晰的前提下,通过互助合作发挥家庭承包经营的潜力。

4.1.2坚持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农民自愿民主原则,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中国20世纪50年代实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事实证明,由国家强制性推行的农民合作化运动总体上是失败的[4]。因此,可以说农民自愿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群众基础和生命力所在。要坚持以依法享有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为主体,由农民自愿自主地参加劳动合作、技术合作、营销合作和资本合作。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成员对组织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依法在其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通过合作经营和服务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增加成员收入,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这样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4.1.3坚持示范引导的原则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说是与原来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同的一项新生事物,其发展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一个让农民逐渐接受的过程。要让农民自觉自愿接受而不是靠政府的强制命令,必须通过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因此,政府部门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具体指导上要坚持引导而不强迫,支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要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不能靠行政手段,搞强迫命令。通过试点示范,不断增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正确引导和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做好组织培训工作,既要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自身的技术等培训,又要组织指导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等培训,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竞争力。

4.1.4坚持多种形式发展的原则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农民需要出发,尊重农民的创造,鼓励多种形式发展,鼓励多种经济主体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搞统一模式。积极引导成员以入股形式成立经济实体,也可以采取协会形式松散半松散的合作;既可以在本地、本行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域、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努力使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作用。

4.2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于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下列措施。4.2.1地位上予以明确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既是农业合作经济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组织自身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参与者的需要,是对交易双方利益的保护。

应当说,在法律上予以承认本身就是对合作经济组织最大的支持和保护。

没有这种法律的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展就不能持久。目前尽管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并没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但在实际中很多地方已经予以确认,如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5年4月8日下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的若干意见》,允许合作社按企业法人进行登记,并规定了办理登记条件和经营范围及名称规范。现在大部分地方的做法是对于符合法人登记条件的到工商部门按企业法人给予登记,符合社团法人登记条件的到民政部门登记,并降低登记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支持了合作经济组织对外开展正常经营活动。

4.2.2政策上予以扶持对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但有关部门和许多省份已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据农业部的统计,已有20多个省(区、市)制定了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意见。

2004年3月17日,农业部下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农业合作组织资金扶持进行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规定,2004年11月浙江省人大通过了地方性法规《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等。这些政策从规范登记、税费减免、绿色通道、信贷扶持、资金补助、农资供应、用地、用电、运输等多方面为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在税费减免和资金补助方面,由于农业的脆弱性和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政府有必要给予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农业经营者同等优惠待遇,予以免除其税收;在资金资助上,可以在WTO的框架下,给予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补贴,以加大农业科技和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

4.2.3从制度上予以规范对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应强求其一开始就很完善,而应当实行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方针,不搞统一模式,合作程度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什么程度。但合作经济组织一旦建立起来,政府应当引导其逐步走向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后,应设置哪些机构?其主要职能职责有哪些?如何进行内部管理?这都是在引导农民成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说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通常设有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这是同其他经营性组织相似的。

但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不改变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其生产环节的活动主要由成员自主完成,自我负责,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符合约定的统一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合作经济组织不干涉成员的具体生产活动,这又是同其他经济组织不同的地方。因此,政府要通过自愿和引导的方式,鼓励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完善内部管理、监督和激励制度,来提高效益和避免风险。对于规模较大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他们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引入有管理经验的行家参与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生命力。

4.2.4成立上进行引导对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不能一刀切,而应鼓励农民按自愿的原则,以多种方式进行。从目前各地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情况来看,其成立方式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大户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在实践中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结合中国农村改革实际,除上述方法外,还应当考虑要充分发挥农村现有组织资源的作用。目前,在农村的组织资源有国家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如村委会;有经济组织如供销社、信用社;有国家在农村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有为农民共同所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农村组织资源,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这些组织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可以对其中合适的组织进行改制,使他们转制为以农民为主体的民办、民管的经济组织,吸引农民积极参加,组织自身的优势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在这些组织资源中,应当说供销社的条件最为优越,供销社在全国已形成一个分布到城乡各地的完整网络,物质条件也最为完备,有房屋、仓库、场地等各种设施,也有强大的经营人才队伍,这都是其他部门单位所不及的。因此,供销社最有条件利用本部门的营销网络、资产、技术等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则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共同参股,形成功能多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因此,供销社的转制可以结合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进行。

对于农村基层组织来说,基层组织的带动不是在现有的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基础上的改良,而是要建立起能使农民自己代表自己,并以区域性合作社或者区域性农民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组织化模式,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4.3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要妥善处本论文由

理好几种关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涉及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个深层次的变革,它必然牵涉到农村方方面面关系,比如村两委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专业合作与家庭经营的关系,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将影响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

3.1正确处理合作经济组织与乡村基层组织的关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乡村基层组织带领农民发展生产的职能,而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于其契约化的联结方式,也培养了农民民主意识,这就必然对乡村基层组织的运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说,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层组织要顺应改革潮流,特别是要不断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解决基层党组织年龄结构老化、组织结构松散、整体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加快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职能转换,积极支持农民开展专业合作。只要开展得好,合作经济组织完全可以成为基层组织发展农村经济的得力助手。

因此,政府应当从政治方面积极地而不是被动地对其进行引导和管理,从一开始就使其成为体制内的有机组成,在党的领导范围内,形成一种有利于农民与市场对接,同时有利于民主化进程稳步推进的权力架构。4.3.2要正确处理专业合作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家庭承包经营是中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坚持而不能放弃。而专业合作经营则是解决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一方面要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必要的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在推进农村合作中,确保家庭经营自主权不受侵犯,并进而把家庭经营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避免超越客观条件发展合作经营,以致侵害农户家庭经营自主权。

4.3.3要正确处理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的关系在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合作经济组织一样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两者是平等主体,在多数情况下,两者可以一起配合,共同合作。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通过契约关系或互相参股、互为成员,实现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共同发展,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型的利益共同体。在与龙头企业的交往中,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更好的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权益。另一方面,由于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两者运作方式不一样,在一定意义上合作经济组织代表农民的利益,会与龙头企业之间发生一些竞争,甚至出现价格之争与利益矛盾,这是正常的,只要不存在欺诈、违法行为,都应当属于正常市场经营活动范畴。因此,政府应注意协调好两者关系,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把两方面力量凝聚成组织农民的合力,即注重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也要注意引导合作经济组织主动对接龙头企业的辐射,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农村再组织的政治学解读.兰州学刊,2005,(5):2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

3程同顺.中国农民组织化研究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90~94,276

4南灵,江美丽.关于中国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模式的探讨一梨树县百信合作社经验借鉴.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453